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紹富,趙 友,張 楠
(河北科技師范學院 a.校長辦公室,b.學報編輯部,c.圖書館,河北 秦皇島 066004)
對孔子實才思想的誤讀與二重性思考*
宋紹富a,趙 友b,張 楠c
(河北科技師范學院 a.校長辦公室,b.學報編輯部,c.圖書館,河北 秦皇島 066004)
基于對孔子“樊遲學稼”、“君子謀道”等諸多職業(yè)教育思想的辨析,詳細論述了其社會分工、功利性批判、貧民教育等職業(yè)教育思想萌芽。通過對“求道取仕”與“民生”思想、“鄙視小人”與“重視農(nóng)業(yè)”、“素質(zhì)養(yǎng)成”與“職業(yè)實踐”、“文本思想”與“學者解讀”四個方面對立統(tǒng)一的闡釋,凸顯出孔子職業(yè)教育思想的“兩面性”影響。
孔子;職業(yè)教育思想誤讀;二重性
孔子以其偉大的思想及眾多領域的成就而標榜史冊。同時亦因?qū)ζ渌枷氲恼`讀而招致眾多批評,諸如一些學者把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落后追溯于孔子思想的影響。歷史人物不管如何杰出均具有其局限性。此文并非通過對其批評辨析而將孔子塑造成一個職業(yè)教育思想家,僅當公正評價與對其思想進行理性挖掘。
(一)以“樊遲學稼”誤讀其鄙視生產(chǎn)勞動
樊遲為孔子七十二賢弟子之一,其重農(nóng)重稼思想在歷史上具有進步意義?!墩撜Z》記載: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nóng)?!闭垖W為圃,曰:“吾不如老圃?!狈t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而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歷史一般由此師生對比推斷出孔子鄙視生產(chǎn)勞動,另因“小人”的稱謂推斷其鄙視勞動人民。進一步考究孔子回答與對樊遲的評價僅可推斷孔子育人的定位以及自身技能局限性?!墩撜Z》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币粋€鄙視勞動與勞動人民的思想家不會有如此的回答。
(二)以“學而優(yōu)則仕”誤讀其官本位追求
《論語·子張》中子夏曰:“仕而優(yōu)則學,學而優(yōu)則仕?!逼浣庾x至今存有許多歧義,但基本含義有兩種,第一,做官的事情做好了,就更廣泛地去學習以求更好;學習好了,就可以去做官以便更好地推行仁道。用以踐行孔子“學而時習之”思想,以出仕作為“時習之”的途徑之一,免做“賊夫人之子”;第二,把“優(yōu)”解釋為“有閑暇”,那么,做官以后有閑暇就應該再學習,學習得能夠游刃有余了就可以做官。以兩種解釋推斷其“官本位”思想是一種誤讀??鬃右虿拍茉隰攪慌艛D被迫周游列國14年,如當官在任何一個國度均可終老一生,然孔子選擇顛沛流離如“喪家之犬”的人生路徑,實在為中華民族走出了一條求索之路。其之所以成為圣人的一個重要因素即“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以求官解讀孔子顯然是淺薄的,圣人之路是自身走出的。
(三)以“君子謀道”誤讀其人才倫理取向
《論語》記載: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其含義:君子用心求道而不費心思去求衣食。君子只擔憂學不到道,不擔憂貧窮。具有兩層內(nèi)涵,其一,君子貴于精神生活,對于物質(zhì)的過分思慮有悖于君子養(yǎng)成;其二,社會分工不同,君子謀道以“祿在其中”;第三,承認人的差異性,君子即使自己耕種亦可能因技藝不精而“餒在其中”。以此推斷孔子忽視物質(zhì)生活有些牽強,僅能推斷孔子重視精神生活。
(四)以“四體不勤、五谷不分”誤讀其脫離生產(chǎn)
《論語·微子》中,丈人曰:“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此記載孔子與弟子周游列國,子路因走失而問路于田地里耕作老農(nóng)的記述。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本身為一位隱士對于孔子批判“既不勞動,又不知道生產(chǎn)知識,哪里配稱什么老師!”與“傳道”相比“種田是容易的”。其實此句為積極“入世”與消極“避世”思想沖突,以突顯孔子改革的艱難。但歷史一直以此判斷孔子不參加勞動,不能辨別五谷用以形容其脫離生產(chǎn)勞動,缺乏生產(chǎn)知識。此解釋違背常理,《發(fā)現(xiàn)論語》書中將其解釋為“丈人自我描述”頗有道理??季靠鬃由硎榔湓缒陠矢福揖乘ヂ?。他曾說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蹦贻p時曾做過“委吏”與“乘田”。因此,把“四體不勤,五谷不分”象征意義強加于孔子是不真實的。
(一)孔子“社會分工”思想
盡管孔子沒有如管子“四業(yè)分工”的具體論述,但其言論背后滲透著分工思想。在《論語》中有諸多記載。上文“樊遲請學稼”表明其培養(yǎng)目標為“士”非為“農(nóng)與百工”,“士”掌握六藝,農(nóng)掌握耕種,樊遲有悖于孔子的教育期望。另,《論語·陽貨第十九》:“唯上智與下愚不移?!北M管有唯心主義和等級色彩,但其對于明晰人的素質(zhì)差異性有客觀價值,以至于今天,人因為天才區(qū)域不同而選擇學術教育與職業(yè)教育雙軌。再有,《論語·微子》記載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此揭示孔子作為改革者而常人無法理解。
(二)“君子不器”功利性批判
《論語·為政》篇記載,子曰:“君子不器?!庇腥N含義,第一,有學問、有修養(yǎng)的人不應該僅僅只是一種可供使用的器具。《系辭傳》的“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朱子:“器者,各適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體無不具,故用無不周,非特為一才一藝而已?!钡诙?,技藝作為謀生手段的狹隘性,孔子因少時貧賤,為謀生所迫而學幾項手藝。因謀生手段,因而是“鄙事”;第三,“吾不試,故藝”,朱子對此的解釋是:“言由不為世用,故得以習于藝而通之?!北砻骶硬荒芫杏谝徊乓凰?,而是要通于藝、游于藝。其脫離了原發(fā)境域的技藝,避免墮落成為某種固定形式并因此難于彼此溝通的謀生技巧和藝能??鬃訉τ诩寄苄腿瞬啪窒扌砸约敖逃蕴岢雠校漤槕私逃举|(zhì)即人的成長全面發(fā)展觀而非片面發(fā)展的原則。
(三)孔子“有教無類”平民教育
《論語·衛(wèi)靈公》篇記載,子曰:“有教無類?!苯庾x其意有兩種理解:其一,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沒有貧窮、智愚的區(qū)分;其二:人在教育之前是有類別的,有貧富,有賢愚,但是教育之后就沒有這些差別了??鬃犹幱诖呵飼r代,奴隸社會制度仍未瓦解,以“學術官守”為主要特征的文化與教育的貴族壟斷十分嚴重??鬃印坝薪虩o類”思想不僅說明了人皆有成才成德的可能性,尤其擴大了教育的社會基礎和人才來源,其所涵蓋的“平民性”與“大眾性”在教育發(fā)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在教育實踐中,孔子力行“有教無類”的思想?!墩撜Z·先進》篇記載,子曰:“回也其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此話夸獎了顏回安貧樂道與子貢經(jīng)商之才。另有子貢對孔子提問:“有美玉于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孔子回答:“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表達孔子與子貢的共同見解。因孔子不輕視從商才有子貢后來成為中國最早的儒商。另子貢除經(jīng)商致富之外,亦為儒家學說的積極踐行者、捍衛(wèi)者和傳播者。以此可知,經(jīng)商已成為儒家之道的載體,在此職業(yè)與道達至統(tǒng)一。
(四)“學而時習之”能力本位觀
《論語·學而》篇記載,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通常解釋為學過的內(nèi)容要經(jīng)常練習它。孔子為先秦治學最大的理論家,“學而時習之”說明其為理論學習與實踐結合的積極倡導者?!墩撜Z·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亦表明“行”為君子的重要條件。注重實踐是孔子教學的又一個重要特點??鬃右远Y、樂、射、御、書、數(shù)“六藝”為教學內(nèi)容,其內(nèi)容本身即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墩撜Z·子路》記載,孔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其認為即使讀書再多,學問再大,倘若不會處理家國事務,不善邦交應酬,那么又有什么用處呢?另《論語·憲問》“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即孔子“躬行”的思想。如在孔子講學的地方有專門習射用的射圃,學習之余,孔子經(jīng)常帶著弟子們?nèi)パ萘?、比賽。尤其帶領弟子周游六國,以天下為課堂,以社會為教科書,頗有“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钡默F(xiàn)代教育理念。
(五)“因材施教”個性教育理念
因材施教是孔子教育的核心原則?!安换既酥患褐疾恢艘?。”成為其教育的出發(fā)點?!墩撜Z·雍也》記載“顏回好仁,子路好勇,子貢好商,冉求好政”??鬃訐?jù)其興趣愛好分別設立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四科,使其特長都得到充分發(fā)揮。正如朱熹所言:“孔子教人,各因其材?!绷碛小墩撜Z·為政》“子游問孝”、“子夏問孝”之例,朱熹集注引宋程頤曰:“子游能養(yǎng)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義而或少溫潤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與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痹儆小墩撜Z·先進第十一》子路與冉有問:“聞斯行諸?”之例,孔子給予不同回答其原因:“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因材施教”非孔子為職業(yè)教育所發(fā)明但可借鑒。職業(yè)教育更適合于“因材施教”個性教育。
(六)“六藝”體系職業(yè)教育萌芽
孔子所教主要內(nèi)容為由禮、樂、射、御、書、數(shù)組成的“六藝”?!傲嚒迸c古希臘“七藝”內(nèi)容有諸多不同,但本質(zhì)上,與“七藝”之中涵蓋科學思維的萌芽比較,“六藝”主要為實踐技藝,盡管“六藝”之中技藝特征與職業(yè)教育之關乎生產(chǎn)生活的技藝差距較大,如“射御”之技與“百工”之技從內(nèi)容到培養(yǎng)目標皆有根本區(qū)別。但實踐性特點二者趨同。古代“士、農(nóng)、工、商”四業(yè),其中以“六藝”以培養(yǎng)“士”,撇開“六藝”的實踐性特征,在某種意義上“士”培養(yǎng)為春秋時代特殊的職業(yè)教育?!傲嚒弊鳛橄惹亟逃齼?nèi)容體系,奠定了中國文化與教育“倫理”走向,其區(qū)別于西方文明的“理性”走向,與職業(yè)教育逐步背離。
(一)孔子“求道取仕”與“民生”思想統(tǒng)一
孔子從“十五志于學”至周游列國,其在亂世之間抉擇一條“求道取仕”之路。正如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所描述“仲尼厄而做春秋”,與世俗的成功比較,孔子在世始終沒有獲得高位。但其“不舍晝夜”之追求精神開啟了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社會擔當?shù)淖诿}源頭??鬃訉ΜF(xiàn)實社會的面對姿態(tài)決非自身為官訴求,此僅以宦位為載體去施行內(nèi)心的抱負。對于孔子來講,做高官非為難事但放棄“道德君子”職責決非可能。從諸如《論語·堯門》載:“所重者民、食、喪、祭。”以及《論語·雍也》“不濟富”均富思想等對于孔子行為只有一種解讀即其因懷抱“民生”理想即使設壇講學也“不改其志”,亦因此才可為萬世師表與民族圣賢。
(二)孔子“鄙視小人之志”與“重視農(nóng)業(yè)”思想統(tǒng)一
孔子對于“樊遲請學稼”與“樊遲學圃”評價為“此小人也”。如從孔子反對樊遲以“小人”為目標以推斷其鄙視小人實為誤讀。人是有多種差異的,士、農(nóng)、工、商各見其長??季靠鬃訒r期,人類對于自身本質(zhì)屬性探索仍處于初級階段,對于剛從蒙昧走向文明的人類跨越手工勞動崇尚“倫理與理性”為認識論上的必然環(huán)節(jié)??鬃颖梢暦t為小人實屬基于樊遲特征而給予更高的目標愿景?!抖Y記·擅弓卜》篇記載,子曰:“小子識之,苛政猛與虎也?!奔啊墩撜Z·顏淵》篇記載,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皆推論孔子對于庶民與農(nóng)業(yè)高度重視。
(三)孔子“六藝養(yǎng)成”與“職業(yè)實踐”思想統(tǒng)一
“顏回見仲尼,請行。曰:‘奚之?’曰:‘將之衛(wèi)?!?‘奚為焉?’曰:‘回聞衛(wèi)君,其年壯,其行獨;輕用其國,而不見其過;輕用民死,死者以國量乎澤若蕉。民其無如矣?!貒L聞之夫子曰:‘治國去之,亂國就之,醫(yī)門多疾?!敢运勊计鋭t,庶幾其國有瘳乎!”此為莊子《人間世》首段。其描寫了顏回欲去衛(wèi)國說服衛(wèi)君而受到孔子教誨的情景??鬃訉τ陬伝鼐戎袨橛卸啻巫钄r,諸如因其修養(yǎng)不夠而“德智外露”、因“勉勵行事”而“強勸不服”、因“內(nèi)心誠直”而“固陋而不通達”最后以“心齋”使其因“空明”而生智慧已達成功。其凸顯出孔子“六藝養(yǎng)成”與“職業(yè)實踐”之間統(tǒng)一教學特質(zhì),對于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培養(yǎng)具有發(fā)展能力的應用性人才具有重要啟發(fā)。以此,孔子以“六藝”教人并使之成為不同規(guī)格的人才。
(四)孔子“仁學思想”與“職業(yè)道德”思想統(tǒng)一
孔子所代表儒家思想核心概念為“仁”,其為人類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其通過“克己復禮”去實現(xiàn),“君子”行為去表達。從某種意義上講,“士”培養(yǎng)為中國先秦特殊的職業(yè)教育。其都是圍繞“士”崗位要求去安排教學與實踐??鬃又苡瘟袊?4年,在陳國、蔡國等多處被圍,其弟子多次將喪失信心。如,弟子請問孔子是否可以降低理想。孔子曾以“農(nóng)夫”等喻天職之內(nèi)涵并以自身終生所為去踐行內(nèi)心的理想,其本身即成為孔子守衛(wèi)職業(yè)道德的最好詮釋。
(五)孔子“文本思想”與“學者解讀”思想統(tǒng)一
有關孔子文本之中并沒有系統(tǒng)職業(yè)教育思想闡述,無論對其彰顯與誤讀均由后世學者所為??陀^來講,孔子思想的確對于職業(yè)教育具有兩面性影響。其間涵蓋著孔子本身與后世學者解讀水平的局限性。如“獨尊儒術”之后的確束縛了職業(yè)教育學校發(fā)展路徑,致使職業(yè)教育以非學?!半[性”形式存在與發(fā)展。但獨尊儒術非孔子所倡,其尤其不能銷蝕儒家思想的包容屬性。挖掘孔子思想的職業(yè)教育內(nèi)核對于批判職業(yè)教育功利性具有一定的價值。
[1]梅汝莉.中國教育管理史[M].北京:海潮出版社,1995.
[2]張海晏.近年有關儒學的討論[N].光明日報,1999-01-01(8).
[3]彭慶濤.《論語·學而》句新解[N].中國教育報,1999-01-05(8).
[4]南懷謹.論語別裁[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0.
On the Misreading and Duality of Confucius Thought about and the Duality of Real Talents
Song Shaofua,Zhaoyoub,Zhangnanc
(a.The Principal’s Office,b.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c.Library,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Qinhuangdao Hebei 066004,China)
Confucian’s rudiment idea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cluding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utilitarian criticism and education for poor people have been elaborated,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his vocational education thoughts such as“Fan Chi learning farming”,“gentleman pursuing Dao”.Two-side influence of Confucius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been highlighted by the unity of opposites interpretation of four aspects:“making an official by pursuing Dao”,“l(fā)ivelihood thought”,“despising villains”,“attention to agriculture”,“development of quality”,“professional practice”,“text thought”and“scholars’interpretation”.
Confucius;misunderstanding the though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duality
B222.2
A
1672-7991(2011)02-0060-04
河北省社會科學發(fā)展研究課題“中國古代職業(yè)教育思想研究”(201103327);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民間傳統(tǒng)學徒制度與職業(yè)人才培養(yǎng)研究”(HB11JY034);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課題“河北民間著名工藝技術傳承與人才培養(yǎng)問題研究”(JRS-2011-3049)。
2011-05-04;
2011-05-25
宋紹富(1958-),男,河北省樂亭縣人,高級政工師,主要從事高等教育管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