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茂春
摘 要:“教育要均衡發(fā)展,要促進公平正義”,城區(qū)中學憑借先進的教學設備和教學資源以及嚴格的教學管理吸引了諸多家長的眼球。建設“活力課堂”是首要的,讓課堂更精彩,讓學生樂學,讓教師樂教。
關鍵詞:均衡發(fā)展;生存競爭力;活力課堂;樂教;樂學
課堂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主陣地,教育教學質(zhì)量是生命線,聚焦課堂,打造活力課堂是教學工作的永恒主題,一個學校教學有質(zhì)量了,才有吸引力、說服力、競爭力。多年從教經(jīng)驗的積累,讓我明白搞教學就要營造活力的課堂,讓學生體驗到快樂。只有建設好“活力課堂”,讓學生樂學,讓老師樂教。
作為一名中學歷史教師,要怎樣建設好“活力課堂”呢?
一、滿堂笑聲是“活力課堂”的潤滑劑
“活力課堂”就必須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百分百地參與到課堂中,而教師要在課堂上關注每一個學生,用自己的活力去感染每一位學生,夾帶著幽默,將課堂營造得輕松而活潑,讓笑聲和掌聲不時走進課堂。
歷史課上有許多故事可以給學生講,那些故事里經(jīng)常會有一
些幽默元素可以應用。如,在講解孔子時,說:“孔子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他是最早興辦私學的人,可以說,孔子是咱中國第一位私立學校的校長!”(笑聲)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加深了對孔子的認識。在講到日本侵略者發(fā)動“盧溝橋事變”,開始全面侵華時,學生被我激昂憤慨的聲調(diào)所感染,課堂靜寂無聲。這時,窗外突然吹進一陣大風,將教學掛圖吹落在地,課堂氣氛被打斷了。此時此刻,我一邊不慌不忙地走過去將教學掛圖拾起,一邊自言自語地說:“看來大風也在反抗日本的侵略!”大家哄堂大笑起來,我也會心地笑了。如此一句話,師生同樂,接下去的課就好上了。這樣的教與學不正是我們所追求的教學目標嗎?
二、充滿激情是“活力課堂”的良方
教師要善于傾聽,善于煽情,以情激情,引起學生的共鳴。中外歷史是非常龐雜的,在給學生講歷史事件的時候,歷史教師一定要有激情,讓自己的激情去感染那些對歷史知之甚少的學生,這樣的歷史課才會有激情存在。
歷史學科那些歷史事件給學生帶來的情感體驗是別的學科所無法替代的。如,在學習五四運動的時候,有沒有讓學生體驗憤怒?有沒有讓學生體驗喊出口號時的激情?學生在沒有學習之前肯定是無法體會到的,我們歷史教師能不能讓學生體驗呢?這就需要我們的教師上歷史課要有很高的激情。
教師精神煥發(fā),學生便生機勃勃;教師娓娓道來,學生就全神貫注;教師循循善誘,學生便勤思明辨。只要教師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和自信樂觀的精神狀態(tài),就一定能感染學生,激發(fā)他們的學習
興趣。
三、師生互動是“活力課堂”的主題
師生互動是歷史課堂教學的靈魂。沒有互動,教和學就無從談起;沒有互動,歷史課堂就會失去光彩。著名教育家葉瀾教授曾提出:“人類的教育活動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類一種特殊的交往活動。”教師是引導者,要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造情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我進行了“歷史小老師”教學嘗試,以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習慣和能力為主題,讓學生來當“小老師”。課前,按照認知水平、智力水平、學生性別、性格特點、習慣愛好等,把學生分組,并互相商量,共同備課,確定預習的內(nèi)容及重難點,合理分工。任務明確了,負責講課的學生就積極地備課,給其他學生布置預習內(nèi)容……如,學習“戊戌變法”的相關內(nèi)容時,我先渲染背景,運用圖片強化氣氛,然后讓學生設想自己是某一頑固派代表,你有何想法,并設置一場“頑固派”與“維新派”辯論場景。又如,在學習“巴黎和會”時,我把教室布置一下,模擬成會場,讓幾個學生分別扮演英、法、美、意、日、中等國代表闡明自己的立場,學生演得惟妙惟肖,課堂氣氛活躍。
讓學生當“小老師”,給他們以鍛煉的機會,使他們的學習主動性提高了,學習的興致也更高了,整個歷史課堂重新煥發(fā)出勃勃的生機。我的教學實踐說明:只有大膽地把課堂還給學生,做好學生的導師,讓學生的個性充分展現(xiàn)出來,才能使歷史課堂生動有趣,煥發(fā)活力。
四、感悟成功是“活力課堂”的歸屬
多年的教學中也有不少的困惑,學生學習歷史的動力不大、學習興趣不濃是其中之一,心理研究表明:連續(xù)的失敗可能會使他們失去學習的興趣。為此,我在教學中力求讓學生在學習歷史中體驗到成功。
一方面,要針對我們的學生,降低起點,但并不降低要求。努力讓每一位學生都每課有得,每堂課都享受學習的成功。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可以讓學生覺得學習歷史是很有把握的,信心自然就產(chǎn)生了,學習動力自然就要了。另一方面,用語言來鼓勵學生,在學生回答問題時,對所有的屬于自主回答的答案,均應給予鼓勵性和肯定性評價,內(nèi)容合理的要肯定其內(nèi)容,如,“你說得很好”“這一點非常對”;內(nèi)容有出入的,也就是要充分肯定學生在回答的過程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閃光點”,如“雖然在某方面還有點問題,但你能說到這些,說明你認真思考了”,這樣會使學生有一種“成功感”。
總之,歷史教師要發(fā)掘鮮活的教育教學資源,以情激情,以情激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正如以上綜述,要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建設好“活力課堂”,讓課堂更精彩,讓學生樂學,讓老師樂教。今后還需要長時間地探索和實踐,來完善歷史課堂教學,不斷碰撞,讓歷史課堂教學“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
參考文獻:
劉克明.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案例式解讀:初中歷史.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03.
(作者單位 福建省龍巖市武平縣武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