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琦
(肇慶學院,廣東 肇慶 526061)
表見證明在學生人身傷害事故訴訟中的適用
林 琦
(肇慶學院,廣東 肇慶 526061)
表見證明是依據(jù)一般的生活經(jīng)驗法則來推定待證事實的存在與否,不涉及實體法上的規(guī)定,只是在訴訟中對經(jīng)驗規(guī)則適應的評價。在學生人身傷害事故中引入表見證明,可以減輕當事人的舉證責任,保護弱勢學生一方的合法權益,也有利于法官正確認定案件事實,提高了訴訟效率。在訴訟中,法官也要充分保障學校對表見證明提出反證的權利。
表見證明;學生人身傷害事故;訴訟
表見證明是由德國的判例發(fā)展而來的,是通過“定型現(xiàn)象經(jīng)過”,依據(jù)一般的生活經(jīng)驗法則來推定待證事實的存在與否。在表見證明中,對方當事人可以提出反正,動搖法官已形成的心證,使推定的事實真?zhèn)尾幻鳎氐阶畛醯臓顟B(tài)[1]。德國漢斯教授認為,表見證明不是獨立的證明手段,而僅僅是證明評價過程中對經(jīng)驗規(guī)則的應用[2]。
表見證明的結論無須證據(jù)證明,這是和完全證明的最大區(qū)別。在表見證明中,只有基礎事實的存在有證據(jù)證明,而結論則沒有。其結論,即過失或因果關系的存在是由法官對經(jīng)驗規(guī)則的應用而推定得出的。表見證明的證明力弱于完全證明,但是其效力與完全證明同等。表見證明能減輕當事人的舉證責任,但它不涉及當事人的客觀證明責任,只是在訴訟中對經(jīng)驗規(guī)則適應的評價,不屬于實體法上的規(guī)定。
1.雙方當事人的舉證能力不平衡
原告的舉證能力有限,提供不了充足的證據(jù)而被告有能力收集證據(jù)卻不負舉證責任,如此一來,沒有相關的證據(jù)使法官形成心證。事實處于真?zhèn)尾幻鞯臓顟B(tài),原告便要承擔敗訴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下,法官才可能啟動表見證明。
2.作為表見證明前提的基礎事實必須真實
所謂基礎事實,是指在表見證明中用以推論未知事實的已經(jīng)得到法律上的確認的已知事實。真實的基礎事實,是確保推出的事實有可能真實的前提。
3.表見證明中的基礎事實與推定事實之間具有高度或然性聯(lián)系
即適用表見證明時的經(jīng)驗規(guī)則須有極高的蓋然性。從基礎事實做出的可能性推測,存在“大和小”、“一般和個別”、“常規(guī)和例外”之分。推定所得出的結論并非必然性而是或然性,其中可能性最大的那種情形也即具備高度或然性,才能被選擇成為推定事實?;A事實與推定事實之間的高度或然性聯(lián)系,為推定事實是否存在提供了較充分的理由。
4.表見證明允許不利一方當事人提出反證
表見證明依據(jù)的只是基礎事實與推定事實間的或然聯(lián)系而非必然聯(lián)系,因此一定存在著例外,法官應提供給另一方當事人充分的反證機會和反證程序保障。
2003年頒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七條規(guī)定:“對未成年人依法負有教育、管理、保護義務的學校、幼兒園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職責范圍內(nèi)的相關義務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損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損害的,應當承擔與其過錯相應的賠償責任?!薄秾W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八條也規(guī)定了因學校的過錯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應當根據(jù)其行為過錯程度的比例及其與損害后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承擔相應的責任。因此,學生人身傷害事故是以一般過錯責任為歸責原則的。學生人身傷害事故從其性質而言,屬于比較傳統(tǒng)、比較典型的一般民事侵權行為,其行為構成較為簡單,因果關系較易取證,不具有特殊侵權行為構成和取證上的復雜性,因此確立過錯責任原則是適宜的[3]。
當學校對學生的侵權糾紛進入訴訟程序時,由學生一方提出證據(jù)來證明自己主張的事實,如果舉證不能或證據(jù)不足,則要承擔由此帶來的不利后果。在司法實踐中,由于學生無法提供證據(jù)而導致敗訴的案例很多。其原因主要是學生尚未成年,其認知能力有限,難以對學校的損害過程有清楚的認識,不具備收集證據(jù)的能力。也有一些學校在侵權行為發(fā)生后,為逃避責任而銷毀證據(jù)或指使知道實情的學生做偽證,使受害學生無法公平地取證。學生的舉證能力有限而提供不了充足的證據(jù),學校有能力收集證據(jù)而不負舉證責任,這有違民法的公平理念。
學生人身傷害事故適用一般過錯責任原則,體現(xiàn)的是“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責任分配原則。如何科學分配學校與學生的舉證責任,解決舉證能力和舉證責任分配的矛盾,衡平雙方的訴訟權益,是個急需解決的難題。本文認為,學生人身傷害事故訴訟可以適用表見證明。表見證明是“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責任分配原則在特殊案件中的適用,它不涉及當事人的客觀證明責任,不屬于實體法上的規(guī)定,只是在訴訟中對經(jīng)驗規(guī)則適應的評價。因此,原告和被告的舉證責任并不因此轉移或倒置,雙方仍然是依各自的舉證能力承擔舉證責任。因此,在訴訟中引入表見證明是可行的。在我國的司法實踐中,一些法官已經(jīng)使用了表見證明進行判案。最有影響的是歷時三年的王軍霞訴云南昆明卷煙廠侵犯肖像權、名譽權一案[4]。
1.減輕當事人的舉證責任
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行為能力都有限,難以認清學校的侵權行為,要學生來證明學校的過錯及侵害行為與損害后果間的因果關系顯然比較困難,而學校作為一個組織,接近信息資料處于有利地位,收集證據(jù)的能力較學生強。而且,作為待證事實要件涉及侵權行為人在當時的主觀狀態(tài),即是否存在主觀過錯,是難以找到直接的證據(jù)來證明的。因主觀過錯涉及行為人的內(nèi)心世界,要受害人在事后提供相關證據(jù)來對此予以證明,顯得過于苛刻。因此,適用表見證明,依據(jù)基礎事實,以推定待證事實,可以減輕學生的舉證責任,保護其合法權益;另一方面也使學校避免了適用舉證責任倒置而陷入舉證困難的困境。
2.有利于法官正確認定案件事實,提高了訴訟效率
學生的舉證能力有限并且有些案件難以找到直接的證據(jù)來證明待證事實,以致事實真相難以呈現(xiàn)。更甚至,有些學校違背誠實信用原則,銷毀證據(jù)或指使清楚事實真相的學生作偽證,增加了當事人取證的難度。學生提不出證據(jù),法官就無法判明案件的事實,也無法正確適用法律判斷雙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歸屬。當案件處于真?zhèn)尾幻鳡顟B(tài)時,學生便要承擔敗訴的判決結果。在舉證有困難的情況下,只要案件可以“定型現(xiàn)象經(jīng)過”,而且基礎事實真實清楚,法官就可以從公正和良知出發(fā),通過表見證明直接認定案件中的因果關系或過錯的存在。法院也可以節(jié)省調查收集證據(jù)的投入,走出案件事實不明的困境,從而集中精力及時審理案件。以最小的訴訟投入獲得最大的訴訟效益,有效地提高了訴訟效率。
1.法官——表見證明的主體
法官以表見證明來認定待證事實的真?zhèn)?,其心證的形成過程可分為兩個階段:首先是對作為表見證明基礎的基本事實形成確信,即對其真實性形成高度蓋然性的心證;然后運用經(jīng)驗法則,進行“定型事象經(jīng)過”,推定待證事實的存在。法官適用何種經(jīng)驗規(guī)則、如何推定、是否妥當,屬于法官自由心證的范疇,不受當事人的意思限制。
最后的裁判中表見證明的心證過程應該予以公開。將法官的心證在判決書中公開,一方面可以讓人們對表見證明進行評論和監(jiān)督;另一方面也可以督促法官謹慎和嚴格適用表見證明,避免經(jīng)驗主義的泛濫。這種公開一般包括兩部分,即法官對認定基礎事實的心證的公開,和對經(jīng)驗規(guī)則的蓋然性的判斷以及采納理由的公開[5]。
2.原告——學生一方
作為表見證明,并沒有轉移證明責任的功能,主張事實存在的一方當事人并不能卸除其證明責任。在訴訟中,學校的過錯或其行為和損害后果間的因果關系可以通過表見證明進行認定,但學生一方必須對作為表見證明前提的基礎事實進行舉證。
在學生人身傷害訴訟中,學生一方必須證明的基礎事實大致有如下幾個方面:一是要證明學生是在校期間而受到的傷害。這里的在校期間,不僅僅指形式意義上的在校期間,而是在學校對學生教育、管理和保護的期間;二是要證明學校的行為有違反《教育法》或其他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在具體的行為方式上,主要有學校疏于管理、疏于保護、疏于教育的行為,此外還有教師對學生的體罰或變相體罰、侵犯學生的隱私權等等積極作為的行為;三是要證明學生的人身受到損害的事實。學生人身傷害事故中的損害事實包括學生的人身的傷害事實和精神的損失。
3.被告——學校一方
在訴訟中,法官除了要保護弱勢學生一方的合法權益,也要充分保障學校對表見證明反駁的機會。學??梢蕴岢龇醋C,直接證明基礎事實的不存在或者舉證證明推定的事實不存在,使法官對推定事實形成的心證產(chǎn)生動搖,該推定事實就被推翻而不能確認;也可以提出證據(jù)攻擊法官進行事實推定而適用的經(jīng)驗規(guī)則,使法官不能對案件的待證事實進行認定。
表見證明中所使用的定型化的事象經(jīng)過是在同種多數(shù)案件中總結出來的。一個個別的案件可能存在多個經(jīng)驗規(guī)則,則要從中找到一個相對來說更具有蓋然性、定型化的經(jīng)驗規(guī)則。因此,在推定的過程中,對于一個案件要盡可能探求其損害原因,然后根據(jù)具體的案情、生活經(jīng)驗從中選擇最具有高度蓋然性的損害原因確定作為表見證明核心的事象經(jīng)過的定型化[6]。
下面通過分析一個案例來說明表見證明的過程:
某天,家住白云區(qū)的白女士發(fā)現(xiàn)從幼兒園回來的女兒小珊的一顆牙齒不見了,嘴角上還有淤血。孩子說,午休的時候老師見她沒有午休,生氣地從后面猛推了她的頭,結果她一下子撞到了地上,把牙齒給碰掉了,嘴角還流了血。院方的解釋是,小孩放學走的時候,牙齒還是好好的,應該是小孩子自然換牙換掉的,和幼兒園沒有關系,家長之所以說牙齒是被老師打掉的,是想趁機敲詐幼兒園。由于得不到幼兒園的滿意答復和解決方案,家長白女士把幼兒園告上了法庭[7]。
在對本案事實進行認定時,法官無非面臨三種選擇:其一,認定原告所主張的事實成立;其二,認定被告主張的事實成立;其三,本案事實處于真?zhèn)尾幻鳡顟B(tài),原告承受客觀證明責任。這三種結果的產(chǎn)生均系法官就有關證據(jù)進行評價以及在庭審中所獲得感知的結論。根據(jù)“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在本次訴訟中,小孩須承擔舉證責任。但小孩只是個幼兒,對老師的侵權行為難以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也沒有收集證據(jù)的能力。而作為被告一方的幼兒園,接近證據(jù)且占有充足的信息資料,在訴訟中卻無須承擔舉證責任。因此,法官所獲得的證據(jù)明顯不足,對本案所形成的心證很有可能令其做出第三種選擇,即事實處于真?zhèn)尾幻鳡顟B(tài),原告承受客觀證明責任。
本案中,小孩所稱的事實即牙齒是被老師猛推撞到地上后給碰掉的,嘴角還留了血(以下簡稱事實A)和幼兒園所稱的小孩下午放學時牙齒還是好好的,應該是小孩子自然換牙而掉的,和幼兒園沒有任何關系(以下簡稱事實B)均有發(fā)生的可能性,只是可能性的大小不同而已。在沒有爭議的前提事實下,即小孩的牙齒是脫落了且雙方當事人都沒有提及小孩受到了第三人的推撞。如果法官采用經(jīng)驗規(guī)則進行推定,即如果牙齒掉了,嘴角又有淤血,則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受了較強的外力推撞而致。該經(jīng)驗規(guī)則若被法官所認識后,便可形成一種表見證明,即幼兒園老師確實有推撞小珊致其撞掉了牙齒的可能。該經(jīng)驗規(guī)則所產(chǎn)生的表見證明,可使法官形成為被告所主張的A事實更具有一定高度蓋然性這樣一種臨時心證。對于這種臨時心證,被告可以提供反證,以便使這種臨時心證發(fā)生動搖。在本案中,被告提供的反證可以為該名老師平常很愛護小朋友,從未有打罵小孩的現(xiàn)象發(fā)生,在幼兒園和家長中的口碑都很好,這樣有助于使法官因表見證明所形成的臨時心證發(fā)生動搖。如果該名老師平常也有打罵小孩甚至受到其他家長的投訴,則不利于產(chǎn)生抑制或動搖表見證明的效果。如果幼兒園提出B事實的存在即小孩子的牙是自然換牙而掉的,但孩子嘴角上的傷口是由于其他原因而碰傷的,則要為此舉證。
[1]田平安.比較民事訴訟論叢[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115.
[2][德]漢斯.普維庭.現(xiàn)代證明責任問題[M].吳越 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134.
[3]勞凱聲.中小學學生傷害事故及責任歸結問題研究[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4,(2):13-23.
[4]昆明卷煙廠與王軍霞肖像權糾紛案新聞發(fā)布會[EB/OL].http://news.sohu.com/20060726/n244461337_1.shtml,2009-03-20.
[5]王俊,張進德.表見證明若干問題研究[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3):67-71.
[6]趙信會,田平安等.民事訴訟法訴訟證據(jù)篇[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136.
[7]張昊.4歲女童疑被老師打掉牙[N].信息時報,2009-03-13,(15).
Primary-face Proof on the Iawsuits of Student Personal Injury Accidents
Lin Qin
(Zhaoqing University,Zhaoqing Guangdong 526061,China)
Primary-face Proof bases on experience of life to prove the presumed facts exist or not.It does’t involve the provisions of substantive law,but to adapt to the evaluation of the rules of experience in litigation.Leading Primary-face Proof in to student personal injury accidents litigation can reduce the burden of proof to protect the legitimate interests of disadvantaged students party,and conducive to judge the correct facts of the case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litigation too.In the lawsuit,Judge must fully protect the right of school to contrary to the Primary-face Proof.
primary-face proof;student personal injury accidents;litigation
D925
A
1672-0547(2011)03-0073-02
2011-05-30
林 琦(1984-),女,廣東云浮人,肇慶學院力行書院學生處輔導員,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