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寧樂 胡艷蘭
【摘 要】當前高職學生心理問題突出,特別是90后學生逐漸成為高職學生的主力,這對高職輔導員從事心理咨詢工作提出了任務和要求。結合我國的國情,輔導員從事心理咨詢有其利弊,應該化弊為利,爭取做到高職輔導員規(guī)范地從事心理咨詢。
【關鍵詞】高職輔導員 心理咨詢 現(xiàn)狀 對策
一、目前高職心理咨詢工作的現(xiàn)狀
(一)學生心理問題,已不僅僅是靠以往的“談心教育”所能解決,必須要有專業(yè)的咨詢及治療——這是由心理咨詢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決定的。
隨著90后學生走進校園,逐漸成為高職的主力軍,他們“個性鮮明張揚,自我中心意識較強,思想獨立”的特質就帶來了一些問題。比如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90后高職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人際關系失調、人際溝通不良、交際沖突、交往恐怖等。此外,網絡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面對面的交流,使得一些90后學生自我封閉,借助于網絡與陌生人交往而不敢在現(xiàn)實中與人交流合作,以防止自我暴露和競爭力的喪失。
此外,一些90后高職學生對于人際關系過于敏感,不能正確處理個人與同學的關系。在人群中感到不自在,自信心不強,缺乏人際溝通的技巧,與人相處時有著較強的戒備、懷疑和妒忌心理,在人際關系上存在著種種困惑。
久而久之,一些心理問題,如強迫癥、抑郁癥、人際關系敏感、焦慮癥等也就相應出現(xiàn)。這些情況的出現(xiàn),就要求心理咨詢介入,情況嚴重的,還需要轉診。心理咨詢是矯治高職學生心理障礙的一條有效途徑,它非常強調工作的專業(yè)性。這種專業(yè)性不是普通教師能勝任的,需要由經過專業(yè)培訓的心理教師擔任心理咨詢員,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生活、交友、身心發(fā)育、健康、擇業(yè)等方面的心理矛盾與困惑。
(二)當前高職輔導員從事心理咨詢工作的利弊。
心理咨詢和治療是一項專業(yè)性很強的工作,有專業(yè)心理咨詢和治療的原則和方法,需要持證上崗。但是,目前高職各院系的現(xiàn)狀是,兼職的心理輔導員基本都不是心理學專業(yè)畢業(yè)的,持有心理咨詢師證書的輔導員更是鳳毛麟角。在我們的調查問卷中,具有心理學背景及持有心理咨詢師證書的輔導員只占全體輔導員的15%左右。大多數(shù)輔導員的心理知識和技能較為缺乏,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咨詢和輔導的同時,往往會混淆心理咨詢和思想政治教育,這對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普及和學生心理輔導工作的規(guī)范是十分不利的。
早在1995年,浙江大學馬建青教授就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從事心理咨詢的利弊關系。總體看,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從事心理咨詢有以下優(yōu)越性:比如熟悉學生生活,有從事思想工作的經驗,善于觀察人、理解人,責任心強等。但這也存在著弊端:首先,做心理咨詢工作時,容易受思想政治教育傳統(tǒng)、方法的束縛,主觀性太強。其次,缺乏專業(yè)的心理咨詢知識,比如容易形成居高臨下的態(tài)勢,不注重雙方的平等關系;容易說教,而不是傾聽;容易以社會通行的標準為價值導向,而非淡化價值判斷;容易強調社會利益,而忽視對來訪者的利益維護。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與心理咨詢員之間會產生角色沖突。例如價值判斷要求沖突、工作立足點的沖突,以及保密性要求的沖突等。
在我們的問卷調查中,分別針對高職學生及輔導員的相關調查顯示:學生們普遍較能接受輔導員給自己做專業(yè)的心理咨詢,但是對于輔導員是否具備專業(yè)的心理咨詢的資質比較介意;輔導員們亦認為從本身從事的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背景來看,更具備與學生之間開誠布公、使學生敞開心扉的能力,但對于如何駕馭自己既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又是心理咨詢師的身份把握不大。
二、今后對策
面對以上現(xiàn)狀,怎么做才能化弊為利?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繼續(xù)在高職學生群體中做好心理健康的普及教育,防患于未然。
學校要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在重視高職學生德智體美勞發(fā)展的同時,重視高職學生心理素質的發(fā)展。只有學校重視了,防止高職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才有了保障。
學校要有針對性地開展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比如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普及心理保健知識,開設心理知識選修課等。同時可以聘請有關心理方面的專家舉辦系統(tǒng)的專題講座,對學生進行環(huán)境適應、人際交往、情緒管理、挫折承受、學習等方面的心理輔導,使得學生能夠接受比較專業(yè)和系統(tǒng)的心理教育。
另外可以開展心理健康普查,積極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比如對每屆新生進行普查,建立心理檔案??捎玫牧勘砝绺呗殞W生心理健康普查表(UPI)、癥狀自評量表(SCL-90)等測評量表。通過普查,對高危學生進行干預,將心理疾病的苗頭扼殺在搖籃中。
(二)高職輔導員必須學習專業(yè)心理學知識,做心理咨詢的輔導員必須持證上崗。
高職輔導員在接受專業(yè)培訓的基礎上,需要參加國家心理咨詢師資格考試,獲得專業(yè)資格證書,從而科學、規(guī)范地進行咨詢。
同時,可以考慮改變心理咨詢中咨詢員一方被動的局面,主動關懷學生。一般的心理咨詢模式,都是咨詢員等待學生來主動咨詢,但是很多學生對心理咨詢存在誤解或者偏見,這會阻止他們前來咨詢,而使咨詢工作顯得被動。輔導員及學??梢酝ㄟ^宣傳讓大家知道,心理咨詢是一件正常、正當?shù)氖虑椤?/p>
(三)考慮心理輔導員職業(yè)化途徑。
比如可以健全專業(yè)培訓、激勵制度,使得心理輔導員走上職業(yè)化道路。
(四)各方協(xié)助,配備相應的經費及制度支持。
如上所述,學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各方的配合與支持,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成理想目標。這需要有制度的完善、經費的支持等。
(五)與本科院校資源共享,優(yōu)勢互補。
本科院校在心理咨詢方面起步比高職院校早,體制也相對較完善。一般在一個城市或地區(qū),高職與本科交錯分布,高職院校完全可以充分利用本科院校的相關資源。例如可以某一所本科院校為中心,建立某地區(qū)的學生心理咨詢中心,為一個片區(qū)的學生服務。這樣既有利于高職院校心理咨詢這一領域的發(fā)展與成長,也有利于促進片區(qū)的學生心理健康。
(六)借鑒國外輔導員制度有利的一面,為我所用。
國外的高校也有輔導員制度(school counselor),在國外大學,只有專業(yè)化的學生工作者才能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有實效的服務和指導。例如美國A&M大學的咨詢中心有42人,隊伍龐大,且其中醫(yī)師和專業(yè)咨詢人員基本都具有博士學位,可以提供包括個人心理咨詢、職業(yè)取向咨詢、學習技能咨詢、危機事件介入咨詢、精神病癥診斷及治療在內的各類服務。我國高職院??梢栽谳o導員的準入和培養(yǎng),以及地位和制度保證上,給予相應支持。
【參考文獻】
[1]馬建青.思想教育工作者從事心理咨詢的利弊[J].上海高教研究,1995(4)
[2]崔景貴.90后高職學生心理發(fā)展的基本特征[J].教育與職業(yè),2008(12)
[3]文曉靈.從中美比較看中國高校學生工作隊伍建設[J].比較研究教育,2005(2)
*本文為江蘇省教育廳2011年度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資助項目“當前高職輔導員從事心理咨詢的現(xiàn)狀及今后對策”(項目批準號:2011SJB880124)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