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蓓
(中國音樂學院)
論歌唱心理在聲樂教學中的重要性
◆陳 蓓
(中國音樂學院)
聲樂的學習過程不單單是聲音技巧的解決,它還涵蓋了聲音的藝術性,如歌曲情感的表達,歌唱的氣質(zhì),歌唱的興趣等,歌唱者所唱出的作品是否能感染聽眾,心理素質(zhì)是不可或缺的。學會用心靈歌唱是聲樂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如何正確培養(yǎng)學生的整體歌唱性和心理素質(zhì)使之能夠更好地改善和提高聲樂學習的動力是需要我們?nèi)ソ鉀Q的,而且在聲樂教學過程中也是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心理素質(zhì) 情感 歌唱氣質(zhì) 興趣
聲樂的學習,演唱過程是一門學問,它是一種集聲樂技術技巧,心理素質(zhì)、文化藝術修養(yǎng),高尚情操及人生歷源及體驗為一體的藝術學科,假使想在聲樂的道路上有所發(fā)展,聲音技術與技巧是主梁不可缺少的,但卻不是惟一的,關鍵之處在于是否能夠培養(yǎng)好歌唱者的心理素質(zhì),學會用心靈去歌唱,真正地把“唱”與“歌”有機結合起來,這在教學過程當中是很容易被忽視的,所以我們應當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這必將極大地改善和提高聲樂學習的動力。
我們常常聽說這樣的情況:有的學生在課堂上唱得很好,但一旦真正的上舞臺她便會聲音失去光澤,讓人聽起來覺得她很緊張,歌曲變得索然無味。這便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發(fā)揮失常,但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她為什么會緊張呢?這就和歌唱者的心理素質(zhì)有關系,心理緊張狀態(tài)是一種因某種或多種刺激所引起的高度調(diào)動人體的內(nèi)部潛力以對付這種刺激而心理的一種生理和心理上的應急變化,歌唱者平時的訓練主要體現(xiàn)為生理上的負擔,而演出、比賽時主要為心理上的負擔,當眾表演,心理負擔和精神壓力大,這就要求歌唱者必須要注意力高度集中,投入創(chuàng)歌曲的意境中去,用心靈歌唱,俗語常說:“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忘我的境界?!备璩幸彩且粯拥牡览?所以情感投入才能做到以“心”歌唱以“情”帶聲。達到理想的歌唱狀態(tài)才能把平時的能力很好地展現(xiàn)出來。
興趣是人們對于事物的特殊的認識傾向,人們對于某活動的傾向就是愛好。一個從事聲樂藝術的人首先要喜愛音樂,這并不只是單純的喜歡聽、喜歡看而是同時關心了解音樂有關信息和聲樂藝術事業(yè)的發(fā)展,是對聲樂藝術的一種興趣的情愫所在。例如,有的人喜歡引吭高歌不懼怕人多,覺得唱歌就是他的生命,無論走到哪或者干什么都會熱心于歌唱事業(yè),我們說這便是對聲樂的興趣所在,它在人的生活和日常活動中有著重大的意義,是獲取知識,提高修養(yǎng),開闊眼界的重要來源動力。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痹诼晿方虒W過程中它同樣適用,有的學生從一開始學習聲樂就對它有一種懼怕心理,不熱愛,無論老師怎樣教他還是被聲音所駕馭,音樂似乎永遠走不進他的心靈,從聲樂的學習過程中找不出一點樂趣,反而覺得學習聲樂是一種痛苦,是一種壓力,為了應付而學。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遇到這種情況,首先,為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的內(nèi)容就要深淺適當,難易適中,而且是學生經(jīng)過一定的努力所能掌握的。其次,聲樂老師充滿感情的示范演唱,也能夠以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喚醒學生的內(nèi)心音樂欲望,從而轉(zhuǎn)化成學生學習聲樂的動力,近一步提高聲樂技術。再次,聲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對取得進步的學生予以肯定和表揚,對表現(xiàn)不好的要給予鼓勵,及時糾正其學習態(tài)度。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引起歌唱欲望,使單單的聲音技巧的歌唱上升到情感的歌唱中,進而用心靈歌唱,將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教學與歌唱效果。
情感表達是歌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歌唱時要有心理的思想準備,要有非常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有良好的歌唱狀態(tài)才能更好地融入到作品中來用心靈歌唱,否則是唱不好的。例如,在 20世紀華人音樂經(jīng)典作品《漁光曲》中,描繪了舊中國漁民的困苦生活和漁村破敗的凄涼景象:“捕魚人兒世世窮,爺爺留下的破魚網(wǎng),小心再靠它過一冬”這句詞中歌唱者應用心靈去感受捕魚人被壓迫的艱辛,這樣唱出的作品便會感人至深,仿佛看到了舊社會的陰暗及人生的不公平。再如,《黃河怨》中“鬼子啊你這樣沒心肝,寶貝啊,你死得這樣慘……”當一個人用心“想”到此場景時,便會忘記了聲音技巧的所在而是在真正地吟誦一個痛失親人的人的內(nèi)心凄慘,如果加入了“心靈”歌唱,觀眾都會為之動容,這便是聲樂藝術的最高境界。有“靈魂”的音樂感動自己,感染他人,所以,歌唱者在歌唱過程中要學會用心靈去歌唱,這樣的活,才能夠聲情并茂,給人以聽覺上的享受。
在聲樂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應選擇健康,積極向上,優(yōu)美,有較高訓練價值的教材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品質(zhì)。其次,要隨著學生年級的增高,情感內(nèi)容不斷豐富,開始拓展作品內(nèi)容。再次,要引發(fā)學生進行積極的思維,使學生上課時處于興奮的歌唱狀態(tài),多注意情感的培養(yǎng)。
心靈歌唱不僅需要聲樂技巧和情感投入,還需要歌唱者具備一定的歌唱氣質(zhì)。歌唱氣質(zhì)是一個人優(yōu)良品質(zhì),豐富內(nèi)涵,高尚情操,卓越學習及良好教養(yǎng)的自然流露,如果心是“空”的就不能夠達到心靈歌唱的最終目的。孟子曾對“大丈夫”的氣質(zhì)提出了這樣的要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我們應當從中吸取優(yōu)良之處,培養(yǎng)自己的歌唱氣質(zhì),讓心靈豐滿,我們在觀看演唱會或聽錄音時,往往感愛到同一首聲樂作品由不同的人演唱,效果也不相同,這也便和歌唱者的藝術氣質(zhì)有關,有的歌唱者雖然在演唱過程中也用“心靈”投入感情,但給人感覺趨于平淡,缺乏激情與感染力。不能突出高潮,表現(xiàn)作品時不夠大膽,所以歌唱者一定要豐富自己的學識,激發(fā)演唱的激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根據(jù)學生的氣質(zhì)特點,積極引導。一方面,要引導學生沉著穩(wěn)重、細心勤懇的學習態(tài)度,另一方面,要在教材上給予更新,因時因勢地幫助學生學會用心靈歌唱。這樣,心靈歌唱的意義才會更加突顯,聲樂的進步也會顯而易見。
歌唱中心靈的感應來自想象,亞里士多德談到“一切可想象的東西,在本質(zhì)上是記憶的東西?!敝挥醒莩c想象相互滲透才能在演唱過程中走“心”而唱,而如果一個人腦中空白,任何映象都沒有,他們的想象便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這樣演出的歌曲便味同嚼蠟,常言道:“站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歌唱中只有通過腦中歌詞的印象映射到心靈上,才能使自己真正投入歌唱作品中。有一位音樂名家曾說:“好的歌聲不是靠特別嘹亮、雄壯來把人怔住,也不靠五顏六色吸引人們傾聽,而是像一股清澈見底的溪水,涌涌細流,像輕清委婉的飛燕,喃喃細語,親切委婉地一聲聲啼唱,以掀動一些渴求以更多的內(nèi)涵的歌聲撫慰自己聽眾的心靈?!睆闹形覀兛梢泽w會到心靈的歌唱能把人帶到藝術想象的深處,感人至深。例如,《鐵蹄下的歌女》中“我們到處賣唱,我們到處獻舞……”要把自己想象成舊社會的歌女,沒有自由,陪人歡笑,此時歌者就是那個歌女,只有這樣演唱才能把歌曲唱得入神,還能使聽眾引起共鳴,達到心靈上的共振。一首歌好比是一首詩,一幅畫,例如,《情深誼長》中的“五彩云霞空中飄,天上飛來金絲鳥”這種詩情畫意的想象,是抒發(fā)對紅軍無限熱愛之情的,觸景生情,情由心生,沒有景就沒有情,沒有情就沒有藝術表演,只有用心去體味去感受才能唱出悠美動聽的歌聲。這就要求聲樂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開闊視野,豐富和充實主觀見解,把別人的經(jīng)驗,書中的知識成為自己活生生的知識。歌唱發(fā)聲想像力越豐富越生動具體,理解就會越深,心靈才能與歌唱有效配合,技能掌握就會越快越牢固。
綜上所述,聲樂學習過程是一個漫長無止境的過程,俗話說:“藝高人膽大”,高度的聲樂技能及感染力可以使歌唱者產(chǎn)生強烈的歌唱愿望,用心靈歌唱才能使整個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運用心靈的感應、面部、形體、言語、聲音、表情、手段表達出歌曲真實、生動的情感,這樣唱出的歌才能受到觀眾的喜愛。
熱愛聲樂藝術,學會用心靈去歌唱,必將使歌唱者在聲樂學習中取得意想不到的飛躍,也將會在聲樂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為我國的聲樂藝術做出貢獻,錦上添花!
[1]鄒長海.聲樂藝術心理學.人民音樂看,2001,(05).
[2]徐行效.聲樂心理學.科學出版社,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