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艷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誦讀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教師對學生的誦讀指導也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如何指導學生進行高質量的誦讀呢?筆者認為,教師應根據(jù)年級的不同、學習內容的不同、學生基礎的不同、誦讀達成目標的不同,進行有針對性的誦讀指導和訓練。
一、依據(jù)誦讀要素,指導正確誦讀
語音、語調、語停、語感是誦讀的“四要素”,教師應依據(jù)這“四要素”來指導學生正確誦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誦讀習慣。
1.字音要標準。對小學生來說,把字音讀正確是最基本的要求,包括讀準平翹舌音、前后鼻音、輕聲音、兒化音等。
2.語調要正確。對語調的指導,應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句式,句式不同,語調的處理方法也不盡相同。陳述句、疑問句、感嘆句是三種主要的句式。陳述句的誦讀語調較為平緩,疑問句句末的語調上揚,感嘆句句末的語調下降。教師應通過反復訓練,使學生掌握一般文句的語調處理方法。二是情感,文章中表達的情感不同,語調的處理方法也應不同。
3.停頓要合理。在一些課堂上,學生有感情誦讀的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集體誦讀的時候。究其原因,是教師的誦讀指導重“頓挫”、輕“緩急”。只注重引導學生讀出句中的邏輯重音,使文章誦讀起來“抑揚頓挫”,卻忽略了對句子中邏輯停頓的指導,以至于“緩急”不夠,難以達到誦讀的預期效果。其實,有感情誦讀應以讀正確為前提,而停頓是正確誦讀的一項重要內容。①標點的停頓。在訓練學生誦讀停頓時可以以標點作為停頓時間長短的參照,如:逗號停頓的時間偏短些,句號稍長些,問號和感嘆號在停頓的時候還要附帶感情。在平時的誦讀中,標點被忽視,或停頓不當?shù)默F(xiàn)象比比皆是,需要教師加以重視。②邏輯的停頓。在低年級的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學生以詞為單位進行停頓,如:海洋中/成群的/魚兒/自由地/游來游去。到了中年級則應以邏輯意義為單位進行停頓,如:海洋中/成群的魚兒/自由地游來游去。教學中,教師應花力氣和時間指導學生領會這種邏輯停頓的技巧。
4.情感要讀準確。情感的正確表達一般通過語速、語調來實現(xiàn)。表達高興、激動的情感一般語速較快,語調較高;悲傷、憂郁的情感一般語速較慢,語調較低。
二、理解文意,指導感情誦讀
在掌握必要的誦讀技巧之后,應對學生進行有感情誦讀的指導,引導學生從文章獨特的表達形式中去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真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而對文章獨特的表達方式產生新的感受。這樣,語感的培養(yǎng)才能落到實處。
1.感受畫面美?,F(xiàn)行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語言生動、文質兼美的文章,如《山雨》、《彩色的翅膀》、《觸摸春天》等,都描繪了如詩如畫的大自然美景。這些文章恬靜優(yōu)美,如詩如歌、如夢如幻,宛若一幅美麗多姿的圖畫,令人遐思、令人沉醉。在教學中,教師可運用多種方式,或領讀,或范讀,或輕聲讀,或配樂讀,帶領學生充分感受文章的畫面美,指導學生以甜美的語調、意氣盎然的節(jié)奏,誦讀其絕妙之趣,把學生帶入一個充滿春意的境界,使學生領略詩的音韻美與節(jié)奏美。
2.呈現(xiàn)環(huán)境和場景。現(xiàn)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都極具場景感。教師應以渲染性的語言和現(xiàn)代教學技術,營造教學氣氛,將學生帶入文章的意境中,掀起學生情感的波瀾。再現(xiàn)了場景,理解了文意,此時的誦讀,就能悲壯凝重,就能氣壯河山,就能雄偉壯觀。
3.體悟人物內心。反復研讀人物語言,可以幫助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當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后,教師就無須再去考問:你怎么看這個人物?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例如,《西門豹》一課中,學生在反復研讀西門豹的語言之后,讀到“麻煩你去和河伯說一聲,過幾天就送去”的語句時,學生們會心微笑,大叫痛快。此時,你還要分析什么?趕緊和他們一起分享學習的快樂吧!對于部分敘事文章我們大可采用研讀人物語言、揣摩人物性格、扮演人物角色的方法,來達到理解人物、培養(yǎng)語感的目的。
三、講求形式,確保誦讀到位
誦讀的形式是為誦讀的目標服務的。合理地組織誦讀的形式,能更有效地促進學生誦讀技巧的掌握和情感誦讀的達成。
1.因課定形。教學中,教師必須依據(jù)課標要求,結合課文內容,精心設計誦讀訓練的形式。除了教師和優(yōu)秀學生的范讀外,還可以根據(jù)文章的不同風格、學生的不同年級組織多種形式的誦讀。如輕聲讀,可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大聲誦讀能幫助學生品味欣賞;指名讀,可以給學生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有時還能起到示范作用;分角色讀,能讓學生品味不同角色的不同情感;自由讀,可以使學生全員參與。此外,還有男女生比賽、分小組讀等??傊m時地運用多種誦讀形式,能收到良好的誦讀效果。
當有部分學生誦讀技巧較純熟時,教師還可采用規(guī)定小組或組成臨時小組的形式進行誦讀訓練。在具體操作時,應根據(jù)具體情況作一些調控,避免小組之間的實力相差太大。在自由小組組合的最初階段,教師應就小組分工和誦讀技巧處理進行指導。
2.靈活把握時機。教師要靈活把握誦讀的時機,何時安排讀,怎樣讀,要根據(jù)課堂教學的需要和文章的不同風格進行精心設計、合理安排。
總之,培養(yǎng)學生的誦讀能力,一靠教師對誦讀技巧的正確指導,二靠教師對語言材料的準確把握,三靠對誦讀形式的合理組織。通過誦讀吟誦,使學生達到“書味在胸中”的境界,這應該是每一個語文教師的追求目標。
(責任編輯趙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