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奮 韓紀絢
針灸療法結合頭痛寧膠囊治療偏頭痛
閆奮 韓紀絢
偏頭痛是臨床常見的急性頭痛之一,又稱血管神經性頭痛,是一類有家族發(fā)病傾向的周期性發(fā)作的疾病,系由神經一血管舒縮功能障礙以及某些體液物質暫時改變所引起的疼痛,以反復發(fā)作偏側或雙側頭痛為特征,尤其與精神緊張、內分泌功能失調等因素有關,表現為陣發(fā)性發(fā)作的偏側搏動性頭痛,伴眩暈、出汗、惡心、嘔吐及羞明、心悸、便秘等癥狀,持續(xù)約數小時。一般間隔數周復發(fā),呈周期性發(fā)作,在安靜、黑暗環(huán)境內或睡眠后頭痛緩解,在頭痛發(fā)生前或發(fā)作時可伴有神經、精神功能障礙。本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fā)病,主要病因尚不明確,約50%的患者有家族史,且以女性多見。西醫(yī)治療在急性發(fā)作期常用阿司匹林、復方阿司匹林、撲熱息痛(APAP)、酚咖片(加合百服寧)、索米痛(去痛片)、布洛芬、奈普生鈉、胃復安、麥角胺咖啡因、5-HT受體激動劑及嗎丁琳等鎮(zhèn)痛止吐藥,間歇期時多用西比靈等預防發(fā)作,均有肯定療效,但胃腸反應、嗜睡等副作用也十分明顯,且有成癮危險。本病中醫(yī)學中亦稱偏頭痛或偏頭風。中醫(yī)對于偏頭痛的病因概括為外感與內傷兩大類:外感頭痛為風寒濕熱侵襲所致;內傷頭痛則與肝、脾、腎三臟功能失調有關。而針灸對治療偏頭痛有著較長的歷史和較好的效果,是治療偏頭痛的常用方法,文獻報道均有效,在宋代《扁鵲心書》中就有針灸治療本病的穴位處方。我們采用針灸療法結合頭痛寧膠囊治療偏頭痛68例,取得較好的療效。
選取確診的偏頭痛患者68例,其中男12例,女56例,年齡13~60歲,平均32.5歲,排除高血壓、顱內占位、癲癇及其他器質性疾病引起的頭痛,孕婦及有明顯出血傾向的頭痛患者。將68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4例,其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
治療偏頭痛的針灸療法,有體針療法、電針體穴療法、灸法、耳針療法等。治療組患者采用電針體穴療法,針灸處方:取穴分為六組,第一組取印堂、魚腰、太陽;第二組取百會、風池等;第三組取相關節(jié)段內遠隔部位的穴位,如膻中、玉堂、紫宮、內關、神門等;第四組取相關節(jié)段內遠隔部位的穴位,如T1~T5夾脊穴、大杼、風門、肺俞;第五組取足三里、太沖;第六組取三陰交、太溪。第一組、第三組、第五組穴位同時取用;第二組、第四組、第六組穴位同時取用。兩種處方交替使用。(腧穴定位參照WHO西太區(qū)制定《經穴國際標準化方案》執(zhí)行)。操作要點:第一步:穴位皮膚常規(guī)消毒。第二步:按常規(guī)針灸手法選用28~30號毫針在各穴位進行操作。留針期間行針3~5次,均用中等強度捻轉手法,捻轉的幅度為2~3圈,捻轉的頻率為每秒2~4個往復,每次行針10~30 s。第三步:在第一組(頭部的穴位)與第三組、第五組穴位之間,在第二組(頭部的穴位)、第六組穴位與第四組穴位之間,分別連接電針治療儀的兩極導線,相關參數和操作:a.電極:病側接(-)極,健側接(+)極;b.頻率:100~300 Hz;c.波形:脈沖疏密波;d.強度:以能引起明顯肌肉收縮而患者能忍受為度,并在留針期間每隔10分鐘適當增加刺激強度,以消除耐受。每次電針6~8個穴位即可。沒有接電療儀的穴位,按普通體針療法進行操作。第四步:留針30 min。第五步:出針時壓迫針孔,防止出血。療程:每日治療1次,10次為1療程,共治療4個療程(參照《中藥新藥治療偏頭痛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的規(guī)定),每1療程間隔2 d。針灸治療同時給予口服頭痛寧膠囊,3粒/次,3次/d;對照組單純應用電針體穴療法,方法同治療組。兩組均治療1個月進行療效評定。
治療組34例患者中,臨床痊愈12例(35.29%),顯效11例,有8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臨床痊愈 +顯效 +有效) 91.17%;對照組臨床痊愈9例(26.47%),顯效8例,有效10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79.41%。觀察組痊愈率及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
偏頭痛是一種反復發(fā)作性的頭痛,其痛暴發(fā),痛勢劇烈,伴惡心嘔吐,或延及面肌拘急麻木,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因偏頭痛的發(fā)生是由于頭皮或硬腦膜血管的反應性擴張而發(fā)生局限性水腫所致,所以使用中等強度的針灸刺激手法既可以通過調節(jié)目主神經的功能而間接調節(jié)血管的舒縮功能,又可起到一定的鎮(zhèn)痛作用。電針體穴治療偏頭痛,具有顯著的即時鎮(zhèn)痛效應,針刺后20 min頭痛開始緩解,其作用可持續(xù)6 h左右,較目前常規(guī)西藥治療的頭痛緩解持續(xù)時間(3 h)更長,具有明顯的近期控制發(fā)作效應,有其獨到的優(yōu)勢,且其療效比較鞏固,少數獲效后有反復的病例,繼續(xù)治療仍可見效。
頭痛寧膠囊是由土茯苓、天麻、制何首烏、防風、全蝎、當歸六味藥材組成的中成藥,主藥天麻含有天麻素等10余種活性成分,3中有免疫活性的多糖及14種人體必需微量元素、16種氨基酸,對腦神經、肝臟有很強的營養(yǎng)、保護作用;全蝎含蝎毒多肽,為小分子形式,且活性極強,能刺激血腦屏障開放,使藥物直接作用于頭痛的調控位點,有效止痛。天麻、土茯苓、制何首烏、當歸、防風、全蝎等中藥成分,具有熄風滌痰,逐瘀止痛等功效,能緩解腦血管痙攣,增加大腦供血供氧,改善大腦微循環(huán),降低血管阻力和血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腦細胞功能,有較強的鎮(zhèn)靜、鎮(zhèn)痛等作用,且無明顯不良反應,患者容易接受。
此次對68例偏頭痛患者采用針灸療法結合頭痛寧膠囊治療的結果表明,治療前治療組與對照組疼痛程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而治療后兩組疼痛程度與疼痛持續(xù)時間相比,治療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且發(fā)作次數也較前明顯減少,說明針灸療法結合頭痛寧膠囊治療偏頭痛產生了一定的協同作用,且無明顯不良反應,對治療各型偏頭痛均有較好療效。
[1] 龍潔.偏頭痛.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5,25(5):410.
[2] 陳灝珠.實用內科學.第10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7: 2242-2245.
[3] 陳士鐸(清).辨證錄.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65:63.
843800新疆巴楚縣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