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為本”探析*

      2010-08-15 00:43:01范惠瑩
      外語與翻譯 2010年4期
      關鍵詞:教育者以人為本思想

      范惠瑩

      (集美大學,福建 廈門 361021)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為本”探析*

      范惠瑩

      (集美大學,福建 廈門 361021)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從根本上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必須重視當前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在教育方式、教育機制和教育內容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形成人性化、層次化、平等化、個性化和人格化的教育觀念。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為本

      高校由于辦學規(guī)模迅速擴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著“短、平、快”的現(xiàn)象比較突出,過于追求套路化、形式化和速效化,忽視了學生個性的塑造和培養(yǎng),導致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缺失,在思想教育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很好地得到體現(xiàn)。如何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人才,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當務之急。

      最早提出以“以人為本”思想,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管仲。他在《管子.霸言》里提到“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為本,本治則國固,本亂則國危”。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有一句名言:“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前提”。要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關鍵要靠“以人為本”的教育,既包括德、智體、美、勞等幾方面的均衡發(fā)展,也包括個性的心理、性格、興趣、意志、氣質等方面的健全發(fā)展。人的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最核心的內容,就是不僅對學生要進行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更要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培養(yǎng),使學生學會尊重人格、尊重人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形成平等、自由、民主和社會公正的理念。既教學生“做事”,又教學生“做人”,包括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以及人自身的情感、意志、理性等方面的問題。兩者的結合才能形成完成的“以人為本”的教育。

      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不是以學生的“成才”作為根本,而是以完成招生計劃、教學計劃為根本。各校用統(tǒng)一的培養(yǎng)標準、統(tǒng)一的教育目標、統(tǒng)一的教育要求,大批量地生產著標準化的產品,忽視了學生的客觀差異性。各校關注的多是規(guī)模多大,學生多少。這種大批量、標準化的培養(yǎng)模式,只重視學生“做事”的教育,忽視了學生“做人”的教育;只注重學生智能結構的形成,忽略了學生品德結構和身心結構的形成,學生的自覺性、自主性和自為性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體現(xiàn),忽視了“人的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本質。體現(xiàn)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兩個異化:一是思想教育 (德育)政治化,將本屬思想或心理領域的問題上升到意識形態(tài)領域;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簡單化,只有政治教育,沒有思想教育[1]。

      大學生除了增長知識和才干的認知需求外,從心理學角度講,學生還希望自己的意志選擇和個性的張揚得到別人的尊重,自己的行為得到別人的贊許和認可,以使自己樹立自信心,既能獲得知識和技能,又能發(fā)展自身潛能和實現(xiàn)自我價值,這些需要依靠思想教育工作加以引導和糾正。此外,學生存在各種利益問題,既有物質方面的利益,如家庭的經濟困難、獎學金的評定,又有精神上的利益,如學習成績的優(yōu)劣、違紀處理、人際關系以及情感生活等。顯然,一旦學生的利益受到損害時,必須依靠思想教育工作加以協(xié)調或補償。這些都需要我們教育者以人的個性作為出發(fā)點,在教育過程中,不僅要把學生作為認知的主體,更重要、更本質的是要把學生作為生命體來對待。注重學生的獨立人格、精神風貌的養(yǎng)成,培養(yǎng)自信、自尊、自愛、自強的品格,這正是現(xiàn)代素質教育的核心,即力求發(fā)揮學生個性、“以人為本”的教育。

      由于在計劃經濟時代形成的思想教育工作機制的完善和穩(wěn)定性,使得整個機制在適應多元經濟和個性化教育方面存在明顯的滯后現(xiàn)象。分析其原因,就是我們的思想教育中忽視了大學生的心理特點、行為特征,缺乏對大學生思想觀念特點和教育接受機制的研究,采取了一種簡單的、粗線條的、短平快的方式進行。

      (一)在指導思想上,教育者處于絕對主導地位

      在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中,我們一直奉行“師道尊嚴”的準則,無論是在課堂上講授,還是平時的思想教育工作,特別注重教育者的主導作用,學生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狀態(tài),沒有讓學生進行觀察、思考、領悟并自覺運用,形成自我修養(yǎng),也就難以內化為他們的本領與品德,“知道為智,體道為德”[2]。在這個教育平臺上,教育者具有絕對的權威,憑著自己的教學或管理經驗,行使學校賦予的權力,以自己說了算的方式對學生進行“馴化”和說教,學生無法與老師進行平等對話,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無法進行雙向平等溝通,使教育教學過程變得死板、僵硬和被動,片面強調教育者的權威,難以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規(guī)范。

      (二)在教育方式上,以灌輸為主

      傳統(tǒng)的思想教育,用單調、刻板、封閉的灌輸方法,集體性地強迫學生接受一些既定的道德規(guī)范及相應的觀念,不管不顧學生的體會和認識,只注重形式化的過程,沒有考慮學生主體的接受程度如何,學生是否需要,把教育的單向對應當作合理的教育期望行為,忽視了大學生受教育的能動性、主動性和差異性,有意無意地將大學生視為接受政治思想觀念和價值倫理規(guī)范的容器,填充一些令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德育內容。這種灌輸式的教育,很難使學生做到知、信、行統(tǒng)一,容易導致所培養(yǎng)的學生缺乏社會正義感和個人責任心,缺乏道德分析和道德判斷能力。

      (三)教育機制上,實行“政工”負責制

      高校目前形成了教學任務屬于教師的業(yè)務,學生的教育管理屬政工人員的觀念,雖然高校也強調“三育人”,但實際上教師沒有思想教育和管理責任的定勢思維,認為把書教好,就是完成了育人的職責。在人才培養(yǎng)問題上界線相當清淅,老師負責傳授知識,政工負責思想教育。由于過于強調政工人員的職責,忽視每個教職工的職責,才會出現(xiàn)“課堂教育五天,抵不住周末兩天”的問題。實際上,在高校里,教學活動在高校育人活動中是最基本、最主要的工作,教師在這一工作中,擔任著主要的角色,教師對人生和學術等方面的認識與理解和日常言行舉止對學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四)教育內容上,重智輕德

      教育的本性是育人,是提高人的素質。但是,大學延續(xù)中學重智輕德應試教育的現(xiàn)象相當嚴重。實際上,學會做人是立身之本,是根本性的;掌握知識,學會做事,只是服務社會的一種手段,是工具性的。學生在校學習期間不單單要學習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不斷培養(yǎng)和提高各種綜合素質能力以適應社會。情商教育理論認為,人生成就智商最多占 20%,情商占 80%,如果忽視學生“做人”的培養(yǎng),就會導致學生片面發(fā)展,出現(xiàn)有文化但沒教養(yǎng),有目標但沒信仰,有青春但沒熱血,只重視現(xiàn)實,熱衷功利,忽視社會,關注物質,鄙視精神的問題[3]。

      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多的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在教育管理中更具人性化,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增強學生對學校的親和力,加強對學生的個性化培育,實現(xiàn)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展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人性化教育

      制定規(guī)章制度人性化。在制定和采取管理措施時,要有利于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更多的發(fā)言權,充分征求學生的意見,改變以往在制定有關制度方面,學生基本上處于被動、強制接受狀態(tài)。

      執(zhí)行規(guī)章制度人性化。學生是教育和引導的對象,對犯錯誤學生的處理,要寬嚴適度,既堅持原則,又富有人情味,不應采取簡單粗暴批評處罰的方法,要以教育、引導為主,批評處罰為輔,更不應小題大做。對后進生,不能冷嘲熱諷,而要多鼓勵,多幫助,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與學生一起共同分析錯誤的根源,得出正確的科學的結論。

      目標要求人性化。對學生的目標要求,不能脫離現(xiàn)實,要從以往注重政治、德育條目的灌輸向培養(yǎng)學生道德選擇和價值判斷能力轉變,培養(yǎng)社會公德,讓學生學會自我判斷。在人生價值教育上,要讓學生把追求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統(tǒng)一起來,讓學生知道對社會貢獻的有無、大小是衡量人生價值的重要尺度,但又不是唯一的尺度。教育學生在貢獻和索取的關系上,要提倡自覺奉獻精神,但不要否定個人利益和必要的索取,要正確地處理好貢獻與索取、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以使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更實際、更有基礎。

      (二 )層次化引導

      對學生教育管理要分層次有針對性地進行,既要注重學生集體面上的教育,又要注重個體的差異,分類指導,對于不同思想層次的學生應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標準,不要把所有學生框在同一個標準內。每一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特點,要給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自主的發(fā)展空間,讓他們發(fā)揮自身獨特的個性優(yōu)勢,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的環(huán)境,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摒棄那種無視個人需要的空洞說教。

      (三 )平等化溝通

      教育者在思想教育管理中要盡量站在與學生平等的立場上,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合法權益與合理要求,重視學生的合理化建議,傾聽學生的意見。任何事情都應做到公平、公正,對家庭經濟情況、學習成績、社會關系不同的學生,都要一視同仁,做到不偏袒、不包庇、不歧視。真誠相待,真正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使教育者與學生之間形成平等的良好互動關系,教育者才能真正成為他們心靈的開啟者和溝通者。

      (四 )個性化培養(yǎng)

      在教育管理中,要在規(guī)范要求前提下積極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特別是個人品格質量的培養(yǎng),對于不同氣質類型、不同性格特征、不同學習狀況、不同家庭基礎的學生,要根據(jù)他們的特點、愛好、追求、興趣,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培養(yǎng)和保護學生的獨立人格,發(fā)展他們的個性才能,對學生個人良好品德進行塑造,不能也不應搞千人一面孔。

      (五 )人格化影響

      教育者應以自身高尚的道德、超人的才情、深厚的學養(yǎng)積淀所形成的人格感召力影響和帶動學生。在學識方面,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自身的素質,增強學生的敬佩感;在為人處事方面,要公道正派,信任愛護學生,增強學生的信賴感;在平常的言行舉止中,要嚴以律已,時時處處表現(xiàn)出高尚的道德品質,增強學生的敬重感;要平等對待學生,與學生交朋友,做到平易近人,增強學生的親近感,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1]何順松,王紅松.以人為本: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EB/OL].http://www.univs.cn,2005-02-17.

      [2]李貴.高校德育應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教育哲學觀[J].學術探索,2003,(5).

      [3]田建國.樹立以人為本德育新觀念[N].光明日報,2004-03-18.

      2010-09-26

      范惠瑩 (1963-),男,副研究員。

      猜你喜歡
      教育者以人為本思想
      張慧萍:做有情懷、有溫度的教育者
      工會博覽(2023年1期)2023-02-11 11:57:46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華人時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思想與“劍”
      當代陜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人大建設(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語文教學應“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理念在幼兒園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7:20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課堂
      與兩位美國音樂教育者的對話——記于“2015中國音樂教育大會”
      道德教育者專長性的失落與重構
      探索(2013年4期)2013-07-24 08:56:42
      江西省| 夹江县| 乐至县| 哈尔滨市| 泗水县| 承德市| 博野县| 白沙| 和平区| 宿迁市| 卢湾区| 宜兰县| 宁城县| 武山县| 贡觉县| 方城县| 天津市| 焦作市| 封丘县| 云和县| 宁夏| 尼勒克县| 崇明县| 巢湖市| 株洲县| 临泽县| 苍山县| 江门市| 平远县| 韶关市| 临武县| 饶平县| 南充市| 宝山区| 商水县| 扶风县| 万载县| 北辰区| 玉林市| 广州市| 伊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