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云
摘要:課文后面的探究練習題是課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制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問題、選擇教學方法、檢測課堂教學效果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好它,為提高教學質量而服務。
關鍵詞:探究練習;教學目標;教學主問題;教學方法;課堂效果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3)09-0127
語文課文后面都有探究練習題,很多教師都司空見慣、習以為常了,只是在上完課文后讓學生做一做,或者干脆置之不理,真是一大遺憾。筆者認為課后探究練習在課文學習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應引起每位教師的高度重視。
一、制定教學目標
課后探究練習就是學習的重點、核心所在。以蘇教版七上語文課文《七顆鉆石》為例,課后探究練習總共有四道題:
1. 小姑娘的水罐是神奇的,神奇在哪里?作者為什么要把水罐寫得這樣神奇?
2. 體會下面這個句子表達了小姑娘怎樣的美好愿望。
——而那七顆鉆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大熊星座。
3. 童話中說:“小姑娘哪兒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著了。”如果小姑娘這時候做了一個夢,她會做一個什么樣的夢呢?發(fā)揮你的想象,說說夢中的情景。
4.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仔細研讀這四道題,不難發(fā)現(xiàn)這一課的學習重點依次是:理解故事情節(jié)和主題;品味含義深刻的句子;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綜合歸納,可以得出本課的教學目標:理解故事的內容和主題;品位含義深刻的句子;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這樣的教學目標的制定,既符合本單元“奇思妙想”的學習要求,又貼近課文內容,很好地執(zhí)行了本單元的學習任務,落實了課標的能力要求。
不僅這一篇課文如此,縱觀初中三個學年段的課文,第一大題的問題都與課文內容或者是文章主題有關,第二大題涉及到語言品析,第三大題或是感悟或是寫法、寫作能力訓練,第四大題是語言文字的誦讀和積累??傮w上把握了這一課后探究練習題的排列和設計,就能高屋建瓴地把住學習的方向。
二、設計教學問題
明確了教學目標的制定方向,教學過程主問題的設計這一核心問題也就可以迎刃而解。最直接的就是引用探究練習中的問題,如前所舉《七顆鉆石》的示例,教學問題的設計就可以直接用課后的練習題,直擊教學的目標,又可起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作用,發(fā)揮了問題的導讀作用。
如果探究練習的問題提得很含蓄,教師可以稍加提煉些,使問題具體化,便于引領學生解讀文本。如蘇教版八年級上冊課文《阿里山紀行》探究練習一:“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說到了臺灣?”“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說到了阿里山?”如果你置身阿里山中,你對阿里山和阿里山的神木會有哪些認識和感受?這道題涉及到對文章內容和主旨的理解,為了便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可以此為依據(jù)分化出由淺入深的幾個小問題:1. 課文介紹了阿里山的哪些風光?這是對課文的整體感知;2. 你對阿里山和阿里山的神木有哪些認識?這是課文重點,也是題目設計的內容。當然問題的設計要源于學生的具體情況,只有適合學生的問題才能很好地發(fā)揮導讀的功能。
三、選擇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的選擇是為了達成教學目標,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服務的,只有根植于這樣的思想的教學方法才是有效的,反之則是過度設計。教師們都反感語文教學的花架子,厭惡華而不實的表演教學耗費學生們的青春年華,呼吁返璞歸真的語文教學。筆者認為依托課文探究練習,確定適宜的教學方法,是一條較為有效的途徑。以蘇教九上第一課《鼎湖山聽泉》為例,第一單元的單元主題詞是“吟哦諷誦而后得之”,課后探究練習四題目為:“在“吟哦諷誦”課文第八段的基礎上,背誦下面一段文字,看誰背得快”。由此可以看出本課文的教學主要采用“吟哦諷誦”的方法,引導學生放聲讀,讀流暢,沉浸其中,讀出文章的味道來。這樣既可以達到背誦的要求,又能感受到文章的意韻,體會流淌在字里行間的情感。至于課后的第一道題感知內容、體會主旨,第二道題品味句子,也就水到渠成地完成了。貫穿整個課堂的是多樣的誦讀,在讀中品,在讀中悟。
再如《七顆鉆石》第3題,“發(fā)揮你的想象,說說夢中的情景”,可以采用口頭交流,也可以采用當堂寫作,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適時調控,把讀寫訓練有效結合,滲透到課堂的學習中。
當然,如果兩篇課文在某個方面存在共同點,課文探究練習題也有所涉及,則可以采用比讀法進行思維訓練,如蘇教八上第四單元《小石潭記》課后第一題是“文章既寫出了小石潭的特征,又在寫景中融進了自己的感受。請聯(lián)系具體語句說說小石潭的主要特征和作者的感受,以及這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队洺刑焖乱褂巍返谝活}是“這篇文章含蓄地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境?你認為哪些語句與‘閑有關?”同樣的人生遭遇,同樣的寄情山水,同樣是感悟景中傳遞的情,所以可以采用比較閱讀的方法,定好比較的內容:景、情、心境,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深刻了,而且學會了一種閱讀的方法。
兩篇文章可以比讀,一篇課文也可以,只要你找準切入點,這個切入點課后探究都有所提示,只要你獨具匠心、獨具慧眼。如《一面》三次外貌描寫,《孔乙己》人物前后的外貌描寫,這些在課后練習中都有所提及,都可以把它融進教學方法的設計中。
只要依托文本特點,根據(jù)學情,考慮課后探究練習,就能夠很好地為教學目標服務,這樣的教學方法就是切實有效的。筆者相信從課后習題去考慮,教學方法的選擇就不會偏軌。
四、檢測課堂學習效果
如何設計一節(jié)課學習效果的檢測題目,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課后探究練習題,它提供了思路和方法,有閱讀、仿寫、摘抄、背誦等,既是教學目標的載體,又與教學方法暗合,可以說課后探究練習題是一節(jié)課的主線,理所當然應在收課時好好檢測。如蘇教版八上第一課《七律·長征》第一題:“這首詩展現(xiàn)了紅軍在長征途中征服困難的一幅幅威武雄壯的畫圖。請你各用一句話把每幅圖的主要意思概括出來,并選擇最喜歡的一副說說感受”??梢圆捎镁毩暦ㄓ柧殞W生的概括能力,從學生的解答中了解詩意是否理解,從說感受中知曉學生對每幅畫面的內容和情感的把握。第四題:“背誦并用規(guī)范的正楷鋼筆字抄寫這首詩,特別注意以下字的讀音和寫法”。有背誦檢測,有書寫練習,有字音字形的強調,一舉多得。
課堂學習效果的檢測,除了直接沿用課后練習題外,還可以由課后習題延伸到課外,學以致用,拓寬知識面和閱讀面。如蘇教版八上《始終眷戀著祖國》探究練習三:“課后了解錢學森回國后為祖國科學事業(yè)作出的主要貢獻,結合課文內容,寫一副對聯(lián)或用一句比較精彩的話評價他的功績”。這道題既有對聯(lián)的知識,又有人物的評價,評價必須有課外閱讀做基礎,這樣就可以充分調動學生閱讀和寫作。
綜上所述,課文的探究練習題,貫穿在課堂的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滲透在每個學習活動中,充分利用它,應該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之一。愿每位教師都能在教學中用好它并能充分發(fā)揮它的作用。
(作者單位:廣西柳州市十二中 54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