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誠然。在短暫而充滿困惑的教與學之生涯中,有一個問題一直縈繞在我的心頭,即應該樹立怎樣的教育理念:是先育人后成才,還是先成才后育人。這個問題看似很簡單,誰都會脫口而出,當然是先育人后成才??墒钱斀窈饬咳说臉藴适鞘裁茨??——能者上,不能者下。這種標準不是明擺著嗎,以才量人。尤其是應試教育制度最嚴格也最權威性的高考,更是江能者上,不能者下的量人標準執(zhí)行的明白、透徹!放眼社會,哪個行業(yè)又不是如此衡量人的呢?如此可見,所謂人才,今人只是將重心放在了才上而并非人上,因而在當今社會才會出現(xiàn)經(jīng)濟、科技高速向尖、精、專的方向飛速突進,這是才的充分被重視與發(fā)展的一個直接結果。然而于此同時社會文會卻趨向多元化、腐朽化、停滯化。社會風氣與日俱下,人心叵測,人文素質低下。人們的承受力、情感等十分脆弱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忽視人的品德教育。尤其是當今這種充裕的、高享受的物質生活與貧乏的精神生活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這也充分印證了馬克思主義經(jīng)濟學“經(jīng)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為經(jīng)濟基礎服務”的理論。現(xiàn)在的問題是經(jīng)濟基礎過于發(fā)達,而上層建筑過于貧乏,已經(jīng)不能適應,不能為經(jīng)濟基礎服務了,所以經(jīng)濟基礎急需要重新尋找符合于自身發(fā)展的上層建筑,從而達到和諧發(fā)展。然而,在這種大的趨勢下,人們還未清醒的認識到問題的根本所在,卻仍舊在搞形式主義,翻花樣的搞創(chuàng)新、改革,其實質性的衡量人的標準卻紋絲不動,依舊是死板的,一句話還是以才量人。
嗚呼!社會的每次大的進步看來都須人類付出慘重的代價!也許是社會自有其發(fā)展的規(guī)律吧,我實在不想說那是人們不清醒的過錯!大的環(huán)境如此,那么小的生活圈子也亦然!清醒吧,自我!不要做屈原,我也不是屈原,也不想成為屈原。
人分三六九等,就才與德而言,古人語:圣人、賢人、庸人、小人也。這其實就是依才與德的關系而分屬的。所謂圣人即有才有德之人,此類人堪稱完人,受常人尊重與敬仰,受天子王公之重視,因而他們往往是天子樹立起的為人之榜樣,處處受歡迎,時時受恩寵,于人于己都不無好處。所謂賢人即有德無才之人,他們的長處在于品德之出眾,然不足也是明顯的。此類人便是我們常說的好人。一個好字,充分肯定了他們的自身價值。這類人雖不及上類人,然他們卻是人們選擇培養(yǎng)、鍛煉的最佳人選、首要人選。因為德使他們有了品質的保證,培養(yǎng)、鍛煉他們的才能,猶如錦上添花。第三類人庸人即無德無才之人,他們既無價值又無使用價值,猶如廢品,在競爭激烈的社會生活中,必定將被淘汰。此類人的處境是危險的。然而從行為經(jīng)濟學的角度來說,每個人都有強烈的回避危險的傾向,我們都盡可能的使自己不至于落到無德無才的這種危險的境地,因而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學習、鍛煉、培養(yǎng)、充實自己,盡可能讓自己在某一個或幾個方面有所突出。這類人盡管活得艱辛,但卻并不遭人排斥與抵制。那么什么樣的人會被人處處排斥、時時設防呢?即古人云之小人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能人。他們的特點就是有才卻無德,這類人就像一顆炸彈,他們的言行舉動時刻會給別人造成危險。如電腦黑客,只要新的程序系統(tǒng)一上市,他們便能在第一時間開發(fā)出更先進的反程序系統(tǒng)。這充分展示了他們有卓越的才能,然而他們卻用這種系統(tǒng)非法侵入別人的私密程序,國家的機密程序,使其他程序無法正常運行等,給他人、國家造成威脅,甚至帶來嚴重后果和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