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 巖 嘉興職業(yè)技術學院
倒簽提單,是指提單日(提單上批注的裝船日期)早于貨物實際裝船日期?,F有的研究成果,主要從法理學的角度分析研究,認為倒簽提單是一方故意或多方合謀偽造提單日期,以獲取非法利益的海事欺詐行為。盡管倒簽提單在法律上具有違約或侵權的性質,但外貿實務中倒簽提單經常發(fā)生,它適合我國中小企業(yè)的貿易現狀。因此,結合我國貿易實踐,探討在倒簽提單發(fā)生后,當事人如何通過合法而有效的手段保護自己的權益,控制風險,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其一,托運人方面的原因。托運人簽了外銷合同后,由于國內貨源緊張,不能按時組織貨源或申請不到車皮,貨物不能按時集港及無法按時辦理貨物出口許可、商檢、報關、港口手續(xù)等,致使貨物已經不能按照信用證規(guī)定的裝運期裝運或信用證規(guī)定的交單期、效期內交單,為了順利結匯,托運人往往出具保函,要求承運人倒簽提單。
其二,承運人方面的原因。承運船舶延誤船期,晚于裝船期到達港口或雖按時到達,但不能按期裝完貨物,承運人因為自身的原因,要求托運人同意其倒簽提單。托運人如果宣布解除訂艙合同,重新租船訂艙,托運外銷合同中的貨物,將不能按合同交貨,引起外商索賠,重新訂艙還會增大自身的費用,因此托運人一般會接受倒簽提單。
其三,收貨人方面的原因。買方有時候不能及時辦理貨物進口手續(xù),但又不想違反貨物買賣合同或支付修改、重開信用證多出的費用,也有可能要求賣方延期發(fā)貨,進而要求承運人倒簽提單。
倒簽提單發(fā)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信用證付款的獨立性原則。信用證付款方式下,付款行只負責審核單據與信用證的表面是否相符,即所謂的“鏡像原則”,并不負責查驗貨物,辨別單據真?zhèn)?,審核單據內容的真實性,了解當事人的誠信、資信等。這樣,即使提單上批注的裝船日期不是實際的裝船日期,只要向銀行提交的單證表面符合信用證要求,一般就能順利結匯,這是倒簽提單不能完全杜絕的根本原因。
1.倒簽提單的違法性?!堵摵蠂鴩H貨物銷售公約》規(guī)定:托運人(賣方)違反裝運期,構成根本違約,買方有權撤銷合同?!逗Q酪?guī)則》、《漢堡規(guī)則》及我國的《海商法》規(guī)定:貨物裝船后,承運人應給托運人簽發(fā)已裝船提單;承運人只有忠實履行了各項法定義務才能享受免責和責任限制的權利??梢?,合理、真實地簽發(fā)提單是承運人必須履行的具有強制性、隱含性的義務。倒簽提單是托運人、承運人共同的違法行為。
2.行為人主觀上有無過錯。倒簽提單多是在托運人促請或提呈保函的情況下由承運人簽發(fā)的,也不排除承運人為多攬載,主動倒簽提單的情況。如果收貨人提起共同侵權之訴,則他有義務就托運人和承運人存在共同欺詐的故意承擔舉證責任。收貨人要證明承運人存在欺詐比較容易,買方通過調查或證據保全措施,如查看航海日志、載貨清單以及與正本提單相關的大副收據、理貨報告、工班表、裝船紀錄及相關的理貨單據,取得初步證據證明承運人倒簽提單后,及時采取訴前財產保全措施。但是,收貨人要追究托運人的侵權責任比較復雜,必須證明托運人參與了欺詐。英美日法律不承認保函的法律效力,造成舉證相當困難。我國采取的是有條件地承認善意保函有效的原則,保函構成受益人(托運人)直接參與欺詐的證據。
3.損害事實是否存在。侵權責任主要采取損害賠償的形式,損害賠償的前提是有損失的發(fā)生,收貨人必須能提供自己所受損害的證明。收貨人的損失一般包括:貨物跌價損失、連鎖性違約賠償等。如果沒有造成或及時挽回了收貨人財產上的損害,損害事實就難以認定。
4.倒簽提單與損害事實間有因果關系。倒簽提單與損害事實的發(fā)生存在“因果鏈條”。必須有證據證明,倒簽提單造成了延遲交貨,正是延遲交貨導致了損害事實發(fā)生。
1.托運人的違約風險。如果實際裝船日期既違反合同中裝運期規(guī)定,又違反信用證裝運期、交單期、效期的規(guī)定,收貨人可以憑合同或信用證起訴托運人。實務中,大多數情況下,倒簽提單違反信用證規(guī)定但并不違反合同約定,合同對裝期的規(guī)定一般很長,如“SHIPMENT FROM MAY TO AUGUST”、“ NOT LATER THAN”。很少有外銷合同快到期了才開來信用證。此時,倒簽提單不能以違約起訴托運人,只能以信用證欺詐起訴。
2.承運人的違約風險。理論上,提單不是運輸合同,只是合同的證明,依據是提單缺失作為經濟合同的要件,如提單不是雙方合意的產物,履行在前簽發(fā)在后等,但實踐中是將提單視作合同,承、托雙方的權利和義務、責任和免責靠提單條款規(guī)定、約束、限制。實際判例里,大多數國家將提單視作承運人與收貨人、提單持有人之間的合同,只不過將提單和運輸合同(或訂艙單)看作兩種不同性質的合同以及在沖突法規(guī)則下賦予它們不同地位。即如果提單的內容與運輸合同的內容不沖突,提單條款對雙方具有約束力;如果提單的內容與運輸合同的內容不一致,則以運輸合同為準。倒簽提單是承運人違反提單的默示條款即裝船后簽發(fā)提單的義務,所以承運人應負違約責任。還有一種觀點認為,追究對方違約責任的前提是當事人之間存在有效的合同關系,因欺詐而訂立的合同或無效或可撤銷。因此,收貨人與承運人之間的提單合同關系并不成立,收貨人不能追究承運人的違約責任。根據倒簽提單下貨物最終裝上船的事實,承運人違反的是合同法規(guī)定的強制性義務,承運人對這種根本性違約行為所引起的法律后果一般承擔無效合同責任。
信用證的獨立抽象性原則在滿足國際貿易支付工具良好的迅捷、流通性要求的同時留下了實體貨物可能受損的漏洞。單純從法理分析,倒簽提單是為滿足信用證要求偽造提單日期,是信用證項下的欺詐行為,構成信用證欺詐。目前,我國國際貿易發(fā)展艱難而多變,動輒以信用證欺詐例外中斷正常的國際貿易,將使中小企業(yè)出口更加困難,動搖了信用證作為國際貿易主要支付工具的地位從而影響整個國際貿易的健康發(fā)展。法律制度要維護良好的經濟環(huán)境和秩序,判決過程中要考慮到裁決是否有利于國際貿易發(fā)展這個目標。
實際判例中,一般根據是否是實質性欺詐、是否造成了嚴重后果來掌握信用證欺詐的“度”。如果賣方倒簽提單是為了能夠順利結匯,所涉貨物數量、品質都符合基礎合同的要求,市場也沒有異常變化,不影響合同當事人預期合同目的實現,如只是錯過了船期,收貨人沒有跌價、違約損失等,則不應認定為信用證欺詐。如果倒簽提單違反了合同主要條款且給收貨人造成較大損失,如應節(jié)貨物等,此種情形下則構成信用證欺詐,可以通過法院通知銀行停止支付貨款、起訴承運人和賣方。
信用證最遲裝運期應規(guī)定為最遲組織到貨源時間加上30天余量,首先確保貨物按期裝船。一旦發(fā)現貨物延期裝船不可避免,老客戶,貨值不大,近洋貿易(如韓國、日本、東南亞等),倒簽時間一般不要超過1天,遠洋貿易(如歐洲、美國等),倒簽時間不要超過3-4天。貨值較大,可與買方協(xié)商修改信用證最遲裝船日期或在買方同意倒簽提單并出具保函下,再倒簽提單。
暢銷貨物也可要求買方改變付款方式,如將信用證付款改為前T/T。貨值很大,出現跌價趨勢,與買方協(xié)商不成,最好選擇放棄,即解除外貿合同,若因此涉訴,買方追究賣方的責任,法院亦會考慮買方不同意修改信用證或改變付款方式以減少損失的因素,即雙方均有過錯,由雙方承擔責任。
在實際業(yè)務中,如果貨值比較大,則要滿足下列簽發(fā)條件與保證條件,承運人倒簽提單的風險較小。貨物必須已經被海關放行,貨物已經裝船出運,倒簽提單的簽發(fā)日期不得超過船舶在港的實際裝船日期,倒簽提單簽發(fā)的任何信息不得對外泄露。并取得相應的保證:由托運人出具保函和擔保,擔保金額最好為貨價的150%,通知托運人是否由收貨人出具保函,托運人能夠隨后通知收貨人修改信用證裝期,爭取由船代或無船承運人先簽發(fā)提單,再簽發(fā)自己的提單,保函必須由出具單位蓋章。
在實務中,船代憑承運人指示或授權簽發(fā)提單,船務代理基于市場的壓力,從商業(yè)利益考慮,也經常不得不倒簽提單,有一種觀點認為,只要船代代理行為本身不違法,即使承運人倒簽提單的“指示”違法,船代不承擔連帶責任;船代在接受承運人倒簽提單的指示時,并不一定知道該行為是善意的或者是惡意的,即不知道是否違法,如果知道,要承擔連帶責任,如果不知道,則無須承擔連帶責任,我們認為這種觀點缺乏法理支持。
我國《民法通則》第六十七條規(guī)定,代理人知道被委托代理的事項違法仍然進行代理活動的,要承擔連帶責任。《海商法》和《海牙規(guī)則》都明確規(guī)定,承運人有真實記載提單簽發(fā)日期的義務,倒簽提單偽造了裝船日期,是一種欺詐行為,構成侵權,而船代作為國際貨運從業(yè)人員理應熟悉相關法律規(guī)定。船代此種情況下最好拒絕作為代理簽發(fā)倒簽提單,以避免承擔連帶責任,即使簽發(fā),一定要讓收貨人出具保函。在不得不簽發(fā)時,必須取得承運人的書面委托。
1.當出現貨物跌價趨勢時,利用對方倒簽提單降低損失,轉移風險。在訂立合同時,銷路較好的貨物,在貨物運抵后價格下跌,收貨人無利可圖,甚至有可能虧本,在這種情況下,判斷是否有倒簽提單的可能(一般通過航行時間能判斷出),如果有,可以利用這個機會,甩掉包袱。收貨人可以通過海事部門登船要求查看航行日志并進行拍照,查證貨物實際裝船完畢日期,一經證實倒簽提單,拒絕收貨并收回貨款,賠償的責任完全落在了承運人身上。
2.當出現節(jié)日供貨物能否按時收貨時,應隨時注意控制風險。對于供應節(jié)日的貨物而言,如果不能在收貨人預計供貨的節(jié)前運抵,收貨人的損失會很大,如果察覺承運人有倒簽提單的跡象,則出現了轉嫁損失的機會,收貨人在取得有效證據后應立即申請司法手段扣船,以便迅速、全額地得到賠償。
[1]威廉·臺特雷.國際海商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出版社,2008(2):33
[2]王傳麗.國際經濟法案例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0-20(5).
[3]孫家慶.國際物流操作風險防范[M].北京:中國海關出版社,2008(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