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丹
(四川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 基礎部,四川 都江堰 611830)
從教與學的良性循環(huán)探討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互動
崔 丹
(四川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 基礎部,四川 都江堰 611830)
在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上,教與學是一種互動的形式。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當善于且有效地實施互動模式,加強師生間交流,促進教與學的良性循環(huán)。
教與學;良性循環(huán);教學互動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是個體在與環(huán)境交互的過程中逐漸建構的結(jié)果,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材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1]但是,大學大多數(shù)英語教學仍是以教師為中心,顛倒了教與學的關系,違背了建構主義學說,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能得到充分地發(fā)揮。
教學是由教與學兩方面組成,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活動。在教學互動中,教師是主導者和指導者,起著主導的作用;學生既是教學的對象和接受教育的客體,又是學習和自我教育的主體。英語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有目的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地學習語言知識、掌握語言技能、全面發(fā)展的活動。英語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學習和認識的過程,在教學管理中,教師應充分認識并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善于且有效地實施互動模式,加強師生間交流,促進教與學的良性循環(huán)。
教與學的良性循環(huán)必須建立在對學習者充分了解的基礎上,教師備課最重要的因素是了解和熟悉學生,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研究,教與學良性循環(huán)形成的標志是信息交流的成功。在課堂上,教師的語言知識和能力是學生的楷模,是學生的語境,教師標準的、悅耳的英語對學生長期學習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師熟練、準確地用英語指導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是信息交流的關鍵。[2]但良好的語言及專業(yè)知識只是授課的一個方面,教師還需要選擇能產(chǎn)生理想教學效果的策略,這種策略應符合外語學習的規(guī)律和理論,不僅應適合教師本人的個性與風格,更應符合學生的學習需要和特征。在師生信息交流的活動中,師生之間感情的交流是重要的因素。這種感情的交流實際上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心理活動的一種微妙碰撞,這種碰撞形成一種課堂氣氛,知識的傳遞、能力的獲得就在這種氣氛中進行和實現(xiàn)。
盡管外語教學越來越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中心,但是,教師的主導作用是無可否認的。因為,教學的方向、內(nèi)容、方法、進度、結(jié)果和質(zhì)量等諸多方面,都要由教師決定和負責。因此,教師始終居于教學活動的主導地位。英語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無論是語言知識還是語言技能,要靠學生自己主動地去學、練才能有長進。因此,學生應是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的主體,是教師設計、實施教學計劃的出發(fā)點,也是教學的積極參與者。因此,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就能促進教與學的良性循環(huán)。
教學互動的涵義是:教師與學生從結(jié)成教學關系、進行教學活動,到不斷深化發(fā)展的過程中,教師并不具有絕對的權威,總是受到被指導學生個性志趣與特長的制約,是一個相互影響、相互適應的過程。教師、學生、教材和多媒體是現(xiàn)代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四要素,它們構成了立體的信息交互傳遞與交流加工網(wǎng)絡。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是互聯(lián)互動、互相促進與友好合作的關系。只有對互動的充分理解并在教學中善于且有效地實施互動模式,才能加強師生間交流從而促進教與學的良性循環(huán)。
研究表明:課堂互動最常見的形式是“IRF”即實施—回答—反饋。[3]因此,英語課堂教學互動首先是師生互動。
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是教師與學生互相合作的結(jié)果,貫穿了課前、課中和課后這三個緊密相連和不斷循環(huán)的環(huán)節(jié),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在這三個環(huán)節(jié)中的主導作用。課前是教師和學生雙方為課堂互動進行知識儲備的環(huán)節(jié)。為此,教師備課時需要了解不同層次學生對課堂知識的要求,應切實針對學生的需要,在備課中把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放在第一位。要圍繞如何能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展開,所選的話題要切合學生的實際。課中,要設法調(diào)動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來接受新知識,以便對書本知識進行提煉總結(jié)。學生帶著期望來到課堂上,教師的講授能否滿足學生的期望值直接影響到師生互動的情況,教師的上課態(tài)度、情緒、興致、一言一行都直接影響學生。對于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投入,教師尤其需要給予鼓勵和肯定,因為,它會反過來影響教師,會更加激發(fā)教師的教學熱情,甚至會使教師產(chǎn)生靈感,教師由此產(chǎn)生的即興發(fā)揮往往效果更好。教師的講課藝術還體現(xiàn)在調(diào)動學生的潛能上,教師富于啟發(fā)性的問題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而學生積極思考所得的答案會給老師驚喜,學生的主動提問會引發(fā)教師對教學更深入的思考。課后,也應注重與學生的互動,建立掌握他們復習、練習、預習等信息制度,提供問題解答討論的平臺。師生相輔相成、教學相長,這種良性循環(huán)有時帶來一堂課的高潮。
生生互動指的是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與影響,包括相互評價、相互激勵、互幫互學等學習活動。簡言之,生生互動就是學生間共同的學習交流活動,具有諸多潛在的優(yōu)點。
在開展生生互動時,通??蓪W生劃分為若干小組,互動的內(nèi)容要使成員間形成信息空白,這樣才有交際的愿望。然后,教師根據(jù)學生互動的情況,提出自己的想法,將活動引向深入。在 小組活動中,學生通過互動完成一項學習任務。這種互動的優(yōu)點在于:1)能夠激活學生,特別是在練習口語方面極具價值。2)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和獨立性,有助于加強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營造熱烈的合作學習氛圍。但值得注意的是,它的潛在優(yōu)點并不總是能體現(xiàn)出來。教師擔憂學生會失去控制、教室吵鬧不堪、學生會過度使用母語,不能很好地進行學習活動。
因此,成功的小組活動需要教師精心設計,選取生動、有趣的學習任務,并且是小組成員有能力出色完成的學習任務。教師還要營造讓學生感覺舒適、不會挫傷自尊的良好的學習氛圍。在這種氛圍下,全班同學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一般說來,成功的小組活動可遵循的程序是,1)教師清楚地向?qū)W生講明這次小組學習的目的,讓學生明白教師的意圖,否則學生會感到無所適從、浪費時間,從而導致互動無效,甚至場面失控。2)活動開始后,教師按組巡視,在必要的時候提供幫助。3)按規(guī)定的時間停止活動,而且最好在學生互動氛圍濃厚時結(jié)束活動。4)教師做出總結(jié)和評價,必要時可將各種觀點寫在黑板上,向全班展示活動的成果。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人的各種感覺器官在接受信息中起著不同的作用,其中視覺細胞最強。[4]多媒體進入教學領域,使學生能在視聽說幾方面進行更有效地學習。因為,與以往的語言實驗室、教學錄像教學相比,多媒體能將語言讀錄設備、聲音聲像放錄設備以及計算機控制輸出終端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其教學方式能在同一時刻調(diào)動大腦左右兩個半球的積極參與,為學生提供大量可理解的輸入,并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性質(zhì)及特點,借助不同的畫面、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視頻、音樂聲效等創(chuàng)造圖文并茂、動靜結(jié)合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
在教學準備階段,教師可為校園網(wǎng)和局域網(wǎng)主機的教學系統(tǒng)提供教學資源,包括把教材的配套光盤電子教案、教學課件、相關語言測試題目、影視欣賞和英文歌曲等內(nèi)容上傳到網(wǎng)上教學系統(tǒng)中。在展示階段,教師可以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講授與教材相關內(nèi)容。
通過人機互動,學生可以隨時在課外提取所需的教學材料進行學習,也可以通過計算機網(wǎng)絡與教師聯(lián)系,探討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這不僅使學生能獲得個別指導,也便于教師因材施教。通過E-mail的互動,學生與教師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進行無障礙交流,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得到一定鍛煉和提高。由于軟件的拼寫糾錯功能,學生電子文本中的拼寫和文法錯誤都大幅下降。具有典型意義的作文,老師還可以批注的方式在課堂上集體展示,較以往教師讀、學生聽的效果更為明顯。
多媒體作為一種現(xiàn)代化的教學輔助手段,集圖文聲像為一體,其立體化、形象化和動態(tài)化的特征,能再現(xiàn)生動形象的社會意境,創(chuàng)設真實的或接近真實的語言情景,能對學生產(chǎn)生多重的感官刺激,易于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調(diào)動學生積極參與的情緒,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并起到強化學習的作用,優(yōu)化了教學結(jié)構和過程。這樣,教師、學生、多媒體三者多邊多向互動,師生共享教學資源,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在時空上的局限性,實現(xiàn)了群體教學、個別教學和自學三者的有機統(tǒng)一。[5]
綜上所述,大學英語多方位互動教學模式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思考、勤于參與,充分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師生在合作中共同完成教學活動,達到教學共振。在這樣的互動過程中,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期望和水平,指導其學習方法、啟發(fā)學習思路;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和多媒體的作用下,激發(fā)濃厚、持久的學習興趣,自覺主動地學習,并能將學習有效地從課堂內(nèi)延伸至課堂外。在這種雙向甚至多向互動中,師生之間更能加深了解,在教和學中相互向?qū)Ψ教岢龊侠淼慕ㄗh,逐步促成教學由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轉(zhuǎn)變,促進多數(shù)學生由被動學習轉(zhuǎn)變?yōu)橹鲃訉W習,促進教與學的良性循環(huán),實現(xiàn)共同進步和共同發(fā)展。
[1] Harmer J.How to Teach English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2000.111.
[2]胡文仲.高校基礎英語教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71.
[3] Penny Ur.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ory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2000.227.
[4]多媒體在外語教學中的利與弊,研究生英語教學與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52.
[5]馮紅琴.大學英語多方位互動模式的探討及其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長沙大學學報,2008,(8):147.
[責任編輯 歐懷靜]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teraction in the 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ing-learning virtuous cycle
CUI Dan
(Foundation Department, Sichuan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College, Dujiangyan 611830, Sichuan, China)
In the student-centered classroom, interac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The teacher should initiate the interaction mode effectively so as to enhance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s and promote the teaching-learning virtuous cycle.
teaching and learning; virtuous cycl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teraction
HO9
A
1008-6390(2011)02-0174-03
2010-10-08
崔丹(1968-),女,北京市人,雙學士,四川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語言學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