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宗能譚周榮郭旭霞王艷瓊
(1.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 柳州 545006;2.廣西體育局江南訓練基地 南寧 530031;3.廣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桂林 541004)
HUANG Zongneng,et al.
(Lin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Liuzhou,Guangxi)
生化指標在舉重運動員身體機能綜合評定中的運用
——以男子56kg級舉重冠軍李爭為例
黃宗能1譚周榮2郭旭霞3王艷瓊3
(1.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 柳州 545006;2.廣西體育局江南訓練基地 南寧 530031;3.廣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桂林 541004)
分別在2006年世錦賽、2007年世錦賽、2008年奧運會三個賽季集訓期間對我國優(yōu)秀男子56kg級舉重運動員李爭進行三個訓練階段血紅蛋白、血清肌酸激酶、血尿素等6項生化指標的跟蹤測試,以賽前一個月測得的各生化指標進行身體機能的綜合評定;同時進行個人縱向比較,得出個人化競技狀態(tài)的生化指標監(jiān)控。結果發(fā)現(xiàn):(1)各指標均在正常范圍之內,但血清睪酮/血清皮質醇值低時,機能狀態(tài)好,比值高時,機能狀態(tài)下降;(2)血紅蛋白、血清睪酮、血清皮質醇三項指標可作為監(jiān)測李爭個人競技狀態(tài)的有效指標;血尿素及血清睪酮/皮質醇值可作為保障訓練合理性的有效指標;血清肌酸激酶可作為力量訓練及大強度訓練的不定期檢測指標。
優(yōu)秀男子舉重運動員;生化指標;賽前;身體機能
運動員經過系統(tǒng)的運動訓練后,身體機能水平會有所提高,但賽前運動員的身體機能狀態(tài),是決定運動員在比賽中能否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重要因素之一。男子舉重競爭日趨激烈,運動員要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勝,在賽前加強機能評定、合理控制訓練負荷以確保運動員以最佳機能狀態(tài)參加比賽是非常必要的。采用血紅蛋白(HB)、血清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血清睪酮(T)、血清皮質醇(C)、血清睪酮/血清皮質醇 (T/C)值等生化指標可以綜合評定運動員賽前機能狀態(tài)[1]。目前,用這些指標評定運動員運動負荷及身體機能狀態(tài)在不同項目中的應用研究報道很多,但其指標在舉重運動員賽前機能綜合評定及個人縱向比較方面,尤其在高水平運動員上的相關研究報道較少。本文以這些生化指標來評價我國優(yōu)秀舉重運動員李爭2006年世錦賽、2007年世錦賽、2008年奧運會三個賽季賽前身體機能狀態(tài),并進行個人縱向比較,得出個人化競技狀態(tài)的生化指標監(jiān)控,擬為其他優(yōu)秀舉重運動員的身體機能綜合評定和個人化生化指標的監(jiān)控提供參考。
1.1 研究對象
實驗對象為我國優(yōu)秀男子56kg級舉重運動員李爭,基本情況為:體重61kg;身高1.54m;訓練年限11年;專項成績:2006年世錦賽冠軍;2007年世錦賽抓舉第一,總成績第二;2008年奧運會預賽第二;長期進行平均每周5~6天的訓練。
1.2 研究方法
1.2.1 實驗設計
本研究選定的生化指標為:血紅蛋白、血清肌酸激酶、血尿素、血清睪酮、血清皮質醇、血清睪酮/皮質醇值。
根據(jù)李爭的訓練周期安排,進行3年訓練階段的生化指標跟蹤測試和監(jiān)控,每周星期一清晨測試HB、CK、BU等值,并連續(xù)監(jiān)控2006年世錦賽、2007年世錦賽、2008年奧運會3個集訓期間賽前1個月的各指標。為了排除傷病對運動員身體機能的影響,實驗安排在日常訓練中進行,但傷病期間不做任何實驗。
1.2.2 樣本的采集
每周星期一清晨,采2mL肘靜脈血,20μL動脈化耳垂血,分別置于肝素抗凝的試管內。樣本迅速37℃血清皮質醇水浴、離心,提取血清,并置于-5℃保存待測。每次抽血前,均進行體質檢查,確定無心、肝、腎、肺等器質性病變和遺傳病史。實驗前均征得受試者本人同意。1.2.3 生化指標的測定
血紅蛋白-氰化高鐵法;血清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偶聯(lián)試劑盒法;血尿素-脲酶法;血清睪酮和皮質醇-放免法。
1.3 統(tǒng)計處理
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每項指標進行三訓練階段賽前1個月的縱向比較,數(shù)據(jù)以±SD表示,采用獨立樣本 T檢驗和spearman相關分析。
2.1 李爭三賽季賽前 1個月的 HB、CK、BU、T、C指標的比較
從表1可知,三賽季賽前1個月 HB水平有下降趨勢,其中2006年賽季與2007年賽季的基本一致,2008年賽季的有所下降。經 T檢驗,2006、2007與2008的HB有顯著性差異(P<0.05,表1)。CK、BU、T總體均為“M”走勢,但無顯著性差異。三賽季賽前1個月C水平依次下降,但也不具有顯著性差異。T/C值則與C值相反,為依次上升,有顯著性差異(P<0.05,表1)。
2.2 各生化指標與成績、運動能力的相關性顯示
從表2可知,2006、2007世錦賽賽前1個月血紅蛋白與血清睪酮/皮質醇水平與比賽成績顯著正相關性。
3.1 各項生化指標的比較分析
3.1.1 血紅蛋白
國內外對舉重運動員 HB變化的報道較多,且研究結果大體一致。主要結論是:運動員于大負荷階段HB有所下降。賽前階段運動員個體HB的相對高低,可判定運動員的身體機能是否完全恢復,以預示在比賽中能否獲得好成績[2,3]。HB上升說明運動員的機能改善,競技狀態(tài)得到提高,正是身體機能狀態(tài)的最佳期;HB下降說明該運動員運動狀態(tài)下降,調整期未能有效地將運動員的良好競技狀態(tài)表現(xiàn)出來。國家男子舉重隊2006~2008年 HB水平為(153.9±9.5)g/L,范圍為 122~199 g/L[4]。李爭三賽季的賽前1個月 HB在145.5~159g/L,比以上要高一些(見表1),結合在2006世錦賽取得了冠軍,在2007世錦賽也取得了挺舉第一的好成績,說明此時李爭的身體機能恢復,機能狀態(tài)最佳,運動能力最好。李爭HB在159g/L時,發(fā)揮出最佳身體機能狀態(tài)的原因可能是:李爭的有氧代謝能力較好。舉量運動是以無氧代謝為主混合供能的運動項目,有氧代謝能力直接影響優(yōu)秀舉重運動員的無氧代謝水平,無氧代謝能力依賴有氧代謝水平的提高而發(fā)展。提高有氧代謝能力是鞏固和發(fā)展無氧代謝系統(tǒng)和高能磷酸化系統(tǒng)的前提條件[5]。2008奧運會成績不佳,這時HB含量下降到(149.5±4.51)g/L,也提示HB能正確評定李爭的運動能力,且HB與比賽成績有正相關性(見表2)。
3.1.2 血清肌酸激酶
血清CK值是評定肌肉承受刺激和了解骨骼肌微細損傷及其適應與恢復的重要敏感的生化指標[6]。定期檢測CK活性,能使教練員掌握肌肉對訓練負荷的適應水平和技能狀態(tài),以確保科學訓練和安排好各類比賽。對于以發(fā)展力量和爆發(fā)力為主的舉重項目來說,CK值高低的監(jiān)控意義尤其重大。一般認為,大強度舉重訓練對運動員CK活性的變化產生顯著影響,隨著運動員對強度刺激適應能力的提高,CK活性下降[2]。也就是說,血清CK值是機體內對運動訓練強度重要敏感的生化指標之一[7]。同時CK活性也是賽前進行機能評定的一項重要指標,在賽前必須使運動員的血清CK值調整到一個適宜的水平,這樣才能使運動員在比賽時表現(xiàn)出良好的競技狀態(tài)[7]。CK常與HB結合使用,良好狀態(tài)是,HB值逐漸上升,CK活性逐漸下降[1]。李爭的 HB先穩(wěn)定后下降,CK活性下降再恢復。2006年賽季CK值最高,但 HB較高(見表1),提示2006年賽季運動強度較大,有肌肉疲勞的可能。2008年賽季 HB最低,CK值較高,提示李爭2008奧運會肌肉疲勞的可能性較大。李爭三賽季賽前1個月的CK值在226~268 mmol/L,而趙鵬等[4]的研究表明:國家男子舉重隊2006~2008年CK水平為(460.4±354.6)mmol/L,范圍為 41~11052 mmol/L。本實驗與趙鵬的研究不一致,但與馮連世[1]所研究的結論相符合,提示CK這一指標可以對舉重運動員的訓練進行量化。
3.1.3 血尿素
血尿素是評定運動員機能的靈敏的生化指標之一,也是評定訓練后身體恢復狀況的良好指標。當運動負荷的時間超過30min時,BU水平明顯上升。短時間運動時,BU變化不明顯[1,8]。在運動強度和運動量這兩個因素中,BU變化幅度對運動量更為敏感,次日晨起B(yǎng)U值恢復也較慢。BU升高的主要原因有:①體內蛋白質代謝旺盛,尿素生成增多;②長時間大強度運動,肌肉中AT P不能迅速合成時,生成的AMP在肌肉中脫氨基轉化為尿素增多;③長時間大強度運動時腎臟供血量減少,功能下降,使BU的清除速度減慢[1];④與運動員機能狀態(tài)有關,當運動員機能狀態(tài)好時,完成定量負荷,BU生成減少;反之,當運動員機能狀態(tài)欠佳,適應性差時,則尿素生成增多。另外,高蛋白飲食或控體重等因素都可能使BU的安靜值升高。因此,在評定時應考慮到這些因素,并結合其他指標進行綜合分析。趙鵬等[4]的研究表明國家男子舉重隊2006~2008年BU水平為(6.20±1.23)mmol/L,范圍為2.12~11.19 mmol/L。李爭BU水平在5.20~5.80mmol/L,在馮連世[1]研究結果的正常范圍之內,但與趙鵬的研究結果不符。
3.1.4 血清睪酮、血清皮質醇和血清睪酮/皮質醇
在運動訓練中,尤其是對運動成績的影響中,雄激素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測定運動員的血清睪酮有著重要意義。T是評定舉重運動員身體機能狀態(tài)的重要指標。一般來說,身體機能良好時,舉重運動員T水平變化不大或有升高的趨勢。而在疲勞、過度訓練或機能狀態(tài)不好時,T水平會下降。C進行機能評定,常與T、BU、CK配合使用。在人體內,T是促進蛋白質合成,有利于運動能力提高的激素。而C減少蛋白質合成,降低運動能力的激素。趙鵬[4]等的研究表明國家男子舉重隊2006~2008年 T水平為(611.90±153.69)μd/dl,范圍為 151.17~1351μd/dL。國家男子舉重隊2006~2008年C水平為(14.2±4.08)μd/dL,范圍為0.11~26.25 ud/dL。T水平在571.15~579.25μd/dL,比趙鵬的研究的低一些。C水平在10.71~4.62μd/dL,與馮連世[1]等人 C水平在10 μg/dL以下運動員的機能狀態(tài)好的結論不一致。T/C的比值反映了運動員體內蛋白質合成代謝與分解代謝的平衡狀態(tài),是目前公認的評定和監(jiān)測過度訓練疲勞恢復狀況的最靈敏指標[4]。T/C比值高時,是機能狀態(tài)好,對運動負荷適應的表現(xiàn)[5],當身體疲勞或對負荷不適應時其比值下降[9]。本文研究結果中,T/C依次上升,但機能狀態(tài)依次下降,與洪雷[9,10]研究結果相矛盾。
3.2 生化指標的綜合評定及與運動能力、成績的相關性分析
三賽季賽前1個月的各指標值都較高于正常參考值,均沒有超出馮連世[1]等報道的我國優(yōu)秀舉重運動員參考范圍。三賽季相比,2006賽季的 HB、CK、T、C最高,T/C值最低,BU較低(見表1)。HB含量高,說明結合氧量多,但不能認為越高越好。有效降低CK值可減少肌肉疲勞,有利于創(chuàng)造好的運動成績[1]。BU變化幅度對運動量更為敏感,運動量越大,BU增加越明顯。身體機能良好時,舉重運動員T水平變化不大或有升高的趨勢。提示2006年賽季賽前運動能力較好,運動量適中,身體對訓練安排是適應的,身體機能良好,未出現(xiàn)疲勞癥狀,恢復較好。2006年世錦賽舉重冠軍,這一比賽結果也證明了這一點。但CK最高,有骨骼肌細微損傷的可能。李爭的 T/C值最低,與其它大多數(shù)的研究相矛盾,表現(xiàn)在:T/C值低時,機能狀態(tài)好,T/C值高時,機能狀態(tài)不太好。2007賽季CK、BU、T最低,C較低,HB仍最高,提示2007年賽前身體對訓練安排是適應的,運動能力較好,但Bu最低,說明身體還可承受較大的運動量,運動量安排不夠合理,運動量較小,總體上身體機能良好,但沒有大的提高。2008賽季,T/C值、BU最高,HB含量下降,HB下降說明了運動員運動狀態(tài)下降[5],BU升高表明運動量過大,身體有疲勞的癥兆??傊?從本研究的監(jiān)控結果看,2006年世錦賽賽前訓練期的訓練負荷安排比較理想,2007年世錦賽賽前訓練的訓練負荷較小,2008奧運會賽前訓練負荷較大,結合李爭三次取得的成績,賽前訓練與調控是成功的。
3.3 李爭個性化競技狀態(tài)與生化指標的比較分析
根據(jù)實驗結果,李爭在良好競技狀態(tài)出現(xiàn)時,HB、T/C指標均顯示出良好水平。2006賽季、2007賽季賽前1個月的HB、T/C較高,表現(xiàn)良好的機能狀態(tài)。而2008賽季這2個指標值降低,表現(xiàn)為機能狀態(tài)不佳。這與2006-2008所取得的運動成績相符合。因此這2項指標可作為李爭對競技狀態(tài)的個性化定期監(jiān)測指標。2008年賽季BU值最高,T/C值也高,反映出身體機能狀態(tài)不佳,與2008奧運會所取得的運動成績相符合。因此,BU、T/C值可在整個訓練中作定期檢查,以保障運動員在訓練周期中不同階段訓練量及強度的合理性。而CK在運動員良好競技狀態(tài)時并未表現(xiàn)出其有效性,但可在整個訓練中作不定期檢查,以監(jiān)控運動員在訓練周期中的不同階段力量訓練及大強度訓練。
4.1 采用HB、T/C指標可以作為評定李爭機能狀態(tài)水平提高的定量指標。T/C值低時,機能狀態(tài)好,T/C值高時,機能狀態(tài)下降。
4.2 采用個人縱向比較法,避免了個體差異帶來的結果不準確性,可以確定出李爭個人機能水平最佳時的HB為159g/L、T/C值為0.05。這也為我國其他優(yōu)秀舉重運動員提供參考。
4.3 三賽季賽前1個月的生化指標都與個人成績進行了相關性分析,血紅蛋白、血清睪酮/皮質醇的值與運動成績密切相關。
4.4 在個人化競技狀態(tài)的生化指標監(jiān)控方面:HB、T、C三項指標為李爭監(jiān)測競技狀態(tài)的有效指標。
1 馮連世,馮美云,馮煒權主編.優(yōu)秀運動員身體機能評定方法[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7
2 張麗芳,周越等.血紅蛋白和BU指標在運動員機能評定中的比較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2(2):12-13
3 顧建仁,邵慧秋,馬勝.大強度舉重訓練隊女運動員CK、BU、HB指標的影響[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4.12
4 趙鵬,李清正,路瑛麗.備戰(zhàn)2008年奧運會國家男子舉重隊運動員亞高原訓練效果評價[J].體育科研,2008(6)
5 谷忠德,李珊秀,張盛榮,等.優(yōu)秀舉重運動員有氧代謝能力對無氧代謝能力影響的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1999(1):21-26
6 許豪文.肌酸激酶和運動員的機能評定[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1987,6(3):164-167
7 關北光,張賢松,謝海峰.第28屆奧運會自行車選手張俊英賽前血清肌酸激酶分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31(3):87-89
8 謝敏豪.專項訓練、運動能力與血激素水平的關系[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1993,12(1):7-13
9 洪雷,郭子淵,等.國家男子舉重隊賽前訓練期生化參數(shù)分析[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04,23(6):669-670
10 魏煒,燕曉妮.對我國優(yōu)秀男子舉重運動員高原訓練期運動負荷及機能狀態(tài)的生化評定[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30(3):354-355
A Using Study on Biochemical Indicators Monitoring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Bodily Functions in Weightlifters in China before G ame——Taking 56kg men’s Weightlifting Champion Lizheng as an Example
In this paper,Taking Hemoglobin,Serum Creatine Kinase,Blood Urea,Serum Testosterone,Serum Cortisol,Serum Testosterone/Serum Cortisol as the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The elite men 56kg weightlifter Li Zheng was conducted the three follow-up biochemical testing of the training phase during the three seasons which include the 2006 World Championships、the 2007 World Championships and the 2008 Olympic Games training camp.To carried out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bodily functions,according to biochemical parameters measured before a month of the matches;and to come biochemical indicators monitoring of individuals,games,according to Longitudinal comparison of individuals.The results showed that:(1)The Li Zheng′s indicators are within the normal range,but when the ratio of Serum Testosterone and Serum Cortisol is low,the function of the state is good;and when the ratio is high,the function of a state decline.(2)Hemoglobin,Serum Testosterone and Serum Cortisol can be took as Li Zheng′s effective indicators which monitor game;Blood Urea and T/C can be took as effective indicators which protect the reasonableness of training;Serum Creatine Kinase can be took as an aperiodic indicator which monitors high-intensity training and strength training.
elite male weightlifters;biochemical data;before game;bodily functions
HUANG Zongneng,et al.
(Lin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Liuzhou,Guangxi)
黃宗能(1974-),男,廣西融安人,講師,教育學學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及體育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