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良州 王康平 唐曉亮
(河北省石家莊市中醫(yī)院神經(jīng)內二科,河北 石家莊 050051)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常見的中老年人神經(jīng)系統(tǒng)變性疾病,中醫(yī)學稱為顫證。PD起病緩慢,逐漸進展。臨床以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強直和姿勢步態(tài)異常為主要特征,60歲以上人群中患病率為1%,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之一[1]。多數(shù)中醫(yī)學者將PD分為痰熱動風證、血瘀動風證、氣血兩虛證、肝腎不足證和陰陽兩虛證5個證型,但臨床中發(fā)現(xiàn)有些證型少見。為了探究帕金森病的中醫(yī)證型及病程各期的證治特點,我們總結了我科2009-01—2010-12診治的帕金森患者資料,概括總結為痰濁阻滯、瘀血阻絡、肝腎不足3個證型,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52例均為我院神經(jīng)內二科患者,門診22例,住院30例。男24例,女28例;年齡49~75歲,平均63.2歲;病程6個月~10年,平均3.9年。
1.2 診斷依據(jù)
1.2.1 診斷標準 參照全國錐體外系疾病討論會制定的“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綜合征的診斷標準及鑒別診斷”[2];所有病例參照中華全國中醫(yī)學會老年醫(yī)學會制定的《中醫(yī)老年顫證診斷和療效評定標準》(試行)的功能障礙記分法進行評分。帕金森病病程進展與功能障礙嚴重程度成正比,故按其功能障礙輕、中、重度分別將病程分為初期、中期和晚期[3]。中醫(yī)辨證分型:參照中華全國中醫(yī)學會老年醫(yī)學會制定的《中醫(yī)老年顫證診斷和療效評定標準》(試行):①痰濁阻滯型:眩暈惡心,肢麻震顫,表情淡漠,口角流涎,舌體大,苔白膩或黃膩,脈滑。②瘀血阻絡型:手足震顫、抖動,肢體僵硬無力,動作困難,行動緩慢,面色晦黯,舌質黯淡或紫黯,或有瘀斑,脈弦細澀。③肝腎不足型:頭搖肢顫,手足蠕動,步履不穩(wěn),失眠多夢,頭暈耳鳴,腰膝痠軟,大便干燥,舌體瘦小而干,舌質紅或黯紅,少苔或無苔,脈弦細數(shù)或沉細[3]。
1.2.2 納入標準 ①年齡40~75歲。②西醫(yī)診斷為帕金森病。③中醫(yī)診斷為顫證。④病程6個月~10年。
1.2.3 排除標準 ①各種病因所致帕金森綜合征;②有嚴重的心、肝、腎或其他內科系統(tǒng)疾病。
52例帕金森病中醫(yī)證型與病程分期的關系見表1。
表1 52例帕金森病中醫(yī)證型與病程分期的關系 例(%)
PD是一種進行性加重的疾病,臨床以肢體震顫、僵直及行動遲緩為主癥,屬于中醫(yī)學顫證范疇?!秲冉?jīng)》曰“諸暴強直,皆屬于風”、“諸風掉眩,皆屬于肝”,認為本病病因為風,病位在肝?!鹅`樞·邪客篇》謂“邪氣惡血,固不得住留,住留則傷筋絡骨節(jié),機關不得屈伸,故拘攣也”,認為其發(fā)病與風、惡血等有關[4]。部分醫(yī)家認為病變性質為本虛標實,以肝腎虧虛、氣血陰陽不足為本,在本虛基礎上形成了風、痰、火、瘀等病理改變[5]。據(jù)筆者觀察,顫證初期病情輕,肢體僵硬,動作遲笨,震顫少見或輕淺,動作遲緩僵硬,多為痰濕阻絡。痰由濕化,或素體肥胖,或過食肥甘,或飲食勞倦,內傷脾胃,水濕內停。痰濁內阻,致經(jīng)氣不暢,痰濁為害,內而臟腑,外而皮肉筋骨,筋脈失養(yǎng)而肢體顫動,僵硬強直,持物不穩(wěn),動作遲緩笨拙。治宜祛風化痰,疏經(jīng)通絡。方選導痰湯加味。病情進展至中期,瘀血阻絡型多見,肢體震顫僵硬逐漸加重。乃因痰濁阻遏,經(jīng)氣不利,氣血運行失常,致瘀血內生,遏制氣機,氣血不榮,元神失養(yǎng),失其協(xié)調機體運動之功能而致震顫加重。治宜活血化瘀,益氣通絡。方選血府逐瘀湯加味。晚期肝腎虧虛,精血俱耗,致陰虛生風,內風擾動,故震顫明顯,病程既久,氣血陰陽俱虛,乙癸不能互化,精血不充髓海、不濡筋脈而出現(xiàn)嚴重震顫,全身強直。治宜滋補肝腎,養(yǎng)陰通絡。方選芍藥甘草湯或鎮(zhèn)肝熄風湯加味。筆者認為顫證的病理過程可以概括為:初期實邪為患,中期漸而化瘀、由瘀致虛,晚期為肝腎諸臟精血虛損。臨床需辨證施治。初期宜祛風化痰,利濕通絡;中期宜活血化瘀,舒筋活絡;晚期宜滋補肝腎,補益精血,平肝熄風。然顫證屬難證、頑證,病程多遷延纏綿,3期有時并非截然分開,多虛實夾雜,所以臨床治療不可拘泥,需仔細審查,辨證辨病分期論治。同時癥狀嚴重時配合西藥的治療十分必要,可明顯提高療效及患者治療的依從性。
[1] 史玉泉.實用神經(jīng)病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4:749.
[2] 王新德.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綜合征的診斷標準及鑒別診斷[J].中華神經(jīng)精神病雜志,1985,18(4):256.
[3] 隆呈祥.中醫(yī)老年顫證診斷和療效評定標準[J].北京中醫(yī)學院學報,1992,15(4):39-41.
[4] 王海明,楊明會.帕金森病中醫(yī)治療概況[J].人民軍醫(yī),2008,51(1):47-48.
[5] 李文濤,李如奎.帕金森病中醫(yī)治療之我見[J].陜西中醫(yī),2006,27(3):315-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