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學校語文老師的心目中,語文是一門最豐富、最美麗的學科。作為一名語文老師,當是一個性情中人,對世界始終保留一份浪漫、熱烈的赤子情懷,以最敏感的性靈、最柔軟的心,會晤語文的詩情畫意和山溫水暖;再以最“語文”的課堂方式,斧斫無痕地滲入學生的生命感覺。于是,由倪校長領銜的我們這個團隊的成員,廣讀經(jīng)典也涉獵草根,傾聽雅尼也熟諳流行音樂,鐘愛話劇和電影藝術,流連梵高與莫奈的色彩世界,在三亞的落日前、黃山的奇松下集體備課,甚至,背上行囊跟著課本游天下……
那一次,我和語文團隊的伙伴重游在課本里親近了無數(shù)次的首都北京。依然是雕梁畫棟的天安門,雕刻著蟠龍花紋的漢白玉華表,如刀柄直入地下的英雄紀念碑,代表著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大會堂……晨光霧靄中,人民領袖毛澤東的莊嚴宣告仿佛又在耳畔盤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三年前,正是從面前這條民族復興之路開始的閱兵盛典,再一次讓全世界人民聆聽到了國人從貧弱到富強的鏗鏘腳步。這腳步,一定會更堅實豪邁地走向明亮那方的吧?佇立廣場中央,面對五星紅旗與旭日一同升起的方向,我不禁在心底吟誦:“我們立正,向您敬禮!”
故宮,我更喜歡叫她紫禁城。果戈里說,建筑同時也是世界的年鑒,當歌曲和傳說都已經(jīng)緘默時,它還在說話。撫摸著這恢弘建筑中的寸磚片瓦,我聽到了紫禁城的說話:琉璃黃瓦在說封建禮制,帝王權威;紅墻青磚在說深宮無底,步步驚心;裊裊樂聲在說五百年間翩翩掠過的壯麗風景,在說歷史與藝術的交相輝映,文物、文明與文化的更迭變遷……
帶著虔誠和敬仰,我們走進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的大門。靜謐的大堂中央聳立著一對碩大無朋的青花瓷,瓶身是五千余名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的簽名,按拼音順序的指引,可以一眼找到自己喜愛的作家名字:冰心、顧城、海子、舒婷、席慕容、張愛玲、朱自清,還有名字背后不朽的作品。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炊煙裊裊升起隔江千萬里,在瓶底書刻隸仿前朝的飄逸,就當我為遇見你們而伏筆……正如巴金所說:我們有一個多么豐富的文學寶庫,那就是多少作家留下來的杰作,它們支持我們,鼓勵我們,使自己變得更善良,更純潔,對別人更有用。
游歷在首都的天空下,我在心中不斷重溫課本中的北京——《升國旗》、《長城與運河》、《天安門廣場》、《只揀兒童多處行》。也許,我們無法真正帶孩子們踏遍祖國的萬水千山,但我們可以用仰望過長城、瞻仰過人民英雄紀念碑、追逐過頤和園里孩子們歡聲笑語的眼睛,陪伴他們一起跟著課本游北京,游天下!
我也想起了蘇霍姆林斯基書中的“綠色教室”,他說:從二年級起,我們開始做環(huán)球“旅行”。孩子們坐在校園里用植物的藤蔓搭成的“綠色教室”里,他們面前放置著一個很大的地球儀,它被人工制作的“太陽”照射著?!暗厍颉崩@著“太陽”轉,“月亮”又繞著“地球”轉。我對他們說:孩子們,你們看,這兒是我們祖國的廣大國土。我們居住在離祖國西部邊界不遠的地方,現(xiàn)在讓我們向東,作一次長途的旅行。我們將在一些城市和村鎮(zhèn)停留,看看人們是怎樣生活的。然后我就講在我們的“旅途”中遇到的田野、河流、居民點的情況,一邊講,一邊演示圖片和幻燈片……
我?guī)缀蹩梢韵胂?,“綠色教室”中的每一個孩子,他們有多么喜歡這樣的“旅行”,他們一定是“旅途”中那些活力迸射、喜歡探險、樂于分享,最后滿載而歸的“旅行者”,他們的眼睛將始終追隨著“導游老師”而光芒閃爍。
于是,讓我們開始吧:一年級,我們去“攀登”鸛雀樓和華山;二年級,我們去“訪問”鳥島和臺灣的蝴蝶谷,“歡度”快樂的潑水節(jié);三年級,我們將“游歷”長城、運河和美麗的南沙群島,去“見識”廬山的云霧;四年級,我們會“抵達”泉城濟南和九寨溝;五年級,我們“參觀”黃山奇松、黃果樹瀑布,并“涉足”莫高窟;六年級,我們可以“敲擊”著安塞腰鼓,去草原“做客”,去青海高原“看”那一株柳……我們的“旅程”原來也可以這樣豐富,這樣飽滿,每“到”一處,我們也跟蘇霍姆林斯基一樣,精心制作幻燈片,欣賞當?shù)氐娜宋木坝^,于絲絲裊裊的音樂伴奏中朗朗吟誦一段一段優(yōu)美的文字。于是,在這樣一個假想的“環(huán)球旅行”中,孩子們得到的是關于地理、歷史、文明、風物、禮儀、交往、藝術等信息的總和——文化,而關于它們的記憶也不再只是停留在課本上,而是沉淀在熱愛語文的心深處。
以語文的名義出發(fā),我們不會疲倦。
(張利群,海門市實驗小學,22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