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煤礦機電管理方面存在安全隱患的原因,提出了重視管理、優(yōu)化機電設備、提高技術水平、增強防范意識、加強責任心等方法,不斷提高煤礦機電管理水平,為煤礦安全生產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煤礦機電工程;機電設備;重要性
一、煤礦存在安全隱患的原因
(1)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水平差。機電管理部門常常被看作是一個輔助生產工區(qū),認為該部門沒有什么職責,管理制度不完善,有時落實不到位,并且機電管理人員一般沒有實際職權,僅應付當前的生產。同時,迫于生產任務的壓力,部分管理者一味的盲目追求當前產量及其經濟效益,從未對在管理上有所突進,嚴重缺乏管理意識,煤礦機電管理停滯不前,與信息化、系統(tǒng)化、智能化等現代化步伐嚴重脫節(jié)。據統(tǒng)計,由理念滯后,管理不到位造成的機電事故,約占煤礦總事故的30%~40%。(2)機電設備陳舊劣質,使用違禁品。由于在煤礦建設時,機電設備投入必須成套,所以注入資金相當大,因為資金投入不足,很多煤礦生產設備投產后基本上再度沒有更新,設備老、舊、雜,超期服役,帶病運轉,安全設施不足,保護裝置不全,與《煤礦安全規(guī)程》的要求差距很大。比如有的煤礦為了提高生產量,主副井停產檢修時間沒有達到兩個小時,絞車的實際提升負荷超過設計提升能力。非阻燃的電纜、輸送帶仍在井下使用。電氣設備失爆現象經常發(fā)生。存在安全隱患很多,特備容易發(fā)生機電事故。(3)技術力量落后,人員素質低。在煤礦業(yè)的生產中,機電技術手段落后,技術人員不足,或者不能指導生產,供電無設計或雖有設計但是不規(guī)范,施工沒有措施或者措施不夠具體,設備沒有定期進行性能測試,日常維修。目前,大家普遍認為煤礦業(yè)是既臟又累,還不安全的行業(yè),因此,專業(yè)水平高的技術人員不愿意進入煤礦企業(yè),加上煤礦本身并不注重機電部門,待遇低,加班加點,各方面都不盡如人意,導致專業(yè)人員經常跳槽,機電安全生產處于被動狀態(tài)。據調查,某些地方企業(yè),直接雇傭農民工,文化水平普遍很低,對于一些簡單的機電故障都無法解決,導致礦業(yè)的中止,更別提指導安全生產管理了。
二、加強煤礦機電工程管理的方法
(1)重視機電管理,提高管理水平。首先,領導要充分重視機電的管理工作,這是加強機電管理的關鍵,其次,機電管理人員要經常向領導匯報工作,多提一些建議,得到領導支持。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充分調動各部門員工的積極性,提高大家安全使用機電的意識,加強安全生產。(2)加大資金投入,優(yōu)化機電設備水平。首先,要加大設備資金的投入力度,不能一味的節(jié)省資金,力保設備的新度系數持續(xù)上升。對不合理的機電系統(tǒng)進行改造,研究瓶頸阻滯環(huán)節(jié),進行改造,使其充分發(fā)揮生產能力。其次,要與時俱進,與科技的發(fā)展同步,大膽采用新技術、新裝備來改造傳統(tǒng)的設備,對于設備的保護裝置,必須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guī)程》的要求,健全保護機制或者予以更換。(3)加強技術培訓工作,提高技術水平。為了提高機電設備管理人員的技術水平,需要對其加強技術方面的培訓,這其中不僅包括基礎知識的學習,還包括當前機電設備的管理、使用和修理方面的專業(yè)技術知識等。關于機電管理的培訓方式和方法,不要拘泥于一種形式,充分考慮培訓對象的文化程度,采取理論結合實際的方法,便于學員深刻理解,同時掌握相關的技術,能夠學以致用。為了切實提高職工的技術水平,可以采取新的政策:一是建立競爭機制,如技術工種和管理人員采取競爭上崗等,引導和迫使職工自發(fā)學習安全業(yè)務知識,提高技術水平;二是經常組織技術比賽,并設置豐厚的獎品,充分調動職工學技術、學業(yè)務的積極性,促使他們在日常工作的崗位上,能夠按標準及規(guī)程進行作業(yè);三是培訓時縱觀全局并有的放矢,采用業(yè)余培訓為主的業(yè)余培訓與脫產培訓相結合,重點培訓為主的全員培訓與重點培訓相結合,內培為主的內培與外培相結合。
總之,在煤炭行業(yè)的發(fā)展中,機電管理作為企業(yè)的一項重要工作,始終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加強煤礦機電工程管理,保證煤礦安全生產,必須從基礎工作做起,以提高煤礦機電設備安全可靠性為中心,以“管理、裝備、培訓”為原則,以標準化掌控工作全局,以經濟杠桿為手段,確保煤礦機電系統(tǒng)安全、可靠、高效的運行,為煤礦企業(yè)帶來更多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參 考 文 獻
[1]何剛.煤礦安全影響因子的系統(tǒng)分析及其系統(tǒng)動力學仿真研究
[D].安徽理工大學.2009
[2]韓曉剛.復雜運輸機械裝備運行安全的研究[D].重慶大學.2006
[3]張愛國.設備運行階段風險管理研究[D].天津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