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藥品檢驗所 丁怡 潘杰
中國個人所得稅的效率與公平分析
青島市藥品檢驗所 丁怡 潘杰
效率和公平是政府的兩個重要目標,在中國個人所得稅中應實現效率和公平。文章對個人所得稅的定義及其現狀進行探討,并分析了個人所得稅的效率與公平,探討了如何完善個人所得稅的效率與公平。
個人所得稅 效率 公平
個人所得稅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fā)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guī)范的總稱。凡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中國境內居住滿一年的個人,從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所得的,以及在中國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不滿一年的個人,從中國境內取得所得的,均為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
我國個人所得稅法的制度現狀一方面是個人所得稅收入的增長大大快于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鄉(xiāng)居民儲蓄存款的增長。我國個人所得稅收入,2007年個人所得稅收入為3185億元。2008年我國個人所得稅收入已占全國財政收入的6.87%,位列增值稅、企業(yè)所得稅和營業(yè)稅之后,成為我國第四大稅種。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近年來無論是個人所得稅收入的絕對數額還是兩大比重 (個人所得稅占財政收入的比重和個人所得稅占GDP的比重)都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另一方面?zhèn)€人所得稅的收入結構基本反映了當前我國居民就業(yè)及收入結構的現狀。2007年,其中來源于工薪所得的收入占54.13%,即工薪所得稅收占個人所得稅稅收總額的一半左右。通過以上對個稅法制度現狀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國個人所得稅的增長勢頭和結構比例都比較合理的反應了我國的經濟現狀。
效率和公平是稅收的兩大基本原則。效率指資源投入和生產產出的比率。個人所得稅的效率是指國家征收個人所得稅必須有利于資源的有效配置和經濟機制的有效運行。在具體的稅收制度中,稅收效率原則表現為稅種的選擇,稅制結構的確定,稅率抉擇和稅收征收的便利等等。假定政府要取得同樣大小的稅收,可以開征所得稅(直接稅),也可以開征商品稅(間接稅)。但是所得稅對消費者的效用影響相對較小。因為商品稅不但改變了商品的相對價格,而且還改變消費者的購買力,而所得稅僅僅改變消費者的購買力,因而它的影響較小。公平指人與人的利益關系及利益關系的原則、制度、做法、行為等都合乎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僅從經濟學的角度看,通常認為公平是一個有關分配的概念。公平原則客觀上要求國家在征時應使每個納稅人的稅收負擔與其經濟狀況能力相適應。個人所得稅的公平是指國家征納個人所得稅時應使各個納稅人與其能力相適應,并使納稅人之間的負擔水平保持平衡。稅收公平是指稅收對收入再分配應依據公平原則或公平目標。可是公平標準有機會標準、效用標準和均等標準。機會標準是指機會均等,即參與競爭的權利和機會均等。如果一個人參與競爭的權利和機會是均等的,不管收入分配結果差異怎樣,都被認為是公平的。效用標準是指要實現社會效用最大化的標準,即公平收入分配使社會效用極大化。社會效用最大化的條件是個人邊際效用相等,因此收入分配公平與否就看個人邊際效用是否完全相等。均等標準是指個人均等財富或收入均等分配,也稱為平均主義分配。具體來說,稅收應該創(chuàng)造平等競爭環(huán)境,做到誰受益誰交稅,誰受益多誰交稅就多。因此,在稅收制度中,具有一定的累進程度的累進稅制通常被采用來實現稅收公平。比如實行累進制的所得稅,隨著個人的收入增加,稅收占收入的比例遞增,高收入者納稅占其收入比例高于低收入者,從而縮小稅后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之間的收入差異,達到均等收入的公平分配目標。
個人所得稅應堅持公平和效率,個人所得稅是一種直接稅,能直接參與個人收入分配。相對其它稅種來說,個人所得稅能夠更容易調節(jié)個人可支配收入和財產占有的數量。個人所得稅是收入分配流程中的最后環(huán)節(jié),是政府對個人收入差距進行調節(jié)的最后時機。個人所得稅彌補市場分配的不足。在較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下,市場分配機制主要憑借生產要素進行分配。但是,在現實市場中每個人的要素稟賦各不相同。另外在市場體制不完善的社會經濟中,機遇所得所占的比重還是相當大的。政府分配機制是通過政府政策實現個人收入再分配,其手段包括社會保障支出和稅收,而其中個人所得稅又是其核心組成部分。政府分配通過無償地從要素所得和機遇所得中取走一部分,再給予要素素質或機遇差的人,從而來實現收入分配的公平,這是對市場分配的修正和調節(jié)。
1、降低稅率,以期實現效率原則
一般來說,高稅率會使勞動越多、收入越多,或投資越多、獲得越多的人稅負越重,其實質是對勤勞和投資的一種稅收懲罰,會影響人們勞動、投資的積極性,從而影響生產的持續(xù)增長;高稅率還會誘惑一些人通過走私、偷稅、逃稅、合法避稅而少納稅甚至不納稅。這不僅會造成稅收秩序的混亂,還會挫傷誠實納稅人勞動、投資和依法納稅的積極性。因為與成功走私、偷稅、逃稅、避稅的人相比,這些人相對稅負增加,在市場競爭中必然處于劣勢,這對守法納稅人是不公平的。相反,較低的稅率可使勞動者和投資者獲得較多的稅后報酬,會提高他們的勞動熱情和投資積極性,從而促進國民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此外,低稅率還會減少納稅人納稅的心痛感,使其不覺得犧牲過大,征稅的社會阻力因此較小,稅務機關也可減少相關的費用支出,從而提高稅收的行政效率。
2、減少稅率級次、擴大稅率級距,以期兼顧公平與效率原則
由于個人所得稅重在調節(jié)收入分配水平,以達到緩解收入分配不公的目的,各國個人所得稅大多實行累進稅率,并且稅率級次較多,以實現“量能負擔”的公平原則。但近年來,為了兼顧公平與效率,很多國家傾向于減少稅率級次。首先,稅率級次的減少可以簡化稅制;其次,減少稅率級次伴隨級距的擴大,使相當多的納稅人由于個人所得稅級距的擴大,使其應稅所得從第二級距、甚至第三級距跌落至第一級距,從而僅適用第一級距適用的稅率,其實際上面臨的是比例稅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比例稅率對納稅人產生的稅負比累進稅率小,從而減少稅務機關的征稅阻力,這從效率的角度來說是可取的。因此,各國在個人所得稅的稅制改革中,紛紛減少稅率級次。
3、向混合制模式轉換
我國現行的個人所得稅模式是分類所得稅制,由于這種模式存在明顯的弊端,不能適應我國目前的發(fā)展需要,因此必須適時的轉變稅制模式。但稅收是一個操作性很強的工作。一個稅種在社會經濟生活中實際所起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稅務部門對該稅種的征收能力及其他配套條件的完善程度。因此,個人所得稅的改革與調整不能過于理想化和超前,必須和本國的現實國情相吻合。考慮到目前我國稅務部門征管能力較弱,公民納稅意識不強等現實情況,現階段個人所得稅稅制模式的選擇應定位于分類與綜合相結合的混合所得稅制,應循序漸進的增加綜合制模式的征稅內容,不可強硬轉換稅制模式。逐步擴大綜合制的使用范圍,可以對有連續(xù)性或經常性收入的應稅項目,如工資薪金所得、承包承租經營所得、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等,實行按年綜合課稅,并實行按月或按季預繳,年終匯算清繳的辦法;對其他非經常性所得,如財產轉讓所得、財產租賃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稿酬所得、股息利息紅利所得、偶然所得等,實行分類課征。這一稅制模式綜合了分類稅制和綜合稅制的優(yōu)點,既能體現量能納稅原則,又能堅持對不同性質收入實行區(qū)別對待的原則,而且可以較好的解決分類稅制模式下高收入者的避稅問題。從長遠來看,在條件成熟后再逐步向綜合稅制模式過渡。
綜述所述,文章首先探討了個人所得稅的定義及現狀,接著分析了現階段個人所得稅的效率與公平,最后探討了完善個人所得稅的效率與公平的相關對策。目前中國的個人所得稅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公平與效率。完善中國個人所得稅的公平與效率,有利于中國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穩(wěn)定。
[1]佟俐傑.我國個人所得稅稅負公平問題及對策,職大學報,2008;2
[2]潘小璐.公平視角下我國個人所得稅制度改革的思考.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1
[3]王滋芝.個人所得稅改革與公平研究.現代商業(yè),2009;15
[4]潘小璐.公平:現階段個人所得稅制度改革的現實選擇.無錫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8
[5]原曉珍.公平合理是個人所得稅改革的關鍵.現代經濟(現代物業(yè)中旬刊),2009;8
[6]饒茜.中國個人所得稅的效率與公平分析.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