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檢測學生的學習落實情況,設計練習必不可少,但如果練習形式過于單調(diào),學生不喜歡去做,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作用也不大。所以作為教學的一種重要輔助手段,在練習形式設計上應該多樣化。
一、穿插訓練
在復習某一個專題知識,模塊時,如果耗時過長,就應該穿插進行其它模塊的一些小練習,達到知識均衡的目的,比如文言文專題復習,往往要進行一個月左右,學生天天做文言文,會產(chǎn)生厭煩情緒,并且長時間練習文言文,現(xiàn)代文的一些做題技巧又會慢慢遺忘,所以可以在復習文言文時,穿插進行做一些小說、傳記等練習,學生會感到新鮮,也不會對現(xiàn)代文感到生疏。再比如名句默寫,它不可能在某一個時間段集中復習,只能在復習其它知識點時穿插訓練,常寫常練,這樣效果才顯著。
二、專題訓練
在復習某一專題時,老師講解完理論知識,就可以設計一些對應的專題練習檢測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情況。比如復習詩歌,講解完“意象”這個考點,就設計三、四首詩歌專門練習“意象”,講解完“表達技巧”,就專門設計該考點的習題,檢測學習落實情況,隨時發(fā)現(xiàn)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三、限時訓練
學生有時得不到分,不是不會做,而是因為時間不夠,來不及做。有些學生不會合理安排時間,總是磨磨蹭蹭,導致自己的真實水平不能真正體現(xiàn)出來,設計限時訓練,對學生來說,就是速度上的一個練習,讓他們明白做哪種題應該用多少時間,培養(yǎng)快速進入狀態(tài),準確解答的能力。學習成績出色的必然是那些做題速度快,質(zhì)量高的學生,總是“思維慢熱”的學生應多進行限時訓練來彌補不足。
四、綜合訓練
當知識點已復習了一定數(shù)量時,可進行小綜合訓練,比如復習了文言文、古詩鑒賞后,就可進行古詩文閱讀訓練,設計一篇文言文、一首詩歌,幾句默寫,分值定為36分,與高考接軌。復習完現(xiàn)代文后,可把論述類文本和文學類文本,實用類文本放在一起進行綜合訓練,復習完語言文字運用,可以設計20分的表達題,把成語、語病、連貫語用題綜合在一起。
當知識點全部復習完后,可進行大綜合訓練,按照高考卷結構設計高考模擬題,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檢測。
五、強化訓練
對試卷中分值比較大的題,學生容易出現(xiàn)失誤的題,可以多設計一些強化訓練,來做鞏固練習,比如實用類文本25分,是一道拉分題,里面一道探究題就8分,學生往往得分偏低,利用強化練習,多在這方面進行訓練,讓學生熟練化。再比如詩歌鑒賞,共11分,歷年學生高考成績在這一塊上都非常低,利用強化練習讓學生掌握答題技巧,增加得分的可能性。
六、補充練習
有時一套試卷做下來,學生大部分題都做得可以,只在某些題上有失誤,老師可針對這些失誤設計練習,做為對考試的一個補充,也給學生提供糾正錯誤的機會,加深印象。
總之,作為教學手段的重要補充,練習的作用絕對不可忽視,讓形式多樣化,更適合教學的需要,也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