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萬成
(天水師范學院,甘肅天水741000)
實事求是這一古老哲學命題,經歷了上千年的錘煉和豐富,滋養(yǎng)了其深厚的哲學根基和內涵。毛澤東同志在1941年整風運動中相繼發(fā)表了《整頓黨的作風》、《反對黨八股》和《改造我們的學習》三篇文章,其中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中,針對當時黨內一些同志存在的“不注重研究現狀、不注重研究歷史、不注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應用”[1]797等主觀主義和教條主義的作風、文風和黨風問題,提出了指導性的批評,實事求是。
實事求是的本質訴求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理論聯系實際,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一
實事,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是“求是”的物質基礎,就是從當時存在的現實狀況和歷史發(fā)展形勢和趨勢出發(fā),“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從國內外、省內外、縣內外、區(qū)內外的實際情況出發(fā)?!保?]801從實際出發(fā),從產生能效的現實事物出發(fā),“從客觀的真實的情況出發(fā),而不是從主觀的愿望出發(fā)”[1]801,而不是“對于中國今天的面目若明若暗”,是從解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yè)的理論問題和策略問題出發(fā),而不是為了單純地學習理論而去學習和研究理論問題[1]799。因為我們認識的目的不在于“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2]61。
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就是調查研究我們時代的發(fā)展主題。抓住時代的主題,解決時代提出的迫切問題。黑格爾說:“哲學并不站在它的時代以外,它就是對它的時代的實質的知識?!保?]56他又從否定的方面說:“每個人都是他那個時代的產兒……哲學也是這樣,它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時代。妄想一種哲學可以超出它那個時代,這與妄想個人可以跳出他的時代,跳出羅陀斯島,是同樣愚蠢的?!保?]12當前最大的現實,是擺在發(fā)展面前的生存狀況問題,包括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局部利益和根本利益的關系問題,各階層之間利益的實現原則和雙贏問題,發(fā)展成果的共享問題,在這些利害關系中所迫切需要體現的社會公平、司法公正問題。這一系列問題,都觸及著我國當前根本的經濟、政治制度的堅持和完善問題;如果不從變革和理順協調發(fā)展關系出發(fā),在發(fā)展中解決當下的突出矛盾,人民的生活水平就難以改善和有實質性的提高,社會矛盾會更加突出,單一的個體事件會不斷演變成宣泄群體情緒的公共事件,社會主義事業(yè)也會受到阻礙甚至出現比較大的挫折。在改革中,發(fā)展是當下乃至在社會主義相當長的時期內,必須切實解決的實質性問題,關乎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的實現和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順利推進;穩(wěn)定的前提是社會分配公平和司法實施公正,社會分配公平是全民共享發(fā)展成果的民意基礎,司法實踐公正是體現社會公平的最低保障;公平公正是社會主義社會的首要價值和根本特征。調查和研究這些現實問題的生動性、復雜性和規(guī)律,就是從實際出發(fā),濃厚的調查研究之風會被昂揚,研究的境界會更加拓展和廣闊,風清氣正紅似火,“為有源頭活水來”。
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就是堅持辯證的唯物論。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培養(yǎng)濃厚的求真務實的風氣,這不是經驗主義,不是近代的物質主義(非價值論意義上)的機械的符合論,也不是歐洲大陸的理性主義。唯理論者,如笛卡爾要求以觀念的“清楚”、“明白”作為真理性認識的標準,認為只有依靠人的“自然靈明”,即天賦的理性認識能力,來進行每一步驟都清楚明白、準確無誤的推理,這樣獲得的知識才是可靠的;主張按照幾何學的方法建立關于整個世界的根本理論,即由“金枝玉葉的女王”統領的形而上學的體系。而機械的物質主義者和實在論者,認為具體可感的事物,才是人可認識的本體,主張認識是通過感覺材料的表象而認識事物。我們所堅持的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有歷史的、現實的、科學的依據,它是作為哲學研究的客觀實在性的對象,是作為“過程的存在物”而被認識的;這種認識也是我們“計其功”、“謀其利”的歷史性的變革主客觀世界的主體間性活動,有著明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引下進行的研究、描述、變革實踐的活動。
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就是要在困難和挫折面前,冷靜分析事物發(fā)展的過程和方向,不畏艱險,堅定信心,沉著應對矛盾,找尋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也就說要做好“求”的功夫。
二
“求”就是我們去研究。在鮮活的生動的現實面前,主動地接觸現實,做足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和對這些感性材料加工制作的工夫。黑格爾說:“豐富了的精神要想……去享受那擺在面前的高度發(fā)展了的豐富的材料(這材料要求我們的思想去克服它,并深入掌握它)。”又說“為了想要尋得一個工具,以拯救我們逃出這時代中的一切麻煩和困難”[3]50。它主要指的是工具理性和理論理性的試錯、探索和研究工作,是從“麻煩和困難”這些事物的必然性中,抽取自由性的屬人的存在。
第一,面向事實,占有可靠的豐富材料。材料的真實性和豐富性,直接決定著結論的可靠性和正確性,乃至依據此做出的策略得以順暢實施的關鍵。調查是占有一手資料和甄別已有資料有效性的重要方法,毛澤東同志在《〈農村調查〉的序言和跋》一文中說,“開調查會,是最簡單易行最忠實可靠的方法?!保?]790又強調“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1]791。
第二,需要對占有的材料歸類和鑒別。歸類材料和鑒別材料,就是對材料做“去粗取精,去偽存真”[5]291的工作。這道工序既要對占有的材料做社會歷史性的和特殊性的分析,要把材料作為歷史性的存在,需要時要有“拿證據來”的勇氣和魄力;要把材料作為現實社會關系中的當下存在,在各種相關性中去考察;要做到邏輯和歷史的統一性和多樣性分析。由此路向,剔除糟粕和虛偽的材料,在真實的典型的具有廣泛代表性的材料中,揭示事物的內外部聯系,找尋解決事物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第三,要對感覺材料做“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的工夫[5]291。事物的聯系從來都不是孤立的,它總是在一定條件下的實在性存在,總是以個別的事物的面目展示自己的性狀,在這樣的一個個的事物中,在條件相關性的引領下,把零散的材料整合成一個有機聯系的存在,在條件關系中透過事物的現象把握事物的內在聯系和規(guī)律,揭示事物在質的方面的差異性和共同性。從而達到通過認識事物的本質,來改造主客觀世界的目的。
調查研究是客體主體化。研究的過程以及整合大量材料和有區(qū)別地分析材料的過程,是人立足現實和理論實際,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矛盾運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既要應用唯物辯證方法和現代科學思維方法,調查現狀,確定研究的目的和意義,又要在變動的事物關系中,適時調整研究的著重點、突破點和方向,盡快實現理論形態(tài)向價值形態(tài)的轉變。
三
“是”,事物的規(guī)律性和內外部關系。毛澤東同志說,“‘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guī)律性……從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guī)律性,即找出周圍事物的內部聯系,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保?]801毛澤東同志不僅通過大量的革命實踐活動,概括出了“是”的科學含義,而且指出了“是”的另一規(guī)定性,也是實踐的唯物主義的應有之義,它從實踐中來又到實踐中去,去指導和規(guī)范實踐。規(guī)律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它的不竭的推動力,就是事物始終處在矛盾運動中的豐富性和發(fā)展性。
“是”,不僅要堅持實踐的變動性本質,也要堅持真理的社會歷史性成果。我們的社會主義事業(yè)是一個有著廣泛歷史聯系和內外聯系的新事物,千絲萬縷的歷史聯系和矛盾復雜地糾結在一起的現實聯系,是我們選擇社會主義制度的合法性基礎;這些矛盾的考察和研究解決,是我們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及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科學指導的實踐根據;特色是我們的國情,也是我們的理論品質。因此,我們的事業(yè)在探索中前進,我們變革現實的規(guī)律性認識,也在繼承中不斷地發(fā)展,并且取得超越性的理論成果。而不是像黑格爾所說的,“精神超出了它的自然形態(tài),超出了它的倫理風俗,它的生命飽滿的力量,而過渡到反省和理解。其結果就是它攻擊并搖動了現實的生活方式、倫理風俗和傳統信仰……精神逃避在思想的空曠領域里,它建立一個思想的王國以反抗現實的世界?!保?]54理論研究脫離客觀現實實際,從而比較遠地拒斥生動的社會主義各個領域的實踐活動。
豐富生動的建設事業(yè),提供了理論研究的廣闊平臺和豐富內容;主體研究的多樣性及其方法應用的多元化,是培育創(chuàng)造性人才的肥沃土壤,也是拒斥重復無謂實際活動和復制理論研究成果的強烈理由。
“是”的價值在于像自由一樣引領人們前進,是人的自我解放和發(fā)展,不斷革除人在工具理性控制下的自我異化,向個體的人在豐富的現實性中展開自己的本質力量,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
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是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是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yè)不斷取得勝利的根本思想保證。歷史和實踐從正反面兩個向度都雄辯地說明了,什么時候堅持了實事求是,我們的革命事業(yè)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會少走彎路,我們的理論研究就會在實踐的推動和滋養(yǎng)下,結出豐碩的果實。我們什么時候背離了實事求是,從主觀主義出發(fā),搞形式主義,走物質主義的價值路線,我們的事業(yè)會遭受挫折,乃至出現失敗的危險:第五次反圍剿失?。ㄗⅲ簷C械地照搬俄國的革命經驗和唯書有直接的關系)逼迫革命力量戰(zhàn)略轉移,三面紅旗建設,乃至今天出現的“一手硬、一手軟”和單純地追求G D P而忽視高投資對C P I的推高等亟待解決的發(fā)展問題。
實事求是不僅僅是思想路線,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具體化,也是“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的現實要求[6]41,更是強大的物質實踐力量的推手,將我們的建設事業(yè)和理論研究推向深入,引領成功。
[1] 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第1卷[M].賀麟,王太慶,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
[4] 黑格爾.法哲學原理[M].范揚,張企泰,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5] 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 岳海峰.實事求是的哲學內涵及其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啟示[J].實事求是.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