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榮 (金陵中學河西分校 江蘇南京 210019)
題目如圖 1,在△ABC中,∠BAC=60°,AB=2AC.點P在△ABC內(nèi),且PA=,PB=5,PC=2,求△ABC的面積.
(2011年“《數(shù)學周報》杯”全國初中數(shù)學競賽試題)
圖1
圖2
原解 如圖2,作△ABQ,使得
由AB=2AC,知相似比為2,因此
又由AQ ∶AP=2 ∶1知,∠APQ=90°,得
點評此解法先通過作2個對角相等的一對相似三角形,使分散的線段PA,PB,PC相對集中,進而得到2個直角三角形,為解決問題打開了突破口.但解法中的
沒給出過程.實際上,四邊形BPAQ是梯形,還需過點A作梯形的高,進一步用勾股定理才能得到.再把這個式子整體代入三角形面積公式
從而求出△ABC的面積.輔助線的添加無疑是解決問題的關(guān)鍵.筆者對此題作了研究,利用圖形變換給出另2種解法,供參考.
另解1 如圖3,分別作點P關(guān)于 BC,AC,AB的對稱點 P1,P2,P3,連結(jié) P1B,P1C,P2C,P2A,P3A,P3B,P3P2,P3P1.由∠BAC=60°,AB=2AC,易知∠BCA=90°,∠ABC=30°,得
因此點 P1,C,P2共線,于是
又由△P1BP3為等邊三角形得
得△P1P2P3為直角三角形,故
評注此解法通過對稱性構(gòu)造出一個五邊形,轉(zhuǎn)化為3個特殊三角形求出其面積,進而求出△ABC的面積.
圖3
圖4
另解2 如圖4,延長AC至點D,使得CD=AC,連結(jié)BD.顯然,△ABD為等邊三角形.將△ABP繞點B逆時針旋轉(zhuǎn)60°,得到△DBE,DE=AP=,即△PBE為等邊三角形,故 PE=PB=5.延長PC 至點 F,使得CF=CP,則 PF=4.連結(jié) DF,EF,易證△APC≌△DFC,于是
因為EF2+PF2=32+42=52=PE2,所以△PEF為直角三角形,故
評注此解法先構(gòu)造等邊三角形,再類比一類常規(guī)問題解法,將等邊三角形內(nèi)的一個三角形旋轉(zhuǎn),最終構(gòu)造出一個五邊形,然后轉(zhuǎn)化為3個特殊三角形求出其面積,進而求出△ABC的面積.
收獲 從另解1可證得
從另解2也可證得
于是原題可編制成另一個問題:
如圖 5,在△ABC中,∠BAC=60°,AB=2AC.點 P在△ABC內(nèi),且 PA =,PB=5,PC=2,求∠APC 的度數(shù).
圖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