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琛 黃鶯
高校共青團作為思想性、政治性很強的組織,對大學生思想的引領有著重要意義。新世紀以來,新事物、新觀念層出不窮,對青年的思想意識、價值取向和生活方式帶來了巨大影響,也對高校共青團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團組織更應科學地實時地開展共青團工作,以確保廣大青年學生牢固樹立跟黨走的堅定信念。
高校共青團作為黨聯系青年學生的橋梁,是黨的得力助手和后備軍,既要積極配合學校黨政實現育人的整體目標,更要堅持把學生思想引領工作作為高校共青團的根本任務,切實抓緊抓好。但隨著現代化建設事業(yè)的不斷深入和全球經濟的空前融合,多元化思想相互激蕩,新事物、新觀念層出不窮,這些紛雜的社會現象給青年的價值取向、思想意識和生活方式帶來巨大的影響,也對高校共青團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新形勢下,高校共青團工作者必須敏感地把握新時代下的新問題,研究新情況,不斷加強團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等,開展符合現實、形式多樣的校園活動,開創(chuàng)高校共青團工作新局面。
高校共青團工作面臨新問題
社會大環(huán)境的繁雜,使青年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呈現復雜多變的特點。從國際環(huán)境看,科學技術特別是新媒體技術的迅速發(fā)展,使全世界的交流空前活躍,各種思想、文化涌入中國,各種負面和消極的社會現象充斥著生活,給青年思想教育增加了難度;從國內環(huán)境看,物質內容不斷豐富,物質基礎不斷提高,人們對于物質利益的追求不斷強化,精神文明建設的步伐始終無法跟上物質生活發(fā)展的腳步,導致拜金、實用、享樂、利己主義日漸滋長,青年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受到嚴重沖擊,呈現復雜多變的特點。
團干部工作時多以經驗主義為主,思想引導的有效機制有待完善。高校團干部普遍具備扎實政治理論功底、良好的知識素養(yǎng)和一定的計算機運用能力,為開展思想教育工作奠定了基礎。但由于部分團干部隊伍不健全,團干部比較年輕,受到的專業(yè)培訓較少,使得他們在開展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時,多憑借熱情和愛好,憑習慣做事,以經驗主義為主,導致工作中出現系統(tǒng)性不強、工作重點不突出、方式方法不得當等狀況,組織團內活動時計劃性、針對性不強,缺乏特色,不能完全滿足青年個性發(fā)展的需要。
大學生更注重自我發(fā)展,利益訴求五花八門,對團內活動的需求呈現多樣化。新時期的大學生在價值取向上注重自我、注重功利,價值取向多元化,加上社會對正當利益的肯定,使其對個人利益的追求得到強化,其鮮明的個性和活躍的思維導致其利益訴求五花八門,單一團內活動無法滿足學生自我發(fā)展的需求。學生對活動的指導思想、主題、內容、形式、創(chuàng)新性等要求漸高,這就要求團組織在開展活動時,考慮參與群體的差異,預設一定目標,有計劃、分類別地開展,逐步提高活動針對性和有效性。
高校共青團新媒體建設框架初步形成,但有效利用率需提高。新媒體是指包括數字報紙、手機短信、移動電視、網絡等在新技術支撐下出現的媒體形態(tài),已成為學生學習工作、生活、成才就業(yè)和信息源不可缺少的部分。新媒體的普及性和開放性,影響著學生政治素質的形成發(fā)展,拓展了共青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空間,保證了工作的及時性和廣泛性,使之更直接、更深入有效。為了有效利用新媒體開展思想教育工作,各高校團組織都進行了有益探索和積極實踐,已初步形成了新媒體建設基本框架,但仍存在新媒體思想教育工作體系不夠健全,管理隊伍不夠完善,使用主動權未完全把握等現象。
加強高校共青團組織思想引領工作的新舉措
大學生思想引領工作核心內是引導學生始終堅持愛國主義、社會主義的高度統(tǒng)一,切實把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個人成就和社會責任結合起來。在新事物新觀念層出不窮的形勢下,高校共青團思想引領絕非易事,要注重工作的方式方法,在尊重個人追求基礎上,把教育引導和幫助成長結合起來,充分發(fā)揮社會實踐和社會觀察的教育引導作用。
把握一個研判機制。建立學生思想動態(tài)研判機制,就是通過分析和掌握學生思想變化規(guī)律和特點,借助大量思想信息資料,結合實踐中的經驗進行科學分析和邏輯推理,預測學生群體將會出現的思想問題。研判機制是高校共青團進行思想引領的基石,也是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在當前學生思想動態(tài)呈現多變性、多元性和多層性的現狀下,更應注重思想動態(tài)研判的準確性和時效性。
堅持兩項引導原則。分類引導原則。分類引導就是要強調引導內容的針對性、傳播方式的適用性和工作對象的普遍性,要科學梳理各類群體思想意識關鍵點和形成邏輯,掌握思維方式和話語體系,從而形成不同側重點和風格的引導內容和方法。團組織可以利用自身的政治優(yōu)勢、組織優(yōu)勢、文化優(yōu)勢、實踐優(yōu)勢、資源優(yōu)勢、服務優(yōu)勢,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生喜聞樂見和易于接受的思想教育活動、主題團日活動、團學干部培訓等,吸引學生參與團的活動,達到分類引導的目的,使各項活動之間相互銜接、彼此滲透、有機整合、協(xié)同發(fā)展。
科學引導原則??茖W引導就是要強調引導的科學性和專業(yè)性,要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符合學生思想認知規(guī)律,符合學生事務管理規(guī)律,深入學生群體,分析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營造主動參與學習、參與思考的校園文化氛圍,從而實現團的活動對學生思想的有效引領機制。
打造三支引領隊伍。依靠團干部進行主體引導。團干部是青年思想引領工作的骨干力量,充分發(fā)揮團干部與學生年齡差距小、共同愛好多、能吃苦、韌勁足的優(yōu)點,調動基層團委書記的主觀能動性,在工作過程、業(yè)務指導中對青年的思想進行全面專業(yè)的引領。
團結專業(yè)教師進行輔助引導。加強與專業(yè)教師的溝通和交流,形成合力,正面引導,共同對學生進行思想引領。
依托學生骨干進行朋輩引導。學生會、學生社團一方面發(fā)揮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職能,另一方面是引導思想教育工作朝健康有序方向發(fā)展的主力軍。學生骨干人數多、覆蓋面大,要充分發(fā)揮學生骨干的影響力和輻射力,帶動和影響周圍的同學,使之共同進步、共同提高。
拓展四個活動平臺。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yǎng)工程。著力引導大學生骨干通過理論學習、社會實踐、社會觀察等途徑,進牢固樹立跟黨走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信念。
主題思想教育。通過重大節(jié)日、紀念日、入團、入黨等時機,開展紀念活動、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素質拓展等活動,以推進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tǒng)教育等。
團組織生活。團組織生活是進行思想引領的良好平臺,要通過鞏固班級團支部的基礎地位,充分發(fā)揮團組織在思想道德、集體建設、推優(yōu)入黨等方面的作用,形成了“廣泛依托團小組,室內室外相結合,思想教育和專業(yè)特色相結合”的開展模式。
新媒體的運用。積極探索新媒體發(fā)展規(guī)律,不斷拓寬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間,以開放的心態(tài)應對新媒體的挑戰(zhàn),通過網絡、電臺、手機“三位一體”服務引導學生。除以往的校園論壇、博客等形式,更應把握微博迅猛發(fā)展的態(tài)勢,通過開通和活躍校園共青團微博的形式暢通引導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