張正修
合谷穴在虎口第一、二掌骨間,是人體“四總穴”之一,主治頭面部各種疾患,醫(yī)生經(jīng)常用它配方針灸防治疾病。一般人若能掌握它,也可在不少場合派上用場。
暈厥中暑、中風、虛脫等原因所致暈厥,病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蒼白,大汗淋漓,病情緊迫。此時立即使病人平臥,用拇指掐捏其合谷穴,持續(xù)二三分鐘,一般都可緩解,然后再到醫(yī)院對癥治療。若同時用指尖掐按人中穴(上唇人中溝的上2/3與1/3交界處),醒腦回蘇的效果更好。
鼻出血用拇指掐壓合谷穴,至有酸脹感為度。一般左鼻孔出血掐右手,右鼻孔出血掐左手。若同時用冷水浸透毛巾放于前額,療效更好。
牙痛指壓雙側合谷穴,用力盡量重一些,使局部有酸麻發(fā)脹感,持續(xù)3~5分鐘。也可同時按壓患側下關(在耳前鬢角下,顴弓下方凹陷中,張口有突起處)、頰車穴(在下頜角前上方,咬牙時咬肌隆起的最高點),患者同時配合做叩齒動作,每日2次。止痛后仍需到醫(yī)院治療。
小腿抽筋用拇指掐合谷穴,右側抽筋掐左手,左側抽筋掐右手。用力由輕漸重,時間3~5分鐘,可使疼痛痙攣緩解。然后將抽筋的小腿置于不抽筋的膝上,用雙手十指交替擠掐和用掌根按揉,掌心推擦小腿肌,也可以配合反復拍打,虛拳捶擊,直至疼痛消失。
痛經(jīng)痛經(jīng)發(fā)作時,用食指指腹點按合谷和三陰交穴(位于足內踝上三寸脛骨后緣),各點按1分鐘,達到有酸麻、腫脹時療效較好。
此外,日本的美容專家還提倡刺激合谷、三陰交、涌泉(在兩足心)等穴位,可使肌膚容顏變得更加俏麗。合谷穴的刺激方法,把小發(fā)夾像拿筆一樣拿起,用U字形頭壓在穴位處,有節(jié)奏地1、2壓下,3、4彈起。反復7~10次。如同時對手背腕橫紋中的陽池穴也加以刺激,兩手背相互摩擦20次左右,效果會更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