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文1
熒屏的“暴政”
□金元浦
人類為他的每一次發(fā)明與進步而歡欣鼓舞,受益無窮,也必然為此而慘遭罹難,甚至付出沉重的代價。這是人類進步的悖論,也是人類生存的兩難。比如電視。
電視無疑是20世紀以來最偉大的科技成果,是我們最值得自豪的文明之花。在今日的電視傳播中,視覺的同步性,強化了人們感性的直覺效應(yīng)和即刻反應(yīng);畫面的真實性,縮短了人與世界的距離;九州方圓,匯于一瞬;萬方樂奏,聚于一屏;觀眾由此而獲得一種參與感、行動感;高度集中的不間斷的信息量的吸納與“播撒”,使我們獲得了置身當代世界文化之中的存在的自主性,身游萬仞,精騖八極,我們跟著鏡頭走遍三山五岳,“世界真奇妙”。而長期的大規(guī)模的標準化電視文化產(chǎn)品的消費,已使人類形成一種當代文化的固有模式與文化參與的常規(guī)慣例。的確,“熒屏連著我和你”,電視組織了我們的生活,電視成了人們一日也不可或缺的文化之符。人們常聽見報刊休刊,減版或???,電視不行,我們無法想象今天的“新聞聯(lián)播”會改播、停播或遲播。如果那樣,一定是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打到家門口了。
今日電視何其風光,何其顯赫!簡直是輝光四射,溢金流彩!
然而,電視也是后工業(yè)時代最大的“暴君”,最具法力的魔頭。電視無所不在,它幾乎占有了你的所有閑暇,它壟斷了你的夜晚,也壟斷了你有限的白天。它在不知不覺中耗干了你的生命。孩子們離不開電視,那是他們樂趣和知識的源泉,是他們最親密的朋友;老年人依賴電視,那是他們生活中最重要的日程,是晚年生活最真實的伴侶,不看電視又做什么呢?中年人覺得必須打開電視,工作歸來,你得了解你面前的這個世界正在發(fā)生什么,“新聞聯(lián)播”必須看,“東方時空”必須看,“焦點訪談”必須看,“股票投資”必須看,經(jīng)濟節(jié)目必須看,進口大片應(yīng)當看,綜藝節(jié)目也應(yīng)當看……必須看應(yīng)當看的東西太多了,《宰相劉羅鍋》能不看嗎?《水滸傳》能不看嗎?即使是那些又臭又長的“裹腳布”電視劇,“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像雞肋,誰讓你一不小心看了開頭,被吊著胃口,掛起來,放不下?
電視不僅壟斷了你的時間,也壟斷了你的空間。你不是足不出戶便通曉天下大事嗎?你用不著再辛苦勞頓,跋山涉水,你所擁有的天下就在熒屏里。你本來擁有山水、自然、生命的活力與情趣,在電視的威儀前,這一切都無形地“流失”了。你本來是個體育愛好者,愛好者的本義是喜歡自己去踢
球,去游泳,去沖刺,現(xiàn)在你成了屏前“君子”,動口動眼不動手,甚至動口也不必,只需動眼。實踐的欲望被剝奪了,你成了一個球迷,追隨的樂趣替代了直接游戲的樂趣。電視代你去打球,電視代你去唱歌,甚至代你去“思索”,電視里有主持人,他替代你去分析去思考,然后把結(jié)論告訴你?,F(xiàn)代人懶得去想,精神也需要保姆,因為電視都告訴你了。
電視的“暴政”在于,它不應(yīng)也不可能成為一切公眾知識、社會傳播、人類科學與藝術(shù)(如詩與哲學等)的唯一通道。它當然也是人類的一種語言,但它必須放棄它的“霸權(quán)”意識。否則我擔心,常用漢字是不是會越用越少,人類的表達能力是不是會越來越蒼白,就像新加坡人講漢語,講得很好,但很簡單。
(選自“文化發(fā)展論壇”2005年4月28日,有刪改)
閱讀訓練
1.文章開頭說“人類為他的每一次發(fā)明與進步而歡欣鼓舞,受益無窮,也必然為此而慘遭罹難,甚至付出沉重的代價”,如何理解這句話的內(nèi)涵。請舉例加以說明。
答:
2.文章為什么說電視也是后工業(yè)時代最大的
“暴君”?請分條加以說明。
答:
3.簡要分析第三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
選文2
“缺劇本”不是影視業(yè)焦慮癥的病根
□韓浩月
“現(xiàn)在影視圈不缺錢,也不缺導演,缺的是好的題材和劇本”,來自某影視公司總裁的這句話,正在越來越多地被影視業(yè)人士重復。這句話表面上是對題材與劇本求之若渴,但卻傳遞出了很多信息。
去年有媒體曾報道,電影“同題”狀況嚴重,累計有5位“關(guān)云長”、4個“孫悟空”、3條“白蛇”、3桌“鴻門宴”或立項、或開拍、或公映,這恰是影視圈缺題材的最好證明。若不是創(chuàng)新乏力,何以題材如此扎堆兒?要知道,題材撞車對電影投資人來講是大忌。拍攝“同題”電影,有趁熱圈錢的考慮,也有無米下鍋的無奈吧。
影視業(yè)所展現(xiàn)的表面繁榮,的確帶火了劇本創(chuàng)作。在劇本創(chuàng)作領(lǐng)域,大腕編劇的身價已達30萬元一集,由于“錢景”看好,這個領(lǐng)域也槍手云集。一些編劇新秀,因為創(chuàng)作出一兩部收視率狂漲的作品,也旋即被抬到一流編劇的位置,但真正堪稱“好劇本”的,卻少之又少。近日,在上海舉行的“中國電視劇上海排行榜頒獎禮暨2012電視劇制播年會”上,最大獎項“國產(chǎn)電視劇品質(zhì)獎”空缺,主辦方對此給出的解釋就是,“今年品質(zhì)獎空缺,是因為去年國產(chǎn)劇沒有一部是很有品質(zhì)的”。
去年有不少熱播劇與話題劇,其中不乏口碑不錯的,但一句“沒有一部是很有品質(zhì)的”,從根本上否定了編劇們的功勞。這樣的否定,對于那些在中國影視劇工業(yè)發(fā)展初期流了滿頭汗的編劇而言,有些不公平;但從批評的角度看,這樣的否定也是在提出一種高標準和高要求。
什么是“好劇本”,前段時間來中國的好萊塢編劇導師麥基曾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們都熱切地想要理解我們的生存處境,夢想著超脫于生活中的苦難,并盡可能深刻地去生活”。他對“好劇本”的定義是,要帶來雙重快樂,一重快樂是來自于作品自身的,而另一重快樂則是來自于作品對于觀眾的啟迪,幫助觀眾去發(fā)現(xiàn)、體驗生活中的快樂。
對照麥基的觀點,很容易發(fā)現(xiàn)當下中國影視劇本的不足。在作品本身的歡樂程度方面,這些影視劇的確給觀眾提供了足夠多的笑料,可以幫助觀眾打發(fā)時間,但在啟迪觀眾、帶領(lǐng)觀眾深入生活方面,這些影視劇的確欠缺得太多。作為娛樂產(chǎn)品,影視劇的首要功能當然是為觀眾提供娛樂,但不能僅僅止步于此。所以,好的編劇應(yīng)該在為觀眾制造足夠娛樂的前提下,巧妙地賦予劇本以生命力,讓作品能穿透娛樂的表面,給予觀眾更長久一些的回味。
但“缺劇本”絕不是讓影視圈焦慮的唯一原因,“缺劇本”也不是影視業(yè)罕見優(yōu)質(zhì)作品的根本問題。如果把影視作品良莠不齊,且以莠為主的原因歸罪于“缺劇本”,這有推卸責任的嫌疑。影視業(yè)這幾年熱錢涌動,新的制作公司如雨后春筍,這是一個被“錢”左右走向的行業(yè),因此在電影進入資本的時代,投資人必須要具備一定的電影審美水平,要求所投資作品盡快得到商業(yè)回報的愿望可以理解,但更要從長遠考慮,踏踏實實把每一部作品拍好,不要透支市場熱情,以劣質(zhì)作品換取短期利益,這樣于自身于觀眾于產(chǎn)業(yè)而言都無好處。
劇本劇本,一劇之本。好的劇本,會讓觀眾忽略導演以及演員的發(fā)揮失常,從文本上讓觀眾產(chǎn)生由衷的欣賞;而差的劇本,即便使用最有影響力的導演和最有號召力的演員,一樣改變不了作品爛片(?。┑拿\。鑒于這幾年的影視創(chuàng)作所帶來的流俗化慣性,對好劇本的期待不應(yīng)太高。什么時候影視業(yè)的泡沫有所消散,才是好劇本、好作品的出頭之日。
(選自《中國青年報 》2012年2月14日)
閱讀訓練
1.簡要分析第一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
2.中國的影視劇本有哪些不足?
答:
3.文章第七自然段說“‘缺劇本’絕不是讓影視圈焦慮的唯一原因”,造成影視圈焦慮的原因還有哪些?
答:
4.文章第二自然段說“電影‘同題’狀況嚴重”,“同題”不僅存在于電影,電視劇中“同題”狀況也很嚴重。請你舉出兩個例子,并加以說明。
答:
選文3
鄉(xiāng)村電影
□王新有
記憶的屏幕上最鮮活的畫面莫過于兒時看電影,那份嘈雜,那份熱鬧,那份激越的氛圍,不亞于今天的人們觀看明星演唱會。雖然,年代已經(jīng)久遠了,但回想起來仍歷歷在目。
鄉(xiāng)村電影是當時唯一能夠帶給人們愉快的一種精神享受,也是一種文化傳播方式。每隔一個月,公社放映隊才來村子放一場電影。
當一輛馬拉的架子車載著兩個大木箱,慢慢蠕動在野草遮身的彎曲山道上時,插在車轅上寫有“放映隊”的那面鮮艷的小旗子,在微風吹拂下緩緩展開,沿途耕作的人們,便停下手中的活計,目光齊刷刷地射向那里。直到架子車被山丘禿嶺遮蔽,人們才收藏起目光思忖著,今晚電影會在哪個村子上映。放映隊一進村,全村的孩子聞訊趕來,圍前堵后前呼后擁,像迎接貴客一樣,一直陪送到隊長家,主動卸下車上的箱子皮線和喇叭。大人干活不在家,靈性點的孩子便給放映員讓座,生火燒水泡茶,儼然成了家里的主人。急躁的孩子不等放映員言傳,早把裝影布的帆布包背到大場,吆喝伙伴們用四根繩子拉展在場邊的白楊樹中間,把影布綁好。他們知道過一會兒,電影里的人物就會在這兩棵樹之間跑來跑去。
西山頂上夕陽露出緋紅的笑臉,漫長難熬的白天終于在隊長的哨聲中結(jié)束了。人們肩扛鋤頭鐵锨邊拍粘在身上的塵土,邊用手擦著額頭的細汗,拖著慵懶困乏的身子,一溜一串從小徑上說說笑笑往家里趕。孩子們老早站在大門口,用急切的目光,眺望著父母的身影,“媽,快點做飯,今晚有電影”。濃濃的夜幕從遙遠的天邊,揮舞起了沉重的霧幔,漸漸遮住了屋頂上裊裊升騰的炊煙,蓋住了農(nóng)家小院。月亮在東山露臉了,銀幕亮了,大喇叭里響起了嘹亮的歌聲,孩子們早搶占好位置了,坐在搬來的土坯、石塊或自家的小木凳上,擠擠挨挨的一片,望望銀幕,瞧瞧放映機是否轉(zhuǎn)動,揚起脖子瞅瞅父母。孩子們周圍站滿了大人,同村的,外村的,熟識的,陌生的湊到一塊嘮著家常。待電影開演,一切聲音戛然而止,千百雙大大小小的眼睛盯著銀幕,仿佛世界猛然間凝固了。
一個鄉(xiāng)村孩子,一個平常夜晚,一場電影,一切都那樣美好。如今,鄉(xiāng)村電影離我們遙遠了,家家有了彩電,人們窩在家里,隨時都可以安靜地看自己喜歡的電影。而遠去的鄉(xiāng)村電影,卻在我腦海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選自《甘肅農(nóng)民報》2011年7月19 日,有刪改)
閱讀訓練
1.文章第一自然段回顧兒時看電影的心情,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
2.鄉(xiāng)村電影給作者留下了哪些美好的印象?請分條歸納。
答:
3.文章第四自然段描寫了鄉(xiāng)村放電影時的熱鬧場景,作者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
答:
4.文章最后說“如今,鄉(xiāng)村電影離我們遙遠了,家家有了彩電,人們窩在家里,隨時都可以安靜地看自己喜歡的電影”,這句話包含著作者哪些復雜的感情?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