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虎
[摘 要]豐子愷作為一名藝術教育家,提出了“藝術心”、“絕緣說”、“同情說”等藝術思想。豐子愷的藝術教育思想不僅對中國近現(xiàn)代教育領域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在重視教育、提倡素質(zhì)教育的當代,對當今的教育事業(y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作用和現(xiàn)實意義??梢源髮W生思想教育為例,來探討豐子愷藝術思想在大學生思想教育中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
[關鍵詞]豐子愷 藝術思想 大學生 思想教育 傳承
[中圖分類號] G643.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5-3437(2012)12-0106-03
豐子愷是中國現(xiàn)代教育家,新文化運動的啟蒙者之一,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被國際友人譽為“現(xiàn)代中國最像藝術家的藝術家”。作為一名影響深遠的藝術教育家,豐子愷有著自己獨特的藝術思想,提出了“藝術心”、“絕緣說”、“同情說”等藝術觀。豐子愷的藝術觀對當今的教育事業(y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作用和現(xiàn)實意義。
我們黨和政府對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非常關心和重視。1999年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就強調(diào),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級各類學校都要擺在重要位置,在全面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應以德育為核心。
本文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為例,探討如何在大學生教育中傳承、踐行豐子愷的藝術思想。
一、以豐子愷的“萬物一體”論對大學生進行和諧教育
豐子愷在《桂林藝術講話之一》中就曾說:“‘萬物一體是最高的藝術論。”豐子愷曾勸告小孩不要去踩螞蟻,不要肆意用火或水去殘害螞蟻,體現(xiàn)出了他“萬物一體、人地和諧、真善美合一”的藝術教育思想。作為漫畫家的豐子愷先生,和諧也是他作品中的主旋律之一。他通過自己的筆墨簡單地勾勒人們向往的和諧生活,如《好鳥枝頭亦朋友》、《余糧及雞犬》等。
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大至國家之強盛,社會之祥和,小至個人生活之幸福、事業(yè)之興旺、身體之健康,可見和諧的重要性。豐子愷的和諧觀對大學生的和諧教育有一定的啟發(fā)和幫助,可以通過講述豐子愷關于和諧的 “萬物一體”的藝術論去教育學生,也可以引用豐子愷關于和諧的螞蟻的故事啟發(fā)學生,還可以引領學生觀賞豐子愷飽含和諧主題的作品《余糧及雞犬》等,使其從中欣賞到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感受和諧的教育,領悟到和諧的內(nèi)涵,認識到和諧的美,從而啟發(fā)他們崇尚和諧、追求和諧的思想。
二、以豐子愷的“藝術心”論對大學生進行平等教育
“藝術心”是豐子愷藝術思想之一,也是其藝術人生觀的靈魂。豐子愷認為“藝術心”的實質(zhì)就是要求人們能以一雙平等純潔的眼睛來看待自然人生。豐子愷不僅通過”藝術心”來闡述自己平等的思想主張,更是一直致力于通過作品來展現(xiàn)自己的思想追求。他曾畫過一幅畫, 名為“ 平等” ,畫中一狗端坐于右, 一人坐于左, 雙手托腮, 人狗對望, 題記取宋代詩人黃庭堅詩, 曰:“ 我肉眾生肉, 名殊體不殊, 原同一種性, 只是別形軀?!?豐子愷就是這樣通過自己的詩畫, 極好地表達了自己所崇尚的眾生平等的思想。[1]在他的作品《蝌蚪》、《憶兒時》、《敬禮》等中,均展示了平等的主題。
平等, 是人類社會的靈魂,是人類社會文明的標志之一,也是人類普遍認同的價值觀。
中華傳統(tǒng)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無論是儒家的仁, 還是墨家的兼愛, 或者道家的自然等,都貫穿著以追求人與人的平等為基線的思想脈絡。
大學作為教書育人、傳承發(fā)展、引領社會文明進步的高等教育機關, 對大學生進行平等思想的教育,系統(tǒng)而持久地培養(yǎng)大學生的平等意識, 引導和幫助大學生確立平等價值觀,促成大學生平等思想和行為的養(yǎng)成,這既是對中華文明精華的繼承和發(fā)揚,也是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梢姡瑢Υ髮W生進行平等教育是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
我們可以把豐子愷的藝術思想之一的“藝術心”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當中,對大學生進行平等教育,也可以引領大學生欣賞豐子愷的作品《蝌蚪》,讓其在潛移默化中感受眾生平等的思想熏陶,在感受大師的風采時,感動于大師的平易近人、平等待人的處世方式。
三、以豐子愷的“絕緣說”教育大學生欣賞事物本身的美
豐子愷的藝術思想,以“絕緣說”和“同情說”為核心,“絕緣說”是豐子愷美學理論的基石。在《關于兒童教育》一文中,豐子愷說:“所謂絕緣,就是對一種事物的時候,解除事物在世間的一切關系、因果,而孤零地觀看。絕緣時所見的物是孤獨的,純粹的事物本體的‘相,絕緣的眼,可以看出事物的本身的美,可以發(fā)現(xiàn)奇妙的比擬?!盵2]豐子愷先生還通過形象的例子來說明“絕緣”一說,他曾說,例如看到樹, 不去想它可以用作木材, 不去想它是什么品種, 而是觀察它的形態(tài), 欣賞它的美感。這樣除去了功利性的目的, 剪斷事物的各種實用功利的關系,以超功利的審美心態(tài)來關照事物,直接進入美的境界,才能體味事物的真意義。這就是豐子愷先生所推崇的“絕緣”。
改革開放后,我國原有的體制、社會結(jié)構(gòu)、人的觀念和價值觀都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一些人由于經(jīng)受不起改革開放的考驗,在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官本位思想及唯利是圖的觀念的腐蝕下,做出貪污受賄、權錢交易、權色交易等行為,他們價值觀喪失,道德淪喪。在這種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下,有的大學生產(chǎn)生了迷茫,他們覺得勤奮學習不一定能找到一個好的工作,刻苦鉆研也未必能有一個好的前程,努力奮斗不一定能有一個幸福的生活,一些學生因此缺乏人生信仰,喪失人生價值觀。在這種心態(tài)的影響下,大學生在學業(yè)上投機取巧,具體表現(xiàn)為在考試中弄虛作假和作業(yè)東抄西湊;在學習中偏重實用,只愛學計算機等實用型、立竿見影的課程,對大學語文等飽含人文素養(yǎng)的科目卻只是應付而已,導致缺乏人文精神;在戀愛中見異思遷,把談戀愛當成游戲,只是在戀愛中尋找異樣的刺激,打發(fā)自己的空虛和無聊;在社交中功利化嚴重,只是希望從交往對象那里獲得各種好處;在兼職中唯利是圖,為了賺錢, 耽誤學習時間;更有貪慕虛榮的女大學生, 干脆做起了“三陪女”、 “賣淫女”或傍大款做情婦,利用自己的色相來獲取直接利益。
以上大學生的種種表現(xiàn),都一一證明了在教育越來越“技術化”、“功利化”的今天,在人變得越來越現(xiàn)實的當代,大學生們的人文精神在不斷喪失,大學生的人生信仰和追求已經(jīng)嚴重缺乏,大學生的人生價值觀、世界觀已經(jīng)偏離了正確的軌道。面對如此的形勢,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重道遠,有必要對大學生進行美的教育??梢砸I大學生在閑暇時間看一看豐子愷先生的漫畫,讀一讀豐子愷先生的散文隨筆,使其沉浸在豐子愷先生寬廣、平和、溫暖、智慧的精神世界中,領悟到“絕緣”的真正內(nèi)涵,直接探究萬物存在的真意義,欣賞到事物本身的美,直接看到生命本真的意義。用豐子愷“絕緣”的態(tài)度來潛心求學,面對現(xiàn)實生活, 接觸實際人生, 跳出功利化、世俗化、實用性的樊籠, 拒絕世俗的名利所惑,沉浸在學習當中,真正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感受到學習的真意義。
四、以豐子愷的“同情說”論對大學生進行“仁”的教育
“仁”在中國古代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范疇,是指人與人之間相互友愛、互助、同情等?!袄衔崂弦约叭酥希孜嵊滓约叭酥住笔敲献犹岢娜柿x理想, 這里面也包含了人類一種珍貴的情感——同情。
在改革開放的今天, 大學生“仁”的精神匱乏和失落已經(jīng)成為一個較為嚴重的問題。劉海洋用硫酸傷熊、馬加爵殺死同窗、“我爸是李剛”的車禍事件、藥家鑫開車撞人又殺人——這些事件的發(fā)生,均驗證了大學生仁者之心的缺乏。對大學生進行“仁”的教育,培養(yǎng)大學生的人文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內(nèi)容。
豐子愷的藝術思想含有“仁”的內(nèi)涵,對現(xiàn)代大學生的教育有一定的啟發(fā)意義, 我們可以將它融入大學生的仁愛教育當中,這樣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1937年抗戰(zhàn)爆發(fā)以后,豐子愷的藝術思想由“絕緣說”轉(zhuǎn)向以儒家藝術思想為支持的“同情說”。 “同情”,就是推己及人。在豐子愷眼里,“同情”是一切道德與文明之源頭活水。豐子愷的“同情說”就是指通過藝術教育,培養(yǎng)出人的廣大的“同情心”。這是一種仁者之心, 它可以使人避免成為“殺人放火的法西斯暴徒”。豐子愷所說的“同情心”,亦即不忍之心,與“仁”相貫通。[3]
可見,豐子愷的“同情說”就是他仁愛思想的體現(xiàn),我們可以通過幫助大學生理解、領悟“同情說”的內(nèi)涵來對大學生進行仁愛教育,培養(yǎng)大學生的仁者之心。
五、以豐子愷“先器識后文藝”觀對大學生進行人格修養(yǎng)的教育
豐子愷藝術教育觀的核心是重人格修養(yǎng)。1938年夏,豐子愷在《桂林藝術講話之二》中指出:“技術與美德合成藝術。所謂‘美德,就是愛美之心,就是芬芳的胸懷,就是圓滿的人格。所謂‘技術,就是聲色,就是巧妙的心手。先有了愛美的心,芬芳的胸懷,圓滿的人格,然后用巧妙的心手,借巧妙的聲色來表示,方才成為‘藝術?!边@就是豐子愷“先器識后文藝”的藝術思想。[4]豐子愷一生尊奉重人格修養(yǎng)的教育理念,即心為主, 技為從?!跋绕髯R而后文藝”,譯為現(xiàn)代漢語,是首先重人格修養(yǎng),其次才重文藝學習的意思,更具體地說就是要做一個好文藝家,必先做一個好人。
所謂人格,就是指人與其他動物相區(qū)別的內(nèi)在規(guī)定性,即人之所以為人的起碼素質(zhì)要求和行為規(guī)范,它體現(xiàn)為人的尊嚴和自立意識。
完美的人格是一定社會或階級的人們道德品質(zhì)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和要求。關于人格修養(yǎng)的理論,最早可追溯至《周易》?!吨芤住诽岢隽司拥淖詮娙烁??!吨芤住诽貏e強調(diào)修養(yǎng)對人格的重要作用,“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洞髮W》云:“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可見正心是很重要的。
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大學生擁有完美的人格是大學生德智體全面和諧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的指標。因此,我們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應秉承豐子愷“先器識后文藝”的藝術思想,樹立起注重人格修養(yǎng)的思想教育觀,加強大學生的人格修養(yǎng)的教育,運用豐子愷人格修養(yǎng)的思想去充實豐富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 參 考 文 獻 ]
[1] 劉剛.豐子愷的眾生平等思想[J].濮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3):10.
[2] 盛毅.“藝術的心”:豐子愷美學思想的核心范疇[J].九江學院學報,2009,(1):86.
[3] 朱曉江.豐子愷“同情說”解讀[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2006,(1):84.
[4] 李樹玲.豐子愷藝術美學思想探究[J]. 廣西師范大學學報,2007,(4):24.
[5] 袁美榮.論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制定和實施[J].大學教育,2012,(1):95.
[6] 宋清潔.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探析[J].大學教育,2012,(8):77.
[責任編輯:劉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