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燕(西南石油大學(xué) 學(xué)報中心,成都 610500)
清代嚴(yán)可均輯《全后漢文》,[1]是我國古代最大規(guī)模的一次對后漢作品的收集整理工作,其中包括對部分作品的系年。該書堪稱考辨精審,然由于卷帙浩大,任務(wù)繁重,嚴(yán)氏僅憑一己之力,且囿于歷史條件限制,難免有所疏漏,本文即對其中一些作品的系年稍加考辨,以補嚴(yán)氏之缺漏。
該文乃宋漢下葬時漢順帝所頒發(fā)的詔書,順帝令將相大夫會葬,并賜錢十萬,殯以全素絲羔羊之潔等。宋樓昉編《東漢詔令》卷十九題曰:“元年,見《宋弘傳》”,明梅鼎祚編《東漢文紀(jì)》卷三,《全后漢文》卷七題曰:“永建中”,皆系年于漢順帝永建中(永建共七年,126年—132年)。
按:嚴(yán)可均輯本與上述其他諸本系年皆參照宋漢傳記所載(均據(jù)《后漢書》宋漢傳記),[2]宋漢傳記附于其族祖宋弘傳中,見于范曄《后漢書》卷二十六《伏侯宋蔡馮趙牟韋列傳》:“(宋) 漢字仲和,以經(jīng)行著名,舉茂才,四遷西河太守。永建元年,為東平相、度遼將軍,立名節(jié),以威恩著稱。遷太仆,上病自乞,拜太中大夫,卒?!苯駬?jù)《后漢書·南匈奴列傳》:“(永建)四年,龐參遷大鴻臚,以東平相宋漢代為度遼將軍。陽嘉二年,漢遷太仆,以烏桓校尉耿曄代為度遼將軍?!敝螡h于永建四年(129年)遷度遼將軍,陽嘉二年(133年)遷太仆,故宋漢之卒年不會早于陽嘉(133年) 二年,故此詔必作于陽嘉(133年) 二年(133年) 之后。嚴(yán)氏與其他諸本以本傳為據(jù),皆以為永建中作,然本傳記載此事不詳,應(yīng)從《后漢書·南匈奴列傳》所載,系于陽嘉二年(133年) 或三年(134年) 為宜。
嚴(yán)可均《全后漢文》卷七據(jù)“《東觀漢記》桓帝永壽三年十月幸云夢,至新野公主、壽張敬侯主廟,乙丑謚”,系該詔于永壽三年(157年)十月。
按:樊重,即漢光武帝外祖父。據(jù)《后漢書·光武紀(jì)》及《樊宏陰識列傳》《東觀漢記》卷三、[3]袁宏《后漢紀(jì)》卷一,[4]知樊重女嫁與同郡南頓君,生世祖光武帝?!逗鬂h紀(jì)·光武紀(jì)》曰:“湖陽人樊重女曰歸都,自為童兒,不正容不出于房,南頓君聘焉,生齊武王演、魯哀王仲、世祖、新野寧平公主?!薄斗庵u樊重詔》乃漢桓帝出巡過云夢祭祀樊重時所頒,然該詔書中稱為樊重為世祖元舅,又未提及祠光武元姊新野公主之事,上下文意不能連貫,多有訛誤,故疑此詔書文字有所脫漏。
今據(jù)《后漢書·桓帝紀(jì)》:“延熹冬十月壬寅,南巡狩,庚寅,幸章陵,祠舊宅,遂有事于園廟,賜守令以下各有差。戊辰,幸云夢,臨漢水;還,幸新野,祠湖陽、新野公主、魯哀王、壽張敬侯廟?!滦脸?,車駕還宮?!薄稏|觀漢記》卷三曰:“七年冬十月,上幸云夢,至新野公主、壽張敬侯。詔曰……?!眹?yán)可均《全后漢文》據(jù)《東觀漢紀(jì)》所載系此事在永壽三年(157年),然考之《后漢書·桓帝紀(jì)》與其他史志,均未載此年帝有出巡之事,帝王出巡乃國家大事,史志不應(yīng)漏載,故疑嚴(yán)氏系年有誤,此當(dāng)據(jù)《后漢書·桓帝紀(jì)》及《東觀漢記》卷三,應(yīng)系于延熹七年(164年)冬十月為宜,此亦吻合于《后漢書·桓帝紀(jì)》之整體行程之描述。
該詔頒于延熹五年(162年),《東觀漢記》卷三曰:“五年,長沙賊起……以京師水旱疫病,帑藏空虛,虎賁、羽林不任事者主寺,減半奉?!毕略t令減奉及冬衣。即此事也。
按:嚴(yán)可均《全后漢文》卷七記此事在“五年七月”,然考之《后漢書·桓帝紀(jì)》《冊府元龜》卷四八四、[5]《通志》[6]卷六下均載此事在延熹五年(162年) 八月庚子,嚴(yán)本未知何據(jù),今似應(yīng)從諸本所載,系于五年(162年)八月為宜。
[1] (清)嚴(yán)可均.全上古三國秦漢三國六朝文·全后漢文[M].北京:中華書局,1958.
[2] (南北朝)范曄.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5.
[3] 劉珍.東觀漢記校注[M].吳樹平校注.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
[4] 袁宏.后漢紀(jì)校注[M].周天游校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
[5] (北宋) 王欽若.冊府元龜[Z].北京:中華書局,1960.
[6] (宋)鄭樵.通志[M].北京:中華書局,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