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穎
(黑龍江省公路勘察設計院)
地面排水溝渠的加固方法
王 穎
(黑龍江省公路勘察設計院)
摘 要:介紹了幾種常用的地面排水溝渠的加固措施及施工中的注意要點,即土溝表面夯實、三合土或四合土抹面、單層干砌片石加固等。
關鍵詞:路基;排水;加固
水是造成路基及沿線構造物病害的主要原因。為將路基范圍內的土基濕度降低到一定的范圍,確保路基始終處于干燥、堅實和穩(wěn)定狀態(tài),就要進行路基排水。路基排水可分為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地表排水結構物主要有邊溝、截水溝、排水溝、跌水、急流槽、攔水帶、蒸發(fā)池、渡槽、倒虹吸等;地下排水結構物主要有明溝、暗溝、滲溝和滲井等。下面主要就地面排水溝渠的加固措施進行闡述。
排水溝渠加固措施應結合當地地形、地質、縱坡和流速等條件,本著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簡便易行,經濟適用的原則來進行選擇。目前常用的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般適用于土質邊溝和排水溝(不適用于塹頂截水溝或塹頂排水溝),溝內平均流速不大于0.8 m/s。溝底縱坡不大于1.5%。
在施工時,其水溝溝底及溝壁部分應少挖0.05 m,并隨挖隨夯,將溝底溝壁夯拍堅實,使土的干密度不小于1.66×103kg/m,以免土中水分消失,不易夯拍堅實。施工中如發(fā)現溝底溝壁有鼠洞或蛇穴,應用原土補填夯實。
當溝底縱坡不大于3%,水流平均速度在1.5~2.5 m/s時,可采用三合土或四合土抹面。三合土是指水泥、砂及爐渣的混合料,其配合比一般可采用 m水泥∶m砂∶m爐渣=1∶5∶1.5。四合土是指水泥、石灰、砂、爐渣組成的混合料,配合比一般采用1∶3∶6∶24(質量比)?;旌贤梁穸纫暅蟽攘魉倩驕系卓v坡而定,一般取0.10~0.25 m;加固常流水的水溝表面時,若加抹厚1 cm的M7.5水泥砂漿,效果更佳。其具體施工方法如下。
(1)施工前兩周,將石灰水化,使用前1~3 d,將爐渣(爐渣經過高溫燒化,其粒徑不超過5 mm)摻入拌勻,使用時將碎(卵)石或水泥(低強度等級)及砂摻入,反復拌和均勻。
(2)溝渠開挖后趁土質潮濕立即加固。如土質干燥,則宜灑水濕潤后再進行加固。
(3)溝渠鋪混合土前,應將溝底溝壁表面夯拍整平,然后安裝模板,保證加固厚度的一致。
(4)溝渠鋪混合土后,應拍打排漿,然后再抹水泥砂漿護層,待稍干后,用大卵石將表面壓緊磨光,最后用麻袋或草袋覆蓋,灑水養(yǎng)生3~5 d,養(yǎng)護時如發(fā)現裂縫或表面剝落,應予以修補。
一般用于無防滲要求,土質溝渠溝底縱坡在5%以上,流速大于2.0 m/s,或砂土質溝渠溝底縱坡在3% ~4%以上的溝渠加固。當溝內平均流速在2.0~3.5 m/s時,干砌片石尺寸可采用0.15~0.25 m;當流速大于4.0 m/s時,應采用急流槽或跌水。當溝壁溝底為細粒土時,應加設卵(碎)石墊層,其厚度為0.10~0.15 m。片石間隙應用碎石填塞緊密,片石大面應砌向表面,以減少面部粗糙度。
用于無嚴格防滲要求,且容許流速在2.0~2.5 m/s以內的溝渠加固。所用卵石的尺寸與容許流速有關,當允許流速為2.0 m/s時,卵石直徑不宜小于0.15 m,當允許流速為2.5 m/s時,卵石直徑不宜小于0.20 m。若溝底溝壁為細粒土時,需加設0.10~0.15 m砂礫墊層。施工時,一般應先砌溝底,后砌溝壁。砌底選用較好的大卵石,坡腳兩行尤應注意選料砌牢。砌筑可自下而上逐步選用較小的卵石,最上一層則用較長卵石平放封項壓牢。所有卵石均應栽砌,大頭朝下,互相靠緊,每行卵石須大小均勻,兩排之間保持錯縫。卵石下部及卵石之間的孔隙,均應用小石填塞緊密。
漿砌片石邊溝有梯形與矩形兩種,厚度為0.25~0.30 m,一般用于溝內水流速度較大(平均流速大于4 m/s)及防滲要求較高的地段。溝底縱坡一般不受限制(可考慮用急流槽形式),但在有地下水(或常年流水)及凍害地段,溝壁溝底外側需加設反濾層或墊層,并在溝壁上預留泄水孔。漿砌片石工程要求堅實穩(wěn)定,表面平整美觀;砂漿配合比必須符合試驗規(guī)定,砌體咬扣緊密,嵌縫飽滿、密實,勾縫平順無脫落,縫寬大體一致。
施工時應注意溝渠開挖后要整平夯拍,如土質干燥應灑水潤濕,遇有鼠洞陷穴應填塞夯實。水泥砂漿標號一般采用M5,隨拌隨用,砌筑完后應注意養(yǎng)生。
中圖分類號:U416.1
C
1008-3383(2011)06-0064-01
收稿日期:201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