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語音角度看“相”和“廝”的關(guān)系

      2010-09-14 06:07:12曹志國
      臺州學(xué)院學(xué)報 2010年4期
      關(guān)鍵詞:仄聲聲韻平聲

      曹志國

      (周口師范學(xué)院 中文系,河南 周口 466001)

      從語音角度看“相”和“廝”的關(guān)系

      曹志國

      (周口師范學(xué)院 中文系,河南 周口 466001)

      “廝”在唐五代時期產(chǎn)生了入聲的讀法和“互相”義,音義來源都不清楚。副詞“相”從先秦以來就有“互相”一義,平聲的“相”在唐五代時的口語里產(chǎn)生了入聲一讀,“互相”義的“廝”和入聲的“相”具有密切關(guān)系:1.唐代的格律詩中,“相”有押仄聲韻的情況;2.今天方言中“相”、“廝”的讀音來自于中古的同一入聲。

      語音;相;廝;關(guān)系

      “相”在先秦時期就產(chǎn)生了兩個意思,“(1)共,互相,交互。(2)表示一方對另一方有所動作?!保?]1033“廝”唐宋之后有三個意思,“(1)古代對服雜役者的蔑稱。(2)役使。(3)相;互相?!保?]378“廝”的前兩個意思唐代以前已經(jīng)出現(xiàn),并且兩者有很明顯的引申關(guān)系;第三個意思“相;互相”唐代以后才出現(xiàn),與前兩個意思也看不出有什么源流關(guān)系,它可能是一個假借義。這個意思和“相”的第一個意思相同,“廝”的“互相”義唐代以后文獻(xiàn)才出現(xiàn),“相”的“互相”義先秦產(chǎn)生。從意思的先后看,“廝”具有從“相”假借“互相”義的可能。

      如果說假借,二者的語音應(yīng)該相近或者相同才可能產(chǎn)生。官修的《切韻》系韻書《廣韻》記載“相,息良切,平聲,陽韻?!保?]175“廝,息移切,平聲,支韻。”[2]48“相”“廝”都是平聲、心母,聲調(diào)、聲母一樣,韻母“相”是陽聲韻中的“陽”韻,“廝”是陰聲韻中的“支”韻,差別較大。在《廣韻》中陽入相配,陰聲韻、陽聲韻關(guān)系較遠(yuǎn),二者通假的可能性不大。

      一、唐詩中 “相”和 “廝”的平仄

      我們從古代的文獻(xiàn)中看到了另外一些材料。孫奕《履齋示兒編》引《古今詩話》云:“廝字唐人作斯音,五代時作入聲?!保ň?23)陸放翁《老學(xué)庵筆記》卷10:“然北人大抵以‘相’字作入聲,至今猶然,不獨樂天,老杜云‘恰是春風(fēng)相欺得,夜來吹折數(shù)枝花’,亦從入聲讀,乃不失律?!保?]從孫奕、陸游的學(xué)術(shù)筆記中我們可以得到一些信息,“相”在唐代有入聲一讀,“廝”在五代時也可以

      讀作入聲。這種情況是怎么產(chǎn)生呢?楊榮祥先生分析說:“漢語語音的發(fā)展變化,也造成了一些副詞的分化。如‘相’,在用作副詞時有入聲一讀,這應(yīng)是漢語中破讀現(xiàn)象(音變構(gòu)詞)的結(jié)果;隨著破讀現(xiàn)象的衰落,因破讀造成的一字多音現(xiàn)象也逐漸消失,像‘相’的入聲一讀大約在唐代一般的人就不大明白了?!保?]145“相”音變構(gòu)詞出現(xiàn)了入聲一讀,在唐五代那個時期這種讀法和意義“相”自己也承載,同時在有些地區(qū)出現(xiàn)了由“廝”這個字形來承載。

      孫奕、陸游的材料可信,楊榮祥先生的解釋正確的話,“相”和“廝”在唐代應(yīng)該就有入聲一讀。平聲的“相”和“廝”,分別是陽聲韻、陰聲韻,差別較大,如果這兩個字都是入聲字,二者的讀音就很相似了,具有通假的可能。唐宋時期的韻書《切韻》、《廣韻》、《集韻》都僅僅有“相”“廝”平聲讀音的記錄,并沒有兩字入聲讀音的記載。韻書中的語音主要反映的是那個時期讀書音的面貌,王力先生在研究唐宋時期音系的時候就沒有使用官修《切韻》系的韻書作為材料,用的是《經(jīng)典釋文》、《一切經(jīng)音義》中的語音材料和朱翱、孫、朱熹的反切,也說明了官修《切韻》系韻書的存古、綜合性。我們從官修韻書找不到“相”“廝”入聲的材料,就直接從唐詩中找,看是否“相”“廝”有押仄聲韻的情況。

      1、“廝”在唐詩中的平仄情況

      在唐詩中“廝”僅僅出現(xiàn)了三次。這三處用例(節(jié)選)如下。

      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 杜甫

      霜蹄蹴踏長楸間,馬官廝養(yǎng)森成列。

      可憐九馬爭神駿,顧視清高氣深穩(wěn)。

      過南岳入洞庭湖 杜甫

      圣朝光御極,殘孽駐艱虞。

      才淑隨廝養(yǎng),名賢隱鍛爐。

      行次西郊作一百韻 李商隱

      使典作尚書,廝養(yǎng)為將軍。

      慎勿道此言,此言未忍聞。

      這三首詩中的“廝”都出現(xiàn)在“廝養(yǎng)”一詞中,意思為“養(yǎng)”,不是我們考察的“相;互相”,并且它們的韻都為平聲韻?!皬P”一字比較通俗,不夠典雅,在唐詩中用例甚少。我們找不到其“相;互相”義且押仄聲韻的情況。

      2、“相“在唐詩中的平仄情況

      在唐詩中,“相”共出現(xiàn)了10782次。我們選取了杜甫和白居易的格律詩進(jìn)行研究,看“相”有沒有押仄聲韻的情況。選取的時候“相”的位置要符合兩個條件,第一,“相”是“互相”義;第二,“相”出現(xiàn)在七言律詩二、四、五、六字的位置。在格律詩中有一、三、五不論的說法,“相”出現(xiàn)在這樣的位置上可平可仄,不易下定論,所以首先將“相”字定在二、四、六的位置。“仄仄平平平仄仄”和“平平仄仄仄平平”的第五字也可確定平仄,所以也可以將“相”字定在這兩種格式的第五字。

      (1)杜甫詩“相”平、仄情況統(tǒng)計表

      總數(shù) “相”為平聲的情況53首100% 51首96.1%“相”為仄聲的情況2首3.9%

      我們看杜甫押仄聲韻的這兩首詩(節(jié)選)。

      崔氏東山草堂

      愛汝玉山草堂靜,仄仄平平平仄仄

      高秋爽氣相鮮新。平平仄仄仄平平

      漫興九首

      恰似春風(fēng)相欺得,仄仄平平平仄仄,

      夜來吹折數(shù)枝花。平平仄仄仄平平

      《崔氏東山草堂》出句的平仄為“仄仄平平平仄仄”的拗救格式“仄仄平平仄平仄”,對句為“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的第五字只能是仄聲,如果是平聲就變成了“平平仄仄平平平”,“三平調(diào)”是古風(fēng)的句式,不合律詩的平仄,“相”只能是仄聲。

      《漫興九首》對句的平仄為 “平平仄仄仄平平”,出句格式應(yīng)該為“仄仄平平平仄仄”。但“欺”字為平聲,不是仄聲,所以“相”字位置本該是“平”聲就應(yīng)該用仄聲,這句用了唐詩中最常用的拗救格式“仄仄平平仄平仄”,“相”也為仄聲。

      (2)白居易詩“相”平、仄情況統(tǒng)計表

      總數(shù) “相”為平聲的情況56首100% 54首96.3%“相”為仄聲的情況2首3.7%

      山中問月

      為問長安月,仄仄平平仄

      誰教不相離。平平仄仄平

      昔隨飛蓋處,平平平仄仄

      今照入山時。仄仄仄平平

      雜興三首

      楚王多內(nèi)寵,平平平仄仄

      傾國選嬪妃。仄仄仄平平

      又愛從禽樂,仄仄平平仄

      馳騁每相隨。平平仄仄平

      白居易的《山中問月》中的“為問長安月,誰教不相離。”十個字中的九個字“為問長安月,誰教不離?!比绻麌?yán)格按照加格律詩中甲型句和乙型句的平仄,應(yīng)該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第九字的位置若為“平”的話,就變成“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辈缓细衤稍姷钠截?,而且在格律詩的拗救中也沒有這個位置的情況?!跋唷弊种荒苁秦坡?,平仄格式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峨s興三首》中“又愛從禽樂,馳騁每相隨?!敝小跋唷焙汀渡街袉栐隆分械摹跋唷鼻闆r一模一樣,也只能是仄聲。

      在統(tǒng)計杜甫、白居易的109首詩中,只有四首首押仄聲韻的情況。唐詩、宋詩押韻,平仄恪守《切韻》系的讀書音,對于口語音,很少人敢于使用。為什么詩人在這里敢于用仄聲韻,第一是跟詩人敢于用口語音有關(guān);第二也可能是迫不得已。“相”在此處用仄聲韻合乎格律詩的要求,用平聲韻就不合律了。例如在我們統(tǒng)計白居易的56首詩中,有15首像《春暮寄元九》中的“時時一相見,此意未全除。”中“相”的情況。這兩句的平仄格式是“平平平

      我們看押仄聲韻的這兩首詩(節(jié)選)。仄仄,仄仄仄平平”,白居易可以將“相”定為仄聲,照樣合律,表面上看“相”就是仄聲。實際上這里用了拗救,其格式為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相”為平聲,其它14首也都是這種用拗救的情況。上面的四首押仄聲韻的詩,有三首是必須用仄聲韻。

      上面四次仄聲韻的情況,使我們知道在唐代“相”確實有仄聲一讀,再印證孫奕、陸游的話,“相”在唐代的口語音中有入聲一讀。但從唐詩的平仄中,還是看不到“廝”有入聲的讀法。

      二、從閩方言反證 “相”和“廝”唐宋具有入聲

      在《廣韻》中,“相”為:“息良切,平聲,陽韻”,[2]175擬測出來的音為[sǐa]。根據(jù)陰陽對轉(zhuǎn)理論,發(fā)生變化的最有可能的入聲韻為[sǐak]?!皬P”在《廣韻》中為:“息移切,平聲,支韻”,[2]48據(jù)此擬測出來的音為[sǐe]。根據(jù)陰陽對轉(zhuǎn)理論,發(fā)生變化的最有可能的入聲韻為[sǐek]。

      “讀入聲的‘廝’,可能就是來自‘相’的‘思必切’。元明時期,在使用‘相’的同時,‘廝’也用得很普遍?!保?]145按照白居易“相”注“思必切”的記錄和楊榮祥先生認(rèn)為“相”“廝”入聲讀音一樣的看法,“相”“廝”的音韻地位應(yīng)該是“心母質(zhì)韻開口三等入聲臻攝”,擬測出來的音為[sǐět]。

      按照戴震的考定《廣韻》獨用同用四聲表,平聲支韻沒有對應(yīng)的入聲韻。平聲 “廝”變?yōu)槿肼暋皬P”具有理論上的困難;同樣,“相”的平聲陽韻和它的入聲質(zhì)韻相差也很遠(yuǎn),兩者的變化也不是那么容易。這個問題我們還暫時解決不了。

      但是,從理論來說“相”、“廝”的入聲讀音可能有這樣三個[sǐak]、[sǐek]、[sǐět],或者和這三個相近的音。前兩個音是從陰陽對轉(zhuǎn)理論推出來的,后一個音是白居易的實際注音?!跋唷?、“廝”的平聲韻[sǐa]、[sǐe]差別雖然較大,但帶上入聲韻尾后,區(qū)別就小多了。

      在證明[sǐak]、[sǐek]、[sǐět]三個入聲韻變?yōu)殚}方言中的[sie]、[s~]、[sa]三個陰聲韻之前,我們需要解決另外一個問題:今天的閩方言仍然有入聲韻,上面的三個中古入聲韻是否有可能變?yōu)榻裉斓年幝曧崳?/p>

      今天中國境內(nèi)的吳方言、閩方言和其他幾個方言都還有入聲,這是一個整體的語音面貌。但在這些仍保留有入聲的方言區(qū),內(nèi)部的情況不盡相同。從北到南,入聲有逐漸弱化的趨勢?!叭肼曌趾砣踩趸?、消失,調(diào)值拉長,并入其他舒聲調(diào)類,是當(dāng)代南部吳語和徽語演變的大趨勢?!保?]在接近閩方言的南部吳語,入聲字的最后一個特征喉塞尾已經(jīng)弱化。在閩方言這種弱化的趨勢也存在?!罢{(diào)查結(jié)果證實,大多數(shù)福州人的入聲只有一個[?]韻尾(筆者的福州話屬于這一派),少數(shù)年紀(jì)大的人有[k]與[?]兩個韻尾的區(qū)別?!保?]福州的大部人也僅僅保留一個喉塞音[?],入聲的[p]、[t]、[k]韻尾已經(jīng)消失了。福州南邊莆仙話內(nèi)部的情況復(fù)雜一些?!捌蜗稍挕淖x音一般讀喉塞韻尾-?入聲。白讀中屬咸山宕江梗五攝的字,清聲母字一般讀陽去,無喉塞音尾,濁聲母字一般歸陽平,也無喉塞音尾;屬深臻曾通四攝者無論清濁文白仍讀入聲?!保?]39莆仙話屬于閩東、南方言,它的內(nèi)部的入聲也在弱化。特別是“這種入聲舒化現(xiàn)象往往發(fā)生在一些出現(xiàn)頻率高的常用字身上。”[7]39“相”為宕攝字、“廝”為止攝字,并且作為高頻出現(xiàn)的字更有可能脫落入聲韻尾,發(fā)生弱化現(xiàn)象。所以,“相”和“廝”的入聲韻尾在閩方言中有可能消失。

      “相”的[sǐak]讀音在后來北方話的入聲消失的浪潮中失去了入聲韻尾,從而變成了[sǐa],緊音的細(xì)微差別不太在意的話,就成了[sa]。在19世紀(jì)的北方話中,開始出現(xiàn)精系字不能和齊、撮呼相拼的語音新情況。如果按照這種基本的語音變化,[sǐa]應(yīng)該變?yōu)椋踴ǐa]。閩南方言實際的變化是[sa],和大趨勢的語音變化為什么沒有保持一致?在這方面,北方方言也有一些特殊情況。例如:嵩,中古讀音為“平聲東韻齒音”,擬測出來的音為[sǐu]。按照語音一般的發(fā)展規(guī)律,今天應(yīng)該變?yōu)椋踴ǐu],今天實際讀作[su]。當(dāng)然,這里有更為復(fù)雜的原因,不再贅述。閩南方言[sǐa]→[sa]原因應(yīng)該是北方話尖團(tuán)分流的語音變化沒有影響到閩南話,[sǐa]中[ǐ]這個音沒有區(qū)別作用,所以也就消失了。

      “廝”和“相”的[sǐek]、[sǐět]語音變化規(guī)律應(yīng)該和[sǐak]→[sǐa]→[sa]一樣。演變軌跡是[sǐek]、[sǐět]→[sǐe]、[sǐě](如果緊音的細(xì)微差別不在意)→[sǐe](如果緊音的細(xì)微差別不在意)→[sie]?!皬P”的中古《廣韻》讀音[sǐek]和“相”、“廝”白居易的注音[sǐět]的都可以變?yōu)榻裉扉}南方言“相”的第三個讀音更可以看出“相”、“廝”在入聲韻上是一家的關(guān)系。

      唐詩平仄中“相”有入聲一讀和現(xiàn)代方言語音存古成分的追溯,使我們看到了“相”“廝”在唐五代時期確實有入聲一讀,這是《切韻》系韻書看不到的。語音相近,就有假借的可能,“相”早在先秦時期已經(jīng)有“互相”義,“廝”五代時出現(xiàn)了“互相”義,“廝”的“互相”義應(yīng)該就是來自于“相”的“互相”義。

      [1]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字典(縮印本)[M].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四川辭書出版社,1995.

      [3]馬啟紅.“相”與太谷方言的“廝”[J].忻州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03(3):39.

      [4]楊榮祥.近代漢語副詞簡論[J].北京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1999(3).

      [5]曹志耘.吳徽語入聲演變的方式[J].中國語文,2002(5):444.

      [6]馮愛珍.福州方言的入聲[J].方言,1993(2):104.

      [7]蔡國妹.莆仙方言的入聲舒化現(xiàn)象考察[J].閩江學(xué)院學(xué)報,2007(4).

      [8]李如龍.閩南方言的“相”和“廝”[J].方言,1989(04):279.

      On the Relation of“Xiang”and”Si”from the Pronounce

      Cao Zhiguo
      (Department of Chinese,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Zhoukou,Henan 466001)

      “Si”had entering tone with the meaning of mutuality that was the same with“si”,but its sources were not clear in Tang and Wudai Dynasty.The essay intends to prove that“si”maintain close ties with“xiang”.The essay testify their relations from two aspects.First,“xiang” had examples of“ze”in the poems of Tang dynasty.Second,today the pronounce in dialect of“xiang”and“si”had a common origin.

      pronounce;“xiang”;“si”;relation

      H131

      A

      1672-3708(2010)04-0050-04

      2010-05-18

      曹志國(1976- ),男,河南洛陽人,講師,文學(xué)碩士。研究方向:訓(xùn)詁。

      猜你喜歡
      仄聲聲韻平聲
      當(dāng)代詩詞史稿(十二)——聲韻改革成果概覽
      中華詩詞(2021年3期)2021-12-31 08:07:34
      吟出古詩之美
      揣一本詞典走天涯
      中國詩歌聲韻演變發(fā)展略
      中華詩詞(2017年5期)2017-11-08 08:48:28
      揣一本詞典走天涯
      普通話聲韻配合表的規(guī)范問題
      貞觀的“觀”讀平讀仄?
      文史雜志(2014年3期)2014-06-09 20:06:42
      病聯(lián)曝光臺
      對聯(lián)(2013年8期)2013-06-25 10:44:40
      湖北田歌旋律三聲韻命名及分類研究
      轉(zhuǎn)入普通話平聲的常用古入聲字表
      對聯(lián)(2011年14期)2011-09-18 02:49:26
      平江县| 文昌市| 阳春市| 武平县| 广饶县| 阜康市| 焦作市| 上蔡县| 红河县| 宁都县| 阳泉市| 射阳县| 洪雅县| 奉新县| 苗栗市| 奇台县| 高雄市| 武宣县| 通海县| 哈巴河县| 元氏县| 大余县| 安龙县| 岳阳市| 乌拉特前旗| 闸北区| 新化县| 娄烦县| 伽师县| 六盘水市| 牟定县| 南皮县| 浠水县| 北碚区| 武穴市| 黄骅市| 拉孜县| 万州区| 宜春市| 永川市| 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