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偉偉
【摘要】 目的 分析后腹腔鏡術治療重復腎重復輸尿管畸形的臨床療效。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重復腎重復輸尿管畸形患者共18例,實施后腹腔鏡下切除術,觀察其手術效果,并總結其手術效果。結果 本組18例患者均取得手術成功,均未發(fā)生血管及周圍臟器損傷。平均手術時間為(86.5±12.2)min,平均出血量為(110.3±12.5)ml;術后腸道功能恢復時間平均為(1.3±0.4)d;平均住院時間為(7.1±0.5)d。術后平均隨訪18個月,癥狀均完全消失,殘留半腎的功能恢復良好。結論 對重復腎重復輸尿管畸形患者應用后腹腔鏡手術治療,創(chuàng)傷小、療效確切、術后恢復快且并發(fā)癥少,值得推廣。
【關鍵詞】 重復輸尿管;重復腎;后腹腔鏡;臨床療效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189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4949-02
重復腎輸尿管畸形是臨床常見疾病之一,屬于先天泌尿系畸形疾病,多見于兒童,成人較為少見,成人患者多為繼發(fā)性疾病或者泌尿系合并癥而就診,少見輸尿管異位開口[1-2]。本研究對重復腎重復輸尿管畸形應用后腹腔鏡術治療,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現(xiàn)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重復腎重復輸尿管畸形患者共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齡在14-57歲之間,平均為(37.4±5.3)歲。其中,10例為左側病變,4例為右側病變,4例為雙側病變。14例腎上極病變,4例腎下極病變。有6例患者因存在反復腰部酸脹而就診,4例經體檢顯示存在腎積水;6例因腰痛合并發(fā)熱而就診,2例因腎結石合并血尿而就診?;颊咝g前均接受IVU、彩色多普勒超聲、MRU或者CTU檢查確診,均經排泄性膀胱造影檢查除外膀胱輸尿管反流,手術前腎功能均正常。
1.2 方法 患者均于氣管插管全麻下手術,常規(guī)取截石位,并墊高腰部。于患腋后線的第12條肋緣下方行2.0cm的縱切口,并以中彎血管鉗將肌層與腰背筋膜自上而下地鈍性分離,向腹側向腹膜推開,置入一個自制球囊,并注入300-500ml空氣,約3-5min以后排氣并將其拔除。于腋中線髂棘的上方2cm處以及腋前線肋緣下方進行穿刺并置入套管,分別于三個切口處置入12mm套管、監(jiān)視鏡以及相應的手術器械。進入腹膜后腔,并自上而下地將腹膜外的脂肪整塊清理并切斷去除。以超聲刀將背側的腎周筋膜切開,并將腎上極或下極周圍脂肪囊切除,找到病變腎臟并將其游離,同時暴露正常腎臟與病變腎臟之間的界限。
2 結果
本組18例患者均取得手術成功,均未發(fā)生血管及周圍臟器損傷。手術時間在60-130min之間,平均(86.5±12.2)min;術中出血量在30-550ml之間,平均為(110.3±12.5)ml;術后腸道功能恢復時間在1-3d之間,平均為(1.3±0.4)d;住院時間在4-12d之間,平均為(7.1±0.5)d。術后隨訪6-36個月,患者癥狀均完全消失,殘留半腎的功能恢復良好。
3 討論
重復腎輸尿管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泌尿系統(tǒng)疾病,主要癥狀為腰部不適以及泌尿系感染等,部分患者因腹部腫塊或者尿漏等而就診[3]。對于該病的診斷,臨床主要采用超聲、IVU、CTU或者MRU等即可準確診斷,其中,CTU、MRU以及IVU的診斷價值最高,可有效鑒別腎囊腫、腔靜脈后輸尿管等,且其能夠粗略地估計患者的術前腎功能以及術后正常下半腎的功能,可指導手術方式的選擇以及術后療效的評估[4]。本組患者術前均經上述檢查方式確診,且與術后病理診斷完全一致。
目前治療重復腎輸尿管畸形的主要方法是部分切除腎組織,傳統(tǒng)的開放手術主要是在腹部或者腰部行切口治療,切口較大,且需較大程度地暴露輸尿管以及上半腎動靜脈,手術中分離患者的上半腎動脈分支時很容易造成下半腎血管損傷,手術創(chuàng)傷較大,且手術恢復時間較長[2]。近年來,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后腹腔鏡切除術治療重復腎輸尿管具有顯著療效。其基本方法與腎部分切除術相似,但這種術式在術中無需將腎動脈的主干夾閉,僅需要將上半腎動脈分支夾閉即可,且可通過腹腔鏡多方位、多角度地觀察病灶部位,并可配合放大作用在直視狀態(tài)下進行手術,操作更加精準,可有效避免誤扎或漏扎血管。此外,應用超聲刀等設備進行輸尿管分離、擴張等,可有效止血,從而減少術中出血以及并發(fā)癥等[3-4]。
采用口腹腔鏡手術治療重復腎重復輸尿管畸形的并發(fā)癥常見的有出血、尿性囊腫、尿漏、以及輸尿管殘端發(fā)生反復感染等。從本組18例患者的手術情況總結,要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確保手術安全,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術前準確診斷并辨認血供;②術中無需完全游離全部患腎,僅需將上半腎以及少部分的下半腎游離;③正確處理充分腎盂黏膜組織,可以超聲刀或者電鉤將其破壞,以預防術后尿漏;④合理處理重復輸尿管,游離時應先緊貼重復輸尿管的管壁將重復腎提起,然后進行鈍性游離,以免造成正常的輸尿管血供受損;⑤合理處理輸尿管殘端,因向下進行輸尿管游離可能損傷正常輸尿管,故對不存在輸尿管反流者,無需進行輸尿管全切。本組患者經后腹腔鏡切除術后,未發(fā)生血管及周圍臟器損傷,術中出血量較少,術后住院時間僅為(7.1±0.5)d,恢復較快,且隨訪恢復良好。
綜上所述,后腹腔鏡切除術治療重復腎輸尿管創(chuàng)傷小、患者康復快、并發(fā)癥少,是一種安全有效的術式,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賈占奎,王家祥,胡寶利,等.后腹腔鏡手術治療重復腎重復輸尿管畸形九例報告[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11,32(8):521-524.
[2] 葉劍青,張東旭,李勛鋼,等.后腹腔鏡手術治療成人重復腎輸尿管畸形[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2,17(7):526-529.
[3] 曹正國,周林玉,吳斌,等.后腹腔鏡手術治療重復腎雙輸尿管畸形(附13例報告)[J].中國內鏡雜志,2009,15(4):353-355,358.
[4] 宋超,李九智,王玲瓏,等.腹腔鏡下重復腎及輸尿管切除治療重復腎的療效分析[J].國際泌尿系統(tǒng)雜志,2012,3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