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乃波
【摘 要】合作課堂是利用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學習反思與提升作為重要途徑,努力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真正的合作學習是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以異質小組為基本組織形式,以教學各動態(tài)因素的互動合作為動力資源,以團體成績?yōu)楠剟钜罁囊环N教學活動和策略體系。
【關鍵詞】分組;自主;合作
合作課堂是利用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學習反思與提升作為重要途徑,努力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真正的合作學習是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以異質小組為基本組織形式,以教學各動態(tài)因素的互動合作為動力資源,以團體成績?yōu)楠剟钜罁囊环N教學活動和策略體系。依據這一理論,由現實教學出發(fā),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如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一、進行合理分組
合作學習的代表人物約翰遜指出:“教師一切課堂行為都是發(fā)生在學生這一同伴群體關系的環(huán)境中的。在課堂上,學生之間的關系與任何其他因素對學生的學習成績、社會化和發(fā)展都更強有力?!币虼耍侠矸纸M對小組合作很重要。合作學習宜采用“組內同質,組間異質”原則進行分組,這有利于教師的分類指導和管理,更有利于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層面的發(fā)展。每個小組4~6人為宜。這樣,由于注意了學生的合理搭配,真正做到“異質” 的組間互補,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層面的提高,同時使學生在學會個體合作、群體合作等方面的素質得到了培養(yǎng)。
二、抓好自主學習
我國教育者龐維國認為:自主學習是建立在教師意識發(fā)展基礎上的“能學”,建立在學生具有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想學”,建立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策略的基礎上的“會學”,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礎上的“堅持學”。這就是說自主學習不是自由學習,更不是放任自流,學生的能學、想學、會學、堅持學是真正的自主學習的動因。教師在指導學生自學方面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應讓學生養(yǎng)成預習的習慣,掌握預習的方法,明確預習的四個目的:
一是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內容和思路;
二是復習和鞏固有關的舊知識,并且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
三是找出自己尚不理解的問題;
四是找出教材的重點、難點并歸納其特點。在自主學習階段,學生遇到的問題有一部分已自行訂正,其余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可鼓勵學生向組內的同學求助。如果仍有一些疑難問題組內無法解決,這時就要向老師求助。教師須對眾多問題全面把握,迅速權衡,確定哪些問題由學生獨立探究,哪些問題讓學生合作探究,哪些問題需教師適當提示。這樣才能保證學習目標的達成,保證合作學習的效率。
三、激發(fā)創(chuàng)新能力
對學生而言,認知的過程就是自我的不斷創(chuàng)新的過程,是學生間思維碰撞的過程,時常會有思維火花閃現,這種火花往往會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應站在“導”的地位上不失時機、巧妙地以變式題組呈現,注重開放性和發(fā)散性創(chuàng)設階梯式的“問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合作互動中使學生產生“有梯可上、步步提高”的成功感。如我在上《拋物線》的第二節(jié)課時,對學生的心理進行了分析,發(fā)現他們喜歡在熟悉的問題上有所發(fā)現、有所結論,而不是講了一道題,再講另一道題,進行重復的訓練。學生的這種問題探究是鞏固和擴大知識,同時是吸收、內化知識為能力的過程,是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有利時機。在此階段教師要鼓勵每一位學生深入思考、注重挖掘、發(fā)揮小組合作,“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積極探究,收獲成果。讓學生在合作交流的探究氛圍中思考、質疑、傾聽、表述,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掌握重點,解決難點,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采用多樣化的合作評價
教師的評價是一種啟發(fā),一種幫助,一種激勵,一種人文關懷。因此教師的評價一定要有鼓勵性、針對性、指導性和全面性。在實際操作中,我們應做到以下幾點:一是重視個人評價與小組集體評價相結合。通過評價促進小組成員之間互學、互幫、互補、互促;二是重視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教師除對小組學習結果進行恰如其分的評價外,更要注重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態(tài)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的評價,要更多地去關注學生的傾聽、交流、協(xié)作情況,對表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及時給予充分肯定和獎勵。 三是評價形式要多樣化。教師對學生小組合作的評價方式中最快捷、使用頻率最高是口頭評價,多樣、靈活、豐富、親切、明朗的評價語,使學生如沐春風,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活躍了課堂的氣氛。
五、發(fā)揮教師在合作學習中的作用
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同時也是參與者。教師在合作學習中應起到如下作用:
1.規(guī)范行為
教師要認真觀察和了解每個小組的活動情況,發(fā)現個別學生不能認真參與交流,做與合作學習無關的事情,或個別小組交流不認真,教師都要及時地加以引導,提出明確的要求,確保合作學習能夠順利開展,并且不流于形式。
2.發(fā)現火花
交流的過程是學生間思維碰撞的過程,時常會有思維的火花閃現。這種火花可能是一種獨具特色的解法,也可能是一個富有創(chuàng)意的想法,還可能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話。教師要在傾聽中努力去感受和尋找。
3.排除障礙
在合作學習中,時常會出現因為思維受阻而不能深入的情況。這時需要教師及時地點撥,才能使學生很快地排除障礙。
4.引導深化
在開始采用合作學習這種學習形式時,小組的交流和討論往往容易出現交流與討論淺層次、表面化。比如教師要求學生對一個問題尋找多種解法,學生往往滿足于解法的數量,而忽略的是解法的類型和獨特性。這是在開展合作學習時教師必須引起注意的。
總之,課堂合作是學生參與教學并實現自我教育的好方法。組織學生開展課堂合作是體現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改變以往單純地依賴模仿記憶的學習方式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的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探索課堂合作的新形式、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