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霞
【摘要】語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交流互動是語言的本質(zhì)屬性。語言的本質(zhì)屬性決定了語言學習的課堂也應該充滿交流和互動。文章結(jié)合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案例,探討了促進課堂教學有效互動的三種策略,即:積極創(chuàng)設和諧的教學氛圍,促進學生積極互動:促進科學互動,保證互動效度;保證學生參與權(quán),擴大互動廣度。
【關(guān)鍵詞】小學英語;英語課堂教學;互動
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生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沒有交往互動就不可能發(fā)生教學。但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的有效互動意識很弱,教學還停留在傳統(tǒng)的滿堂灌上,課堂上主要是教師在講授,而學生基本上只當聽眾,少有發(fā)言交流、參與語言實踐的機會,教學中出現(xiàn)了許多表面看似熱鬧但無實效的教學行為,違背了新課標倡導的讓學生充分參與語言實踐,在實踐中感悟、理解和內(nèi)化語言的新理念。那么,如何促進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互動呢?本文以外研版《英語》(新標準)部分單元為例,從以下五個方面來進行說明。
一、創(chuàng)設和諧教學氛圍,促進學生積極互動
在課堂上,學生只有在安全、和諧的教學氛圍中才可能產(chǎn)生參與課堂互動的欲望。沒有這個前提作保證,再精彩的互動內(nèi)容,再好的互動形式都不可能有好的互動效果。外研版小學《英語》(下同)第一冊Module5UnitlSitdown的主要內(nèi)容為:Sitdown!Standup!Openthewindow!Openthedoor!Unit2Pointtothewindow,的主要內(nèi)容為:Cometothefront!Gobacktoyourseat!
在教授時,教師常設計讓學生聽指令做動作的活動,檢查學生是否理解了所學句子的意思。筆者認為在做了必要的示范后,把更多的時間和機會讓給學生,讓學生當指揮官發(fā)指令,老師根據(jù)學生的指令做相應的動作;或者讓學生結(jié)對子,一名學生發(fā)指令,其同伴做動作。可以發(fā)指令指揮老師或同伴,學生覺得新鮮有趣,個個躍躍欲試。這樣,每個學生都有機會通過發(fā)指令展示自己剛學會的新句子,課堂上洋溢著和諧快樂的學習氣氛,通過充分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擴大互動廣度
教師忽視學生的參與權(quán),學生參與互動程度就會降低。一位教師在教授第十一冊Module6Unit1IvegotsomeChinesechopsticks,時,首先引出三位熱愛中國文化、想交中國筆友的外國朋友,之后引導學生利用句式Im…Imfrom…Ivegot…Ican…向外國朋友介紹自己。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目標是:復習以前學過的內(nèi)容,以便學生在后續(xù)的寫信環(huán)節(jié)懂得如何介紹自己。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該教師只請了四名學生進行自我介紹,就結(jié)束了這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而絕大多數(shù)的學生都沒有機會參與練習,結(jié)果在寫交外國筆友的信時,許多學生還是不知道應該怎樣介紹自己。在上述環(huán)節(jié),建議教師先請一兩位學優(yōu)生為大家示范一下,然后請全班學生同桌之間積極互動,互相介紹自己,一起猜猜Lin-gling有哪些物品,比一比看誰能說得更多更好。通過人人參與的互動交流,不但可以充分滿足學生的交流欲望,增進了解,增進友誼,還能讓大家互幫互學,從而大大提高語言練習的實效。在設計教學時,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參與權(quán),擴大學生參與面。
三、有效提問引路,提升互動深度
課堂互動不能僅停留在淺層次的動作互動上,教師可以從提問題入手,促進學生思維的深層互動,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1、鼓勵學生積極提問
鼓勵學生提問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實現(xiàn)深層次的互動。由于長期缺少自由提問的機會,思維得不到有效的刺激,許多學生不會提問。針對這一問題,一位教師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教學第九冊Module9Unit2Zarawashappy,時,該教師首先引入feeling(情緒)這一主題和人物Zara,之后提出了一個主導性問題:HowwasZarayester-day?以此引導學生進行猜測,如:WasZarahappy/sad/htmgry/thirsty?然后,讓學生帶著疑問聽課文錄音,自己找到答案。為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課文的重要細節(jié),教師再次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學生們提出了WhywasZarahappy/sad/thirsty?Whatdidsheeat/drink?等一系列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教師指導學生先自主進行課文閱讀探究答案,然后組成小組互幫互學,這樣,學生很快就找到了問題的答案。學生的質(zhì)疑、解疑和教師的精心設問等一系列有效教學活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習效果。
2、利用開放性問題
一位教師在試教第十一冊Module6Unit1IVegotsomeChinesechopsticks,時,首先引導學生學習了課文,用開放性問題HowcanLinglmgknowaboutAmerica?引導學生進行頭腦風暴,結(jié)果有許多精彩的生成,學生說出了ShecanknowaboutAmericafromstamps/TVpro-grammes,pictures/videos/postcards/peop-le/friends/penpals,等一系列有創(chuàng)意的答案,學生思維活躍,發(fā)言踴躍,師生互動效果顯著。接著教師又順勢問了另外兩個開放性的問題:Whatisyourfavouritewayofknowingacountry?WhathaveyougotaboutAmerica?教師的追問不但激活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而且訓練了學生的思維。以提問促互動的效果取決于教師是否能提出高水平的、接近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且能激發(fā)學生思維的開放性問題。問題的思維空間越大,問題的普適性越高,學生越有話可說,互動效果就越好。為思維而教,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是教學的最終目標,以開放性問題促互動是思維訓練的有效途徑。
四、結(jié)語
知識在互動中得以傳遞、分享,生命態(tài)的課堂在互動中得以構(gòu)建,生命的活力在互動中煥發(fā),興趣在互動中增強,思維在互動中碰撞出絢麗的火花。新課程倡導在師生、生生的有效互動中動態(tài)生成合作交流、互動共贏的高效課堂。教師要積極營造和諧互動的課堂氛圍,根據(jù)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以及學生的認知特點選擇合適的互動內(nèi)容和互動形式,鼓勵學生積極互動;確立學生主體地位,保證學生參與互動的權(quán)利;擴大學生參與面,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通過提問、討論、交流共享等多樣化的有效互動途徑組織課堂教學,促進課堂教學的多邊深層互動,在互動中感知、理解語言,在互動中發(fā)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