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賀
摘 要 本文把終身體育意識與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相融合作為出發(fā)點,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談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以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自覺進行體育鍛煉為最終目的,使學生達到終身體育鍛煉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
關鍵詞 終身體育意識 高校體育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Talking about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 from
Developing Lifelong Sports Awareness
HUANG He
(Pass College of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520)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lifelong sports consciousnes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reform of college sports as a starting point, from th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wareness about life-long physical training to improve their physical and conscious physical exercise as the ultimate goal, to enable students to achieve life-long physical exercis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lifelong sports awareness;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20世紀60年代,“終身教育”一說,由繼續(xù)教育專家朗格朗首次提出,體育作為教育的組成部分隨終身教育順勢分娩自不待言。20世紀60年代末,蘇聯(lián)學者明確提出了終身體育的主張。1978年國際教科文組織《體育運動國際憲章》指出:“必須有一項全球性的民主化的終身教育制度來保證體育活動和運動實踐得以貫徹于每一個人的一生。”從而終身體育有了制度化的保證,也為終身體育的發(fā)展指明了方向。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養(yǎng)成終身鍛煉的習慣,是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
1 明確終身體育在高校體育教育中的地位
2011年3月1日,劉延東在就貫徹實施《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年)》提四點意見中提到:“努力培育群眾體育健身文化,大力普及健身知識,開展終身體育教育?!眹医涛w育司副司長曲宗湖曾就我國學校體育教學改革提出:“學校體育要促進學生身體發(fā)展,增加學生體育意識,培養(yǎng)學生體育能力,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使學生終身受益。”高校體育教育做為我國整個學校體育系統(tǒng)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對大學生進行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是大學體育教學的終極目標。重點培養(yǎng)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教會學生正確的鍛煉方式并養(yǎng)成終身鍛煉的習慣。因此,如何把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與高校體育教學結合,讓學生把終身體育觀念貫徹并落實到生活與學習中去,從而更好的推動《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實施是高校體育教育面臨的重大挑戰(zhàn)。
2 終身體育教育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影響
高校體育是我國學校體育中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對我國體育事業(yè)發(fā)展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也是實施終身體育的關鍵時期。但從目前高校在校學生的體育鍛煉情況看,除了部分體育特長生或體育愛好者能堅持進行長期體育鍛煉外,大部分學生都不能自覺進行體育鍛煉并長期堅持。因此,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要以終身體育為發(fā)展主線,以終身體育意識的養(yǎng)成為終極目標。使學生擁有健康的生活,強健的體魄,養(yǎng)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
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既要在學校學習期間掌握體育的基本技能,又要在步入社會后能夠自覺主動地進行體育鍛煉,最終與終身體育銜接起來。但是長期以來,由于教學大綱范圍的局限,過分強調運動技能的傳授,導致整個教學過程完全是在教師的指令下進行,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教學內容又太單調、枯燥 ,忽略了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打壓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致使體育課程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2.1 更新課程內容,加大體育興趣
為了能夠更好地使學生 “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并基本養(yǎng)成自覺進行鍛煉的習慣,基本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在完成教學大綱指定的教學內容外,我們要豐富教學內容,加大體育項目。采取的具體措施:(1)針對男、女生不同體質的要求,分別設置適合各自需要的項目。如男生喜歡靈活性的項目,我們可以開展籃球課程,喜歡速度性的項目,我們可以開展足球課程,喜歡綜合性的項目,我們可以開武術散打課程等;而女生可以開展一些能夠體現女生優(yōu)美姿態(tài)、靈活協(xié)調,韻律性強的項目,像健美操課程、形體課程等。(2)根據季節(jié)變化特點,課堂內設置不同的耐久跑運動,以提高有氧代謝水平,改善心肺功能。(3)組織并鼓勵學生多參加體育比賽,一方面可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通過比賽體現自身的價值,從而更大地激發(fā)學習興趣。
2.2 改變體育教學方法,營造教學氣氛
高校體育教學的組織形式改革應向多方面發(fā)展,要以終身體育為指導,要多種教學模式并存。目前,大多數高校采用的還是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講解示范—學生練習—教師糾錯—學生改正—分析總結”,教學過程機械化,過于強調了教師的“教”而忽略了學生的“學”。新的教學方法應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制定不同的教學模式,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讓學生在放松、愉悅的情況下,自覺完成課程內容,主動參加體育活動,最終養(yǎng)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
2.3 加強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yǎng)
體育能力從狹義上講,是指從事身體鍛煉的能力,即能夠根據條件的變化,選擇、運用甚至創(chuàng)造相應的身體練習方法進行獨立的體育鍛煉,合理地安排鍛煉時間,調節(jié)運動負荷,實行自我醫(yī)務監(jiān)督和正確的自我評價身體狀況與鍛煉效果。從廣義上講,是指人們完成某一活動時所表現的身心統(tǒng)一、協(xié)調配合的才能。與其他能力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是由知識、技術、技能和智力構成的一種個性身心品質的綜合體。而培養(yǎng)學生體育能力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課外活動能力:在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外,多利用課余時間,引導學生正確主動地進行體育鍛煉,以養(yǎng)成終身體育意識為目的。(2)對環(huán)境和社會的適應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和對疾病的抵抗力,滿足在社會生活和健康工作等方面的需要。(3)自身評價能力: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健康狀況,調整與改變運動方法,并隨時作出正確的評價。
3 結束語
終身體育是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和發(fā)展必須遵循的一個新方向。終身體育從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要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探索,最終要與終身體育銜接好。
參考文獻
[1] 國家體育總局.2001-2010年體育改革與發(fā)展綱要[R].體育科學,2001:21(3).
[2] 王則珊.終身體育[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4.
[3] 李鴻.論全民健身與普通高校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