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東省濟南醫(yī)院糖尿病診療中心主任 王建華
司空見慣未必就真正了解。雖然如今糖尿病比比皆是,但在認識上依舊誤區(qū)多多,亟待撥亂反正。
教育對糖尿病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對糖尿病的認識也需要撥亂反正。正確的行為,需要科學的導向,否則,人們往往會誤入歧途。
在急性感染、外傷、手術或其他應激情況下,病人血糖可以明顯升高,但不能立即診斷為糖尿病。因為在應激狀態(tài)解除以后,這些病人的血糖多可恢復正常。所以,一定要在排除應激因素影響以后,多次復查血糖均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才能最終確診為糖尿病。
目前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是空腹血糖≥7.0毫摩爾/升,或餐后2小時血糖≥11.1毫摩爾/升。有些人體檢空腹血糖正常就以為自已不是糖尿病,其實未必。因為空腹血糖正常,但如果餐后血糖很高,同樣也可診斷為糖尿病,這種情況多見于2型糖尿病的早期。因此,必須重視餐后2小時血糖的檢查,尤其是空腹血糖大于5.6mmol/L而且肥胖的人應做葡萄糖耐量試驗,檢測餐后血糖情況,以避免漏診。
很多人認為糖尿病必須尿中有糖,否則就不是糖尿病,這種認識是不正確的。因為,血糖在腎臟的排泄過程是由三個因素決定的,即血糖濃度、腎臟對血糖的濾出能力和再吸收能力。如果腎臟對血糖的濾出能力降低,而對濾出血糖的再吸收能力尚好時,血糖濃度雖高但無尿糖,醫(yī)學上稱之為“腎糖閾增高”;反之稱為“腎糖閾降低”,即血糖濃度正常,尿糖卻呈陽性。腎臟排糖功能不正常的人,尿糖檢查不能準確反應血糖濃度的真實情況。因此,我們不可依據(jù)尿糖來診斷糖尿病。
“三多一少”(即多飲、多尿、多食和體重減輕)是糖尿病人的典型癥狀。導致“三多一少”的根本原因在于高血糖。血糖升高造成大量糖分從尿中丟失,帶出了大量水分,一方面造成了體內(nèi)脫水而口干多飲,另一方面大量營養(yǎng)物質(zhì)丟失而使人易饑多食。一般說來,血糖水平超過10 mmol/L以上,尿中才會出現(xiàn)糖,進而才會出現(xiàn)“三多一少”癥狀。
對于空腹血糖水平超過7 mmol/L,但低于10 mmol/L的患者,盡管其“三多一少”癥狀不明顯,同樣也要診斷糖尿病。記?。骸叭嘁簧佟卑Y狀只能作為診斷糖尿病的線索,最終確診還是應以血糖為準繩。
過去兒童糖尿病絕大多數(shù)都是1型糖尿病,現(xiàn)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兒劇增,兒童2型(舊稱“非胰素依賴型”)糖尿病也越來越多。兒童患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可能與遺傳,常進食高熱量、高脂肪的快餐食品,營養(yǎng)過剩,活動少而喜歡長時間靜坐看電視、玩游戲等有關。現(xiàn)任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主席卡夫曼是一位小兒內(nèi)分泌專家,他指出,2型糖尿病已是美國兒童的一種流行病,在過去10年中,兒童2型糖尿病發(fā)病率上升了33%。我國兒童的2型糖尿病發(fā)病率也在明顯上升。在近日舉行的國際青少年糖尿病協(xié)會第30屆年會上,國際醫(yī)學界人士對兒童2型糖尿病這個日趨嚴重的問題也深表關注。
人們一般認為,到成年期才發(fā)生的糖尿病應該是2型糖尿病。殊不知,還有一種介于1型和2型糖尿病之間的所謂“1.5型糖尿病”,它的學名叫“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英文簡稱為LADA)。它本質(zhì)上屬于1型糖尿病,糖尿病自身抗體檢查呈陽性。但它起病又具有遲發(fā)、隱匿的特點,發(fā)病初期口服降糖藥治療有效,無須使用胰島素,這點又符合2型糖尿病的特點,所以非常容易被誤診為2型糖尿病。目前估計,LADA這種特殊類型的糖尿病約占10%~15%。對于這部分病人,應爭取早期確診,盡早使用胰島素,以保護殘存的胰島功能,避免并發(fā)癥發(fā)生。
目前認為,糖尿病的發(fā)生與“遺傳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有關,其中,“環(huán)境因素”的變化是導致當前糖尿病發(fā)病率急劇上升的主要原因。所謂“環(huán)境因素”是指“多吃少動”以及由此引起的營養(yǎng)過剩及肥胖。所謂“進食糖類食物(即碳水化合物)可引起糖尿病”的說法是缺乏科學依據(jù)的,相反,糖尿病人對糖類食物(即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不宜過低,它所提供的熱量在總熱量中所占的比例應達到55%~60%為宜。事實上,目前我們飲食結(jié)構(gòu)存在的問題是,脂肪和蛋白質(zhì)類的食物攝入過多,而糖類食物(主要指米、面等淀粉類)攝入相對不足。限制高脂肪、高熱量飲食以及增加運動才是預防糖尿病的根本措施。當然,我們并不提倡多吃白糖等單糖,吃得多了,容易導致熱量過剩及肥胖。糖尿病患者應嚴格限制白糖、紅糖等單糖,因為單糖極易吸收而引起血糖的迅速升高,使受損的胰島更不能負擔,加重病情。
有一些病情較輕的糖尿病病人,經(jīng)過一段正規(guī)治療,特別是適宜的飲食控制,血糖降至正常,甚至不用藥也可將血糖維持在正常范圍,就以為自己的糖尿病已被徹底治愈了。其實這是一種誤解。以目前的科學水平,糖尿病還沒有根治的辦法。也就是說人一旦得了糖尿病,就不可能真正治愈,這些病人如果不注意飲食控制和運動鍛煉,高血糖很快會卷土重來。
糖尿病本質(zhì)上是一組代謝紊亂綜合征,除了高血糖以外,多數(shù)患者還同時合并高血壓、脂代謝異常、體重超標、高尿酸血癥等多項代謝紊亂,僅僅控制血糖,并不能很好地防止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尤其是心腦血管病等大血管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因此,糖尿病的治療,要求綜合控制,全面達標,即在血糖治療達標的同時,還應將血壓、血脂、體重控制在相應范圍內(nèi),延緩糖尿病各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切不可只注意控制血糖這個單一指標,而忽略其他指標異常的問題。
糖尿病患者對待糖尿病常常會出現(xiàn)兩種極端,一種是過于緊張,另一種是不以為然。其實這兩種態(tài)度都是看待糖尿病的大忌。因為糖尿病完全可以很好控制,患病的人沒必要增加自己的心理負擔,不患病的人也不要用異樣的眼光看待別人。不過,一旦你完全忽視糖尿病,它就會隨著你毫無控制的不良生活方式而纏上你。因此,對待糖尿病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戰(zhàn)略上蔑視它,在戰(zhàn)術上重視它。
教育是糖尿病治療的“五駕馬車”之一。糖尿病人要注意學習,用科學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指導自己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