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借鑒】
通過欣賞《我只欠母親》等不同體裁的作品,我們總結(jié)出寫“體驗親情”之類的文章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手寫我心,感情真摯。從《我只欠母親》《歲月深處有一支歌》等文中,我們能感受到親人之間的真摯感情?!段抑磺纺赣H》處處描摹母親的心理,著力表現(xiàn)母親的苦,兒子離家的相思之苦,在家族沒地位之苦……“我”對母親的一番真情顯而易見?!稓q月深處有一支歌》一文寫出了“我”對姐姐的依戀與牽掛。
二、小處著筆,細膩傳神。親情不是一個概念,而是具體可感的生活,如瑣碎的事,平凡的人?!端盍黛o,何必波紋》從細處著筆,寥寥數(shù)筆,人物的言行皆有,形象鮮明,生動可感。《八月的陽光》寫兄弟倆拿到通知書后的表情,面對抓鬮的無奈選擇,心理描寫細膩。
三、側(cè)面烘托,點染成趣。烘托和點染在表現(xiàn)親情時,更具獨特的魅力。《我只欠母親》中,大妹告知“我”到北京后,母親獨自垂淚多次,側(cè)面描寫母親對“我”的愛,使文章更具震撼力。文章后面補敘母親生養(yǎng)“我”的艱辛,烘托出母親偉大的形象。《蒲公英》中小黃花的點綴,涉筆成趣:四年前兄弟倆嬉戲在花兒里;離別之時,情意融化在花兒里。通過景物的不斷點染,強調(diào)了兄弟感情的深厚。
【文題亮相】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些愛意,已經(jīng)不知不覺地在我們心中滋生和儲藏。因為這些愛是平凡的,是沉默的,所以我們很容易忽視,甚至對愛我們的人產(chǎn)
生誤解、埋怨。
請以“家的溫暖”為話題,寫一篇記敘文。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標(biāo)題自擬;③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家的溫暖”很容易寫出真情實感,因為每個人都能從家庭生活中體驗到
親情。從選材上講,宜從日常瑣事入手,抓住獨特的生活畫面,寫出自己獨特的經(jīng)歷?!凹业臏嘏北厣婕凹彝コ蓡T。對于自己熟悉的家庭成員完全可以簡筆勾勒,展現(xiàn)他們的性格。如可以寫家人吃飯時的氛圍,父母談話的風(fēng)格;“我”與父母的矛盾由升級趨向緩和,再到消失等。還可以讓同一細節(jié)在文章中多次出現(xiàn),不僅可以使文章在結(jié)構(gòu)上顯得更加完整,而且有利于撥動人物的情感之弦。如刻畫母親的背影,一個眼神,一根白發(fā)等,都會起到很好的作用?!凹业臏嘏边@一文題暗示了寫人、記事不能單一,要凸顯“家”的概念,生動表現(xiàn)“家”給人的溫暖。
佳作展示一
溫 暖
□吳金秀
村前有一條很長的石板路,放眼望去,是看不到頭的。
石板路旁的梧桐樹很高大。
小時候,父親總愛背著我,一步一步地走在石板路上。我緊緊地貼在父親的背上,感覺他的背很寬厚,很舒服,讓我感到溫暖。
趴在父親的背上,我能清楚地感覺到他的步伐,那是一種充滿節(jié)奏感的步子。
“你會一直背著我走下去,是嗎?”小小的我經(jīng)常趴在父親厚實的背上,這樣問父親。
印象中,父親總是笑笑,不說什么。
夜晚,月光灑在石板路上。我發(fā)現(xiàn),村前的石板路也可以很亮很亮。
后來,我漸漸長大,不再愿意讓父親背我,父親也不再提出背我的建議。
有時候,我一個人走在石板路上,有風(fēng)吹過,路旁的梧桐葉飄了一地,偶爾有幾片落在我的頭發(fā)上,拂過我的肩頭,然后靜靜地落到石板路上——安靜的石板路上,只有我一個人。面對石板路,長大的我有些莫名的落寞。
父親的工作不忙,但是他每天都要比我晚半小時到家。我不知道這是為什么,而且長大的我從沒多想過。
有一天,朋友載我回家。我們沒有走石板路,走的是大路。這是我這些年來,第一次沒有走石板路。
大路很寬闊很平坦,路燈很亮,但我心里卻有些不踏實。
“媽,我回來了。”
“丫頭,回來啦,吃飯吧?!蹦赣H從廚房探出頭來。
“媽,爸今天怎么還不回來?”我有些不安地瞅了幾眼窗外。這是一個漆黑的夜。
沒等到母親的回答,我便出去找父親了。風(fēng)吹過來感覺很涼,我內(nèi)心拂過了一絲又一絲涼意。
走向石板路,我遠遠地瞥見一個身影在那里不斷徘徊,時而張望,時而躊躇。那一刻,我的心像被什么擊了一下……
是父親!他一直在那里等我。原來一直都是這樣!
“爸……”我輕輕拍了一下他的肩膀。我不能再多說一個字了,內(nèi)心被一種東西填滿,哽塞了我的喉嚨,充盈了我的眼眶,仿佛隨時會溢出來。
父親有些意外地回過頭,眼里滿是焦急與責(zé)備:
“怎么沒走這條路?”
“我們回家吧,爸?!?/p>
梧桐樹影婆娑,晚風(fēng)陣陣,有枯葉落下。
這么多年來,我和父親還是頭一次肩并肩走在這條石板路上。牽著父親的手,我感覺粗糙而溫暖。
父親老了。
想起兒時父親寬厚且溫暖的背,我不禁又緊了緊牽著父親的手……
點評
作者精心選取了石板路上的生活畫面,取材看似簡單,實則富含深意。石板路成為“我”和父親情感的紐帶,父親的背則是愛的溫暖港灣。本文最大的特色是細節(jié)描寫,如“大路很寬闊很平坦,路燈很亮,但我心里卻有些不踏實”“想起兒時父親寬厚且溫暖的背”;梧桐樹貫串在文章始終,“石板路旁的梧桐樹很高大”“路旁的梧桐葉飄了一地”“梧桐樹影婆娑,晚風(fēng)陣陣,有枯葉落下”……這些描寫營造出詩意的氛圍。
佳作展示二
奶奶的愛
□陳 靜
悠悠的蒲扇悠悠的風(fēng),悠悠的風(fēng)里悠悠的情。家中的抽屜里,“藏”著一把蒲扇,破損的扇邊有些泛黃,歲月在片片扇葉間留下了道道痕跡,也給我留下了陣陣溫暖。
“扔了吧!這些舊東西都不要了?!痹谝慌哉頄|西的媽媽不耐煩地嚷道。“哦,哦!”我支支吾吾地點頭應(yīng)和。望著從奶奶房中整理出來的一大堆“廢物”,我的心猛地顫抖了一下。房子里,空空的,留下的則是暖暖的回憶和奶奶的味道。
無意間,我發(fā)現(xiàn)了那把蒲扇,那把承載著奶奶滿滿的愛的蒲扇,那把扇柄被奶奶粗糙的雙手磨得光滑的蒲扇,那把曾多次在夜晚給我?guī)斫z絲涼意、滿滿愛意的蒲扇……
“媽,孩子就由您帶著,她跟您睡吧?!眿寢層置业念^,說:“乖點兒,跟著奶奶,爸媽工作忙,不能陪你,要乖乖聽奶奶的話,知道不?”這是記憶中小時候媽媽把我托付給奶奶時講的話。
夏日的夜晚,雖有習(xí)習(xí)涼風(fēng),卻也免不了幾分燥熱。一向節(jié)儉樸素的奶奶總舍不得開電扇。老人家習(xí)慣了,但幼小的我卻總是喊熱,這時奶奶總是把我拉到跟前,笑瞇瞇地拿起蒲扇,呼哧呼哧地為我扇起風(fēng)來。我呢,總是乖乖地依偎在奶奶的膝頭,乖乖地聽奶奶講一些過去的事,乖乖地享受著奶奶送來的愜意涼風(fēng)。
不知不覺間,玩累了的我在奶奶的喃喃細語聲中安然睡去。奶奶抱起熟睡的我,輕手輕腳地放到床上,我下意識地叫了聲“奶奶”?!肮脏?,快睡覺,來,奶奶幫你扇風(fēng)?!蹦棠梯p輕地撫摩著我的頭,順手拿起了一旁的蒲扇,輕輕地扇起來。在這暖暖的愛中,我又甜甜地進入了夢鄉(xiāng)……
“快點兒,東西整理好了沒?”隨著媽媽的一聲叫喊,我的思緒被打斷了?!皝砹藖砹恕!蔽仪那牡夭恋袅搜壑胁挥X間涌出的淚水,轉(zhuǎn)身偷偷地把那把蒲扇從“廢物”中撿了出來,雖然現(xiàn)在用不著它了……
時隔多年,每每看到這把蒲扇,我都會想起奶奶那張慈祥的臉,想起奶奶呼哧呼哧為我扇風(fēng)的情形,想起蒲扇下那悠悠的風(fēng),心中滿滿的全是暖流……小小的蒲扇,承載著奶奶多少愛啊!
點評
文章用倒敘手法將有關(guān)蒲扇的往事寫出,將夏夜里祖孫倆其樂融融、至情至愛的場面描寫得淋漓盡致,如“那把承載著奶奶滿滿的愛的蒲扇,那把扇柄被奶奶粗糙的雙手磨得光滑的蒲扇,那把曾多次在夜晚給我?guī)斫z絲涼意、滿滿愛意的蒲扇……”排比句的運用增強了表達效果。另外,疊字的妙用,如“悠悠的蒲扇悠悠的風(fēng),悠悠的風(fēng)里悠悠的情”,使抒情的節(jié)奏舒緩有致。
【延伸訓(xùn)練】
1.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份新創(chuàng)刊的雜志推出一項“征畫活動”,要求作品必須以“世界的最后時刻”為題。最后獲得一等獎的,是一位家庭主婦畫的一張漫畫。漫畫中,她在廚房洗涮完碗筷后,正伸手關(guān)緊水管開關(guān)。丈夫正坐在餐桌邊飲著一杯咖啡,餐桌上還有一杯冒著一縷熱氣的咖啡在等著她。在餐桌旁的地板上,有兩個男孩正在玩堆積木的游戲……
評委們的評語是:我震驚于這一家的平靜,他們理解了世界存在的意義和人們對幸福的追求。
要求選擇一個角度,一個側(cè)面構(gòu)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詩歌外,文體自選,標(biāo)題自擬,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其含意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材料折射出的是人們對幸福的理解。從故事的啟示來看,幸福的滋味就是享受現(xiàn)在。根據(jù)材料的意旨所在,行文重點應(yīng)落在對幸福的體驗上。幸福是一個比較抽象的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蓮睦硇缘慕嵌燃右躁U發(fā),寫成哲理式的議論文,標(biāo)題可選用“幸福的定律”等;若寫成記敘文,則可圍繞“幸福的滋味”來寫,最好是選擇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這樣容易寫出真情實感。
2.閱讀下面的詩歌《蒲公英的遺產(chǎn)》,按要求作文。
秋,蒲公英老了,/子女:/有什么遺產(chǎn)?/母親默默地,/在每個孩子的頭上,/戴上了一把遠去的傘。
請以“愛的傘”為話題,寫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詩歌外,文體自選;③標(biāo)題自擬;④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讀懂詩歌的意蘊首先要理解標(biāo)題中的“遺產(chǎn)”?!斑z產(chǎn)”是什么呢?一把遠去的傘。再聯(lián)系話題“愛的傘”,不難知曉,“傘”是一種隱喻,指會飛的本領(lǐng)?!皭鄣膫恪斌w現(xiàn)的是父母對子女真正的愛護,教給孩子的生存之道。立意應(yīng)立足于父母對子女的親情。寫議論文可就父母溺愛孩子、“官二代”“富二代”道德滑坡等社會現(xiàn)象展開論述,挖掘親情的主旨。寫記敘文多在父母愛的方式上醞釀、構(gòu)思,用父母的言行展現(xiàn)其愛的方式的獨特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