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玲
新課改倡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怎樣才能使學生對枯燥的數學產生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呢?小組討論是數學教學中一種較好的學習方式,但是在課堂教學中如何組織小組討論?怎樣設計小組討論的問題?哪個環(huán)節(jié)適合學生討論?這些問題若處理不好小組討論會流于形式,直接影響教學效果。下面就數學課中的小組討論談幾點看法:
一、讓學生學會討論的方法。
在組織學生課堂討論之前,教師應規(guī)定討論的形式,教給學生討論的方法。
首先,幫助學生建立學習小組,并選舉小組長。分組要講究科學性,可采取以4人為單位進行分組,將班上學生劃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同組異質,各組學生的學習程度相當,讓學習成績較好的同學帶學習一般的同學,形成小組成員之間的互補。這種分組方法,促進了不同層次學生的發(fā)展和提高,對學困生的發(fā)展尤其有益。其次,制定好討論的要求。小組討論時應遵循一人發(fā)言,其他人傾聽、思考的原則。當一個人發(fā)言時,其他同學可以適當補充;若有不同的觀點,在闡明自己的觀點時應做到通順、簡潔、明了。
二、選好討論的問題
小組討論的問題應放在知識的重、難點之處 ,教材的重、難點是一堂課要抓住或要突破的知識點,學生往往會遇到一些普遍性的疑難問題。因而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比教師反復地強調“這是重點,大家一定要好好學”的效果要好得多。例如,絕對值是個十分抽象的概念,由于學生缺少這方面的感性認識,在理解這方面內容時沒有得心應手的感覺,因而對此概念的理解與求解化簡感到很困難。在教學中,可先引導學生從正數、負數、零三方面分別舉例求其絕對值,然后組織學生分小組討論,引導學生發(fā)現并歸納其化簡法則:當a大于0時,|a|=a;當a等于0時,|a|=0;當a小于0時,|a|=-a。這樣學生能深刻理解絕對值的化簡法則,真正體會這一法則形成的過程。同時學生在相互交流、討論、爭辯的過程中獲得了新知,體驗了合作的快樂。
三、抓好討論的時機
1、當數學解題方法呈現多樣化時,可安排小組討論 。
在數學教學中,常常會出現“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習題,這類題目的解題方法多種多樣,由于初中學生思維較單一,往往得不到多種答案,這時候采用討論的形式效果比較好.例如:“在平行四邊形ABCD中,E、F分別是AD、BC上的點,且AE=CF ,求證BE//DF.”可讓學生先分組討論解題方法,在交流中發(fā)現:方法一,從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定理“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入手,先證四邊形BEDF是平行四邊形,再很據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得出BE//DF;方法二,根據“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來證明四邊形BEDF是平行四邊形…方法三,根據“一組對邊平行且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來證四邊形BEDF是平行四邊形……通過對三種證法的討論比較,鞏固了所學的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定理與性質定理,不僅達到了認知目標,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廣闊性、變通性、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享受數學思維的創(chuàng)新美,從而調動學生深鉆多思的積極性。
2、教學中開放性的題目可安排討論。
由于開放性問題產生的是多元解答,學生能通過自身的知識、經驗、閱歷、素養(yǎng)等進行個性化的解答,討論給學生提供了一個交流的機會,搭建了一個展示自己、了解別人的平臺。因此,開放性問題能誘發(fā)學生的合作討論的積極性。例如:有一個三角形,要把它的面積四等分,請你給出設計方案。這個問題的條件、解題途徑和結論都呈現出很大的開放性,給學生以較大的思維空間,采取小組討論的方式來探究這一問題,可以使每個學生在不同觀點的交流中,加深對三角形中線和面積等有關知識的理解與認識。
3、學生自學后,需要在小組內討論自學中的疑難問題 。
學生在預習教材的過程中,可能會有搞不懂的知識點,這時可安排學生分組討論幾分鐘,有疑問的同學可請教小組長或數學學科優(yōu)秀的學生,優(yōu)秀生通過給別人講解,不僅對這個知識點理解的更透徹,而且提高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學困生在與同伴的交流中能輕松地學到了知識,很容易把自學中的易混問題解決掉。學生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互相說出自己的理由、思路、方法,大家取長補短,問題就會慢慢清晰,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虛心聽取別人意見的好習慣。
總之,小組討論要讓班上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讓學生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達成共識,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只要合理設計小組討論的問題,抓住討論的時機,給學生搭建一個交流學習的平臺,讓學生積極參與小組討論,大膽嘗試。這樣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會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