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殷 毅
2009年11月,第20屆世界引航大會在澳大利亞召開。來自中國的長江引航員姚澤炎在大會上作了《超大型船舶在長江的安全引航》的發(fā)言,一時間成為會場最大亮點。國際引航協(xié)會會長、美國人Mike Watson興奮地沖著姚澤炎連連說了幾句“very good”。在26年的引航生涯中,姚澤炎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wù)隆?、“全國先進工作者”等各種榮譽數(shù)不勝數(shù),但這次令他感到與以往格外不同。因為他——一名普通的引航員,中國引航界受到了全球的矚目和刮目相看。
船在進出港口前,首先要在船舶停泊區(qū)域停候,等待當?shù)匾絾T前往引航。引航,通俗點說就是“代客泊車”。引航對保證船舶安全航行、周轉(zhuǎn)速度,港口作業(yè)效率、航行秩序以及保護港口水域環(huán)境起著關(guān)鍵作用。外輪進出中國港口,因為國家主權(quán)及安全因素,必須實施強制引航,故引航員也被稱為船長的“船長”。所以,身著制服、頭頂國徽的引航員,是外國船舶進入中國水域見到的第一個中國人。引航員不但代表著一個國家的航海技術(shù),也代表著國家主權(quán)和港口形象。
黃金水道滾滾長江,大小船舶穿梭不息。2009年,長江干線貨運量已達13.3億噸,相當于美國密西西比河貨運量的2倍、歐洲萊茵河的3倍,連續(xù)五年位居世界內(nèi)河貨運量首位,由此長江成為全球最為繁忙的內(nèi)河航線。而長江江蘇段又是世界上通航密度最大、水域最為復雜的內(nèi)河航段,日均船舶流量超過2600艘次,部分航段高峰時可達5000多艘次。作為長江海事局引航中心南通站的一名引航員,姚澤炎憑著嫻熟的引航技術(shù)和超凡的膽識,在長江航道上,20多次將失控船化險為夷。26年來,他引領(lǐng)了來自6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中外船舶6600多航次,其中特種船舶近千次,創(chuàng)造了安全引航“零事故”和“無一次違章紀錄”的引航奇跡。
2008年為俄羅斯的“瑪琳”(MARLIN)輪引航令姚澤炎終生難忘。
來自俄羅斯的“瑪琳”(MARLIN)輪有21年船齡,主機大修過。引航前,該輪船長非常自信地聲稱主機“絕對沒有任何問題?!钡珦?jù)多年的工作經(jīng)驗,姚澤炎預(yù)感到船舶可能存有隱患。為防不測,他帶了條拖輪協(xié)助大船應(yīng)急操縱。
果不出所料,船行20分鐘后,該輪駕駛臺上的主機轉(zhuǎn)速表已從全速自動下降為最慢車轉(zhuǎn)速。此時,船位距蘇通大橋水域僅3海里,而船舶的順水航速高達12節(jié)。船前是通常汽渡的渡區(qū),船右首是大量下行的小型黃砂船。如果繼續(xù)航行,造價70多億的蘇通大橋極有可能瞬間內(nèi)被撞損。形勢千鈞一發(fā)!
姚澤炎對航道水深很了解。他當機立斷,要求機艙人員應(yīng)急用車,至少最慢車保證舵效,使船舶能夠快速旋轉(zhuǎn)。然后,他迅速發(fā)出左滿舵指令,親自操縱船舶,要求船方顯示失控信號并發(fā)布航行動態(tài)以提醒其他船舶避讓,要求護航拖輪迅速到船首帶纜協(xié)助。船舶終于在距離淺灘200米橫距處掉頭完畢。此時,大船在蘇通大橋下驚險地劃過一道弧線,三艘黃砂船幾乎貼著大船尾部劃過,一只浮筒也正好從大船右側(cè)擦肩而過。
最后一刻,主機徹底熄火了,船舶像脫韁的野馬向淺灘沖去。他再次果斷地命令船長迅速拋錨控制速度。大船拖著錨終于在距淺灘50米處停了下來,避免了擱淺。船上的外藉船員都被眼前發(fā)生的一幕驚出一身冷汗。好險??!“瑪琳”輪船長萬分感激而又內(nèi)疚地握著姚澤炎的手說:“引水員先生,你太偉大了,你用智慧和勇氣為我們躲避了一場船毀人亡的災(zāi)難!”從此,姚澤炎成為了外國船長心中的“幸運之神”。
引航員是高危職業(yè)。上船時,要在江面上登上好幾米高、甚至是十幾米高的軟梯。江面風平浪靜還好,如果遇上大風暴,浪濤洶涌,在顛簸起伏的軟梯上,每一步都潛藏著危險。近年來,引航員執(zhí)行引航任務(wù)時意外落水的事例時有發(fā)生。
幾年前一個狂風呼嘯的大冬天,姚澤炎為一艘菲律賓輪船引航?!澳峭碓趯毶浇唤訁^(qū),我差點被浪沖走,至今回想起來還心有余悸?!币裳渍f。那是2009年2月的一個晚上,姚澤炎和同事周紅軍從寶山基地出發(fā)引航。港池內(nèi)還算風平浪靜,可一出港池后,江面風力達到8級。姚澤炎站在引航艇船尾,引航艇貼在大船旁上下顛簸,不時有巨大的浪花從船夾縫跳出,而前方江面更是隨時有更大的惡浪撲來。從交通船跳到巨輪繩梯上的那一瞬間,稍有不慎,兩船間跌宕起伏的碰撞隨時可能夾碎他的雙腿,甚至將他掀到江中。
姚澤炎掐準巨浪變化的幅度,找到一個絕好時機,在交通艇處于浪尖時跨上繩梯,快速向上爬去。爬了三格,一個巨浪襲來險些將他整個人吞沒?!拔耶敃r雙手緊緊抓住梯繩,只感覺人和軟梯一起在空中左右搖晃。我的全身衣服都被江水浸濕,連引航背包內(nèi)的引航簽證單也不能幸免。在場的所有人都為我捏了一把汗,如果萬一失手,滑落下去后果不堪設(shè)想。”事后姚澤炎感慨地說。
對引航員來說,除了人生安全外,引航責任事故像一把刀無時不刻懸在引航員頭上。稍有不慎,船毀人亡并不是危言聳聽。
大型海輪航行在彎曲狹窄的航段,險象環(huán)生。引航員每天必須緊崩神經(jīng),一次望不清,一次判斷失誤,一次舵令不準,任何一點的疏忽、猶豫、沖動、技術(shù)不熟、經(jīng)驗不足、僥幸心理,都可能導致事故發(fā)生。但姚澤炎卻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安全引航的奇跡。這一切與他時刻堅持學習、不忘知識更新分不開。
長江常年氣象復雜、航道多變、潮汐影響明顯、船舶流十分密集,加之大量航海先進儀器和設(shè)備應(yīng)用于船舶,這就要求引航員快速掌握引航本領(lǐng)。姚澤炎一有時間就研究國內(nèi)外最新的航海技術(shù),不斷給自己充電。他有一本本的日記,上面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圖,都是有關(guān)航道、水文、氣象用船的操作性能等內(nèi)容。他的日記將船性、人性、水性完全融為了一體,如同一本“百科全書”。26年來,這些日記本推起來已有一米多高。從開始獨立引領(lǐng)60米長、500噸的小型雜貨船,到如今帶隊引領(lǐng)333米、30萬噸超級油輪;從剛開始使用原始的磁羅經(jīng),到如今使用數(shù)字化引航儀器,他的日記記載著他一個個前進的腳印。
如今的姚澤炎,能通過雷達、AIS、目測迅速確定船位,準確判斷出什么時候追上前面的船,追上的時候會出現(xiàn)什么危險情況,在什么地方追,會不會會船,是否有小船打岔……他的徒弟們說:“船到了姚師傅手上,就像是融入了他的心中。船體成了他的四肢,他的想法和意識立馬反應(yīng)到船的動作上,招招見準?!?/p>
由于對長江航道爛熟于心,姚澤炎被稱為“活海圖”。從吳淞口到南京,全長300多公里的航線上,他采集的數(shù)據(jù)有數(shù)千個,都被他深深地刻在了腦海里。他愛鉆研雷達、GPS等現(xiàn)代化設(shè)備,用簡捷的方法解決引航員船載單元電子海圖航標移位不能進行及時修正的問題。
“引千家船,吃百家飯”是引航員的生動寫照。飄洋過海的外輪以冷凍食品為主,逢上惡劣天氣,船上儲藏的食品吃光了,淡水耗盡了,只等著進港供應(yīng);外輪的飯菜不合中國引航員的口味是小事,有時還會吃到發(fā)霉大米做成的米飯。加上船上的水不干凈,飯菜的味道簡直難以忍受。遇到穆斯林齋戒月,外籍船員白天不吃飯,我們的引航員也只有吃點方便面和面包。有時因霧被困在外輪上,引航員幾天內(nèi)都吃不到可口飯菜。長期這種飲食狀況,使姚澤炎得了胃病。
但引航員上船后就必須入鄉(xiāng)隨俗。對此,姚澤炎很樂觀地說,我習慣吃百家飯。
在姚澤炎看來,“人船合一”是一種心態(tài)。無論船東、船長來自哪個國家,老姚只要一上船,就能與國外船員一見如故,即便是看到又破又慢的船也如此?!俺ジ≡瓴拍茏龊靡絾T。不管什么船,我上去后就有一種融入家的感覺?!币裳渍f。
對于引航,姚澤炎充滿著一種熱愛之情。但他更看重的是每次引航中他是如何展示了一個大國的形象。每次為外輪引航,他都特別留意國旗和引航旗是否升上了桅桿。遇到忘記的,他會客氣地說:“請您將五星紅旗和引航旗掛起來”。有一次,因外籍船員疏忽,國旗沒有升到桅桿的頂端,他理直氣壯地提醒對方:“您的旗幟還差一點點。”
姚澤炎的引航背包里,總裝著一面五星紅旗。無數(shù)次引航中,看到外輪上中國國旗褪色或破損,他都要求船方換上這面嶄新的旗幟。他說,我們每次引航,展示的都是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形象。
如今,在南通港口史上,當一個個“造大船”、“修大船”、“引大船”的記錄被刷新時,幾乎都有著“姚澤炎”的名字。航運人士稱他是“長江對外開放的排頭兵”,老外則稱他“一個了不起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