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柱兵
(貴州畢節(jié)學院 體育系,貴州 畢節(jié) 551700)
大學生體質與體育生活方式的關系研究
孫柱兵
(貴州畢節(jié)學院 體育系,貴州 畢節(jié) 551700)
為了探討不同體質的大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的差異性,針對畢節(jié)學院體質優(yōu)良組與體質較差組學生進行體育生活方式的問卷調查,從體育人口、參與運動的目的性、運動項目和體育消費等四個方面進行對比分析,實證了良好的體育生活方式在促進人的體質與健康水平上的重要作用,最終促進大學生體質的全面發(fā)展。
體質;大學生體質;體育生活方式
“社會發(fā)展以人為本,人的發(fā)展以健康為本”。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體質與健康問題愈發(fā)引起人們的關注,尤其是學生的體質問題已經成為全社會關注的一個焦點。據(jù)2005年的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報告顯示,盡管青少年的營養(yǎng)水平和形態(tài)發(fā)育水平不斷提高,但青少年學生的體能素質近20年來持續(xù)下降,肥胖學生的比例迅速增加,大學生的視力不良率高達83%。究其原因,這與大學生不良的生活方式息息相關,吸煙喝酒、網(wǎng)絡成癮已經成為大學生生活的一部分,睡眠不足、鍛煉較少也是造成大學生身體素質下降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良好的體育生活方式在促進人的體質與健康水平上具有重要作用?!盵1]為了探討大學生體質與其體育生活方式的相互關系,文章對畢節(jié)學院體質測試“體質優(yōu)良組”與“體質較差組”學生進行一次體育生活方式的問卷調查,用對比研究的方式分析了他們體育生活方式的異同,實證了科學的體育生活方式對大學生體質的積極性作用,為目前的高校體育改革從大學生的體育生活實際出發(fā),促進良好體育生活方式的形成,提高體質健康水平,也為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和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而最終實現(xiàn)終身體育起到積極而有效的作用。
借助于2008年10月份畢節(jié)學院的體測數(shù)據(jù),針對體質綜合得分76分(以上統(tǒng)稱為體質優(yōu)良組)以上與體質綜合得分75分以下(以下統(tǒng)稱體質較差組)的學生隨機抽取樣本發(fā)放體育生活方式的調查問卷,問卷發(fā)放采用即發(fā)即收的方式,回收率100%,為了便于對兩組學生進行對比研究,抽取有效問卷1000份,體質優(yōu)良組和體質較差組各500份,其中男生各250份,女生各250份。有效問卷樣本分別來自經管系、物理系、化學系、藝術系、數(shù)學系、計科系、中文系、環(huán)生系、外語系與教育科學系等10個系。
大量查閱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的相關論文、報告等科研成果,了解了大學生體質與體育生活方式的概念、主要特征的評價指標,并擬出了評價大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的四個方面:1)運動的標準;2)運動的目的性;3)運動的項目;4)體育消費狀況。
根據(jù)評價大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的四個方面制定調查問卷,在畢節(jié)學院大二、大三學生中發(fā)放調查問卷,獲取第一手資料,對比研究了體質優(yōu)良組與體質較差組學生的體育生活方式的異同,證實了良好的體育生活方式對體質的積極性影響。
運用SPSS11.0對體育生活方式的調查數(shù)據(jù)進行歸納、統(tǒng)計與分析。
表1 體質優(yōu)良組與體質較差組學生每周參與體育活動次數(shù)對照表
表2 體質優(yōu)良組與體質較差組學生每次參與體育活動時間對照表
學生體質的強弱除了與先天的遺傳因素有關之外,與其是否長期從事有規(guī)律的體育運動同樣息息相關。毛澤東同志就曾經說過,“發(fā)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可見,體育運動的多少與人的體質的強弱具有一定的正相關,調研的結果也說明了這一點。如表1和表2,通過對體質優(yōu)良組和體質較差組學生每周參與體育活動次數(shù)與每次的鍛煉時間進行調查統(tǒng)計,結果表明,體質較差組學生沒有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鍛煉習慣,無論男生還是女生,鍛煉頻率與每次持續(xù)的時間都明顯要低于體質良好組的學生,在“不參加”體育活動這一項上,男生高達19.2%,女生22.4%,而體質優(yōu)良組的學生男生只有3.2%,女生9.6%,具有明顯的差異性,而鍛煉頻度在5-7次的學生(男7.6%女4.8%)又要低于體質優(yōu)良組的學生(男14.4%女9.2%),可見,體育鍛煉習慣的好壞和學生體質的強弱具有一定的關聯(lián)性。從表2的鍛煉時間對照表可以看出,每次鍛煉時間在30分鐘以上的,體質優(yōu)良組男生高達81.6%,女生占71.3%,而體質較差組男生只有67.2%,女生只有63.6%,根據(jù)《中國群眾體育現(xiàn)狀調查與發(fā)展》中提出了體育人口的判定標準,“每周身體活動頻度3次以上,每次身體活動時間30min以上,身體活動強度在中等程度以上”,[2]體質優(yōu)良組學生體育人口明顯高于體質較差組的學生,這也證實了良好的體育生活方式是大學生增強體質、增進健康的有效途徑。
斯金納曾指出:“一種文化能在多大程度上決定自身的前途,檢驗這種能力的有效辦法之一是看如何處理閑暇問題?!斌w育文化的形成一定程度上正是基于課余體育的興盛。大學生余暇時間增多,參與體育運動的機會也要大大高于高中時代,體育鍛煉需求已經成為大學生精神生活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他們體育生活方式形成的主要心理動力基礎。調查表明(如表3),體育優(yōu)良組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目的性依次是娛樂(68.4%)、健身(62.4%)、交往(44.2%)、技能(36.8%)、刺激(28.4%)、緩壓(24.6%)及其他(20.2%),男女生的體育動機基本趨于一致。針對不參與體育運動的體育較差組學生的原因調查中(如表4),了解到學生不參加體育運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缺乏體育活動場地和缺乏適宜項目占據(jù)了前兩位,分別達到57.6%和50.6%,可見學校體育場地的設施落后是阻礙學生從事體育活動的一個重要原因,尤其是貧困地區(qū)的學生,真正能享受到現(xiàn)代化體育場館優(yōu)質條件的學校屈指可數(shù),這也直接導致了學校羽毛球、網(wǎng)球等對場地要求比較高的體育項目無法開展,這是今后學校體育改革的努力方向。
表3 體質優(yōu)良組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目的性統(tǒng)計(多項選擇%)
表4 體質較差組不參與體育運動的原因調查(多項選擇)
選取何種體育運動方式與一個人的經濟條件、環(huán)境因素和個人需求等密不可分。球類運動以其特有的趣味性、競爭性、游戲性和良好的健身功能博得了學生的最愛,無論男生和女生,兩組學生都表現(xiàn)出極高的認同度。調查顯示(如表5),參與體育活動的兩組學生中,女生對體操的偏愛僅次于球類項目,優(yōu)良組和較差組女生都達到了41.2%,女生對體操特別是健美操的高參與率說明了其對自己體形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因而,在體育設施比如球場相對較少的情況下,多引導體質較差組女生參與體操項目的運動,將會是一個增強其體質的不錯選擇。從表5還可以看出,體質優(yōu)良組學生對體育項目的選擇目的性很明確,主要集中在球類、武術、跑步和體操上,而體質較差組的學生選擇各類體育項目的人數(shù)相對平均,其中男生對棋牌的熱愛僅次于球類,高達42.4%,這也說明了他們害怕大運動量的體育活動,喜歡安靜的生活習性。因而,高校體育課的教學應該立足如何引導學生走去戶外,多參與一些強度較高的體育活動,讓體質較弱的學生真正達到流汗的程度,這樣才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體質。
表5 體質優(yōu)良組與體質較差組選擇體育活動項目對照表(多項選擇%)
表6 體質優(yōu)良組與體質較差組學生體育消費及形式統(tǒng)計一覽(%)
一個人的體育消費行為與他的消費觀念和自身的經濟能力有著密切的關系。[3]通過對兩組學生的體育消費行為進行調查(如表6)發(fā)現(xiàn),他們的體育消費形式基本趨于一致,多以實物型體育消費(購買運動服裝、體育器材等等)為主,但學期平均消費水平卻有顯著性不同,體質優(yōu)良組學生消費水平普遍高于較差組學生,學期消費金額高于100元的高達22.4%,而低于10元的只有6.2%,相反,體質較差組學生學期消費金額在10元以下的所占比例在10.4%,高于100元的卻只有6.8%,這反映了兩組學生在體育消費觀念上的顯著差異性,“花錢買健康”的消費觀念沒有在體質較差組學生中形成,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體育行為,因而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師在鼓勵學生進行積極鍛煉身體的同時,引導他們樹立健康的體育消費觀念很有必要。
大學生體質的強弱與其體育生活方式的關系非常密切,體質較好的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相對穩(wěn)定而科學,反之,不良的體育生活方式導致了學生的體質持續(xù)下降。文章對不同體質的大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的問卷調查,得出了如下結論:
3.1 體質優(yōu)良組學生的體育人口要明顯高于體質較差組學生的體育人口。兩者的體育鍛煉習慣存在顯著性差異,高校體育教學應該立足對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體育價值觀,使其主動的不拘形式的投入到體育運動中去,養(yǎng)成穩(wěn)定的體育生活習慣,進而形成良好的體育生活方式。
3.2 體質優(yōu)良組學生參與體育運動有很明確的目的,比如娛樂、健身、交往的需求等;體質較差組學生多數(shù)好靜而很少從事強度較高的體育運動,球類運動以其特有的趣味性、競爭性、游戲性和良好的健身功能成為了兩組學生的最愛,但由于受到場地因素、余暇時間的影響,使很多想鍛煉但運動技能較差的學生也往往得不到合適的鍛煉機會,因而高校體育教學應該注意引導學生多參與一些諸如爬山、拓展等戶外運動很有必要。
3.3 體質優(yōu)良組與體質較差組學生的體育消費觀念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兩者的消費形式都以實物型體育消費為主,基本趨于一致,但消費水平差異較大。體質優(yōu)良組學生愿意把錢花在體育消費上,“花錢買健康”的觀念開始慢慢形成,而體質較差組學生更少的體育消費反映了他們對身體鍛煉的重視程度不夠,這也解釋了他們體質較差的一個原因。
[1] 陳衛(wèi)華.大學生體質與體育生活方式相互關系[J].體育學刊,2007,14(8):88-91.
[2] 何建文.體育人口理論研究評述[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29(12):1617-1619.
[3] 劉述亮.獨生子女大學生群體的體育行為研究[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8,3.
book=17,ebook=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