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環(huán)球時報》上讀到一則“狼與山洞”的故事:
狼在山腳下發(fā)現(xiàn)了一個山洞,許多動物都從這里通過,狼非常高興,它堵上洞的另一端,單等動物來送死。
第一天來了一只羊,狼追上前去,羊拼命地逃,從山洞里的一個小偏洞逃掉了。狼很沮喪,它搬來石頭堵上了這個小洞。第二天,又來了一只兔子,狼奮力追捕,沒想到兔子從側(cè)面一個小窟窿逃走了。狼很生氣,它一口氣把類似大小的洞全都堵上。第三天,跑來了一只松鼠,狼飛奔過去,追得松鼠上躥下跳,最終,松鼠從洞頂上的一個小孔鉆了出去。狼氣急敗壞。這一回,它仔仔細細地檢查了山洞的里里外外,把所有的縫隙堵得嚴嚴實實?!熬褪且恢晃浵佉残菹脬@出去!”狼對自己的工作非常滿意。第四天,狼興沖沖地坐在洞里等待,沒想到,走進來的是一只老虎。狼嚇壞了,拔腿就跑,老虎窮追不舍。
狼在山洞里繞來繞去,但所有的出口都被堵得死死的,根本無法逃脫。最終,狼在山洞里變成了老虎的美餐。
這則“狼與山洞”的故事很有趣,更引人深思。
首先,狼為了獵食,給山洞堵上了許許多多的石頭。誰料,堵了山洞的另一端,漏掉了小偏洞;堵了小偏洞,忘了小窟窿;堵了小窟窿,還漏掉了小鉆孔。羊、兔子、松鼠正是從這些小偏洞、小窟窿和小鉆孔中分別逃走的。在學校管理中,有些校長自以為天衣無縫地制定了規(guī)范教師行為的許多規(guī)章制度,結(jié)果呢?不從實際出發(fā),不以人性為本,這樣的規(guī)章制度往往形同虛設(shè)。制度管理的關(guān)鍵是“有彈性”。須知,這世上彈性最大的不是橡皮筋,大概是人性。省內(nèi)名校、海門市東洲中學張炳華校長在談及學校管理“個性教師”時有這樣的體會,他說:對待教師要有雅量,要“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睜開的一只眼多看他們的優(yōu)點,對他們的缺點有時要閉一只眼。學校管理不能像狼一樣給山洞堵上石頭,學校管理需要制度,更需要寬容,需要彈性。
其次,狼為堵塞別人的生路而沾沾自喜,它忘記了,這同時也意味著阻斷了自己的退路?!巴寺贰笔浅雎返囊环N,在教育教學中有良好的體面的退路,才是高境界的藝術(shù)。如何讓學生在教育教學中拋棄接受,遠離忍受,走進享受,“退路”藝術(shù)不失為上上之策。比如,中學生處在萌動的青春期,一些事情,說懂也懂,說不懂也不懂,但只要認定的事情,千牛莫回。因此,對待中學生的教育,決不能“一根筋說到底”,而應做到開啟智慧,亦莊亦諧;砥礪斗志,亦情亦理;告知重要,亦深亦淺;縮小距離,亦遠亦近。再比如,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一味地追求有效,高效,其實,課堂教學中,當我們的著眼點不在高效時,高效卻如影隨形。否則,不給退路的耳提而命,不給出路的“滿堂灌”“滿堂問”,只能是死路一條——學生的思維被壓抑,學生的聰慧被磨滅。
葉圣陶說過,教育是農(nóng)業(yè),不是工業(yè)。工業(yè)走的是生產(chǎn)產(chǎn)品流水線,而農(nóng)業(yè)強調(diào)的是順其自然。教育管理也好,教育教學也好,其正確的方式主要是幫助優(yōu)秀人性的自然生成,不是按照某種模式人為刻意地鍛造,更不是像“狼”在山洞里堵上一塊塊石頭!教育在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同時,也要為學生和我們教育工作者留出空間、留有余地,如此才有發(fā)展的可能!
(吳勇,海門市教師研修中心,226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