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延生(淮陰工學院人文學院, 江蘇 淮安223003)
《大一女生》的現(xiàn)代性解讀
□吳延生(淮陰工學院人文學院, 江蘇 淮安223003)
當代小說 秦文君 校園題材 藝術特色 現(xiàn)代性解讀
新時期以來的大學校園小說是小說園林中的盆景。要想長成參天大樹,需要眾多作家和批評家的共同努力。以寫作中小學校園小說聞名的秦文君,首次把目光聚焦于美麗的大學校園?!洞笠慌返膶徝纼r值觀對現(xiàn)代大學生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文章從個性特異的女性形象塑造、視點特意的敘述方式選用、魅力特殊的抒情語言表述等方面,探討《大一女生》的藝術特色,以帶動對秦文君校園小說的現(xiàn)代性觀照,不斷挖掘其深層次的價值。
隨著新時期反映大學校園生活的小說相繼問世,大學校園小說創(chuàng)作的生機漸漸顯現(xiàn)。在如《大學之林》、《大學時代》、《大學紀事》等等文本中,或書寫青春理想,或表現(xiàn)轉型期大學校園的困境……從不同側面掃描新時期以來大學校園的眾生相。有趣的是在這一撥文本中,有些文本獨自地聚焦于大學校園的女大學生群體,更為有趣的是這一撥作家竟都為女性,從較早反映新時期女大學生生活的《夏》(1980年)的作者張抗抗、《女大學生宿舍》(1982年)的作者喻杉,到《女大學生》(1989年)的作者阿真、《北大女生》(2003年)的作者郵亭、《中戲女生》(2003年)的作者王梅等,她們或親歷、或體驗、或感悟、或洞察、或敏感,以女性獨特的視角、獨特的眼光、獨特的情感,透視女大學生們的獨特的生活。這里要特別提出的以創(chuàng)作兒童文學聞名的著名女作家秦文君,在塑造了一大批校園里的小學生、中學生形象后,于2003年發(fā)表了長篇小說《大一女生》,把故事安置在美麗純潔的大學校園。它是喻杉《女大學生宿舍》的延續(xù)。但秦文君選取愛情這一特殊視窗,洞察當今女大學生的戀愛心理、情感世界、價值理念,實際上是作者的藝術審美追求在當今社會的清晰投影,表現(xiàn)了作者對自然的獨特的觀照、對人生獨特的感悟、對社會獨到的理解。
創(chuàng)作主體對客體的認識判斷、愛憎好惡,對主題的思考凝練、開掘提升,都會聚焦投影到人物形象上,所以塑造好人物形象就成為作家的首要任務。有經(jīng)驗的作家更會注意人物形象的“這一個”。喻杉筆下的《女大學生宿舍》寫了上世紀80年代初考取武漢某大學中文系入住305宿舍的夏雨、駱雪、宋歌、辛甘、匡筐“五朵金花”們的青春理想、激情詩意的生活,但集中寫了遭遇獨特、富有個性的匡筐;秦文君《大一女生》寫了上世紀90年代初考取南方一座外語學院學德語的某宿舍的顧京、童無忌、羅湘湘、寧歌、筱筠、菱子“六姐妹”的學習、生活、情感的故事,但典型凸顯了菱子的特殊的身世、特別的經(jīng)歷、特異的個性。菱子出生在浙江的水鄉(xiāng),“在我出生前父親死了,在我出生的第二天,母親也死了”,“我一直跟著祖母生活著,但她不喜歡我,我也不喜歡她?!奔依镓毟F到只能靠年邁的祖母賣香紙香燭維持。菱子在“又冷又清”的家度過了小學、初中、高中,然而高考“超過了分數(shù)線幾分,但沒錄取”,原來銀行行長做了手腳。菱子不得不進了“又清又冷”的補習班。在沒有疼愛、缺少關愛的境遇中,養(yǎng)成了她的自卑但不自棄,貧窮但不示弱,平凡但不平庸,服氣不服輸、自立自尊、堅強倔強的個性。這里,想起李建軍評路遙小說時說過的一段話:“他并不怨天尤人地渲染苦難,并不單純地寫苦難本身,而是通過苦難來寫人的人格尊嚴、道德激情,面對苦難的不屈的精神力量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內(nèi)在熱情?!雹偾匚木螄L不是這樣呢,她筆下的菱子從不需要別人的同情、憐憫,以超乎常人的忍耐和韌性,甩開他人的冷漠和白眼,堅實地走自己的路。這里,“女作家對生命話語的詩學狀態(tài)不但表達了生命的困境與艱苦,更著重闡述了如何擺脫生命的磨難與迷惘。”②經(jīng)過痛苦的復讀,菱子終于以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南方一所外國語學院。入學報到的那天,獨自一人帶著簡單的行李坐了三十來個小時的火車到校。這一舉動驚得室友們大呼小叫,“天?。∧阏嬗赂野。 币驗榱庾邮俏ㄒ粵]有親友陪送的同學。在她們看來外表柔弱的姑娘哪來的“勇敢”?中秋之夜的“炒田螺事件”,她力挽自尊。體育課“球鞋事件”,她委屈不委靡。希望工程義演會上,自己“身上竟一分錢也沒有”,卻把心愛的鋼筆捐出。為了飯菜票,去打工做“牛奶使者”。這一點和《女大學生宿舍》中的匡筐的勤工儉學是類似的。這些充分說明菱子具備自立、自強、自尊、善良的個性。在學業(yè)上,她勤學、好學,還利用課余時間學書法、篆刻,參加學校廣播站做播音、編輯。菱子的樂于吃苦的精神,實際上是作者在黑龍江北大荒幾年“上山下鄉(xiāng)”生活的投影;也表現(xiàn)了作家對筆下人物價值的認同。秦文君在肯定人的自然生命的前提下,更重視生命的精神價值,并認為只有后者才是生命的本質?!霸谂越?jīng)驗與對女性價值的體認這兩個因素中,對女性價值的體認起著主導性的作用,它決定了小說中的女性人物以何種方式存在以及從什么樣的角度來表現(xiàn)女性經(jīng)驗?!雹墼趷矍樯?,高中的同學現(xiàn)已在北京某外語學院的楊翊,大學時的古維列,都在追求她,一個溫暖,一個富有。但處境獨特,堅信“他深愛我,我深愛他”的原則讓菱子拒絕了他們。后來大學里的校友柳舫與她相識,陰差陽錯地交往,菱子誤以為就是她深愛的人,拼命追求,當?shù)弥硱鄣木故峭业念櫨庾优计鹱詺⒌哪铑^。這些又反映了菱子的固執(zhí)和脆弱。作者正是以人性的視角立體地透視菱子的個性層面——“求真”,而沒有機械地、平面地、平板地刻畫人物,作者借助獨白和畫龍點睛的議論,把人物逼近真實、推向現(xiàn)實?!芭骷矣绕渖朴趯⑴魅斯旁诶硐肱c現(xiàn)實的沖突焦點之上,把多種情感交織在一起,撕扯著人物的內(nèi)心。大量的內(nèi)心獨白、隨感式議論不僅使敘事、抒情與議論達到了和諧統(tǒng)一,而且使得女性人物能直接表露自己的情感?!雹芰庾拥钠此赖摹扒笳妗?,這應該是作者感悟生活的觸發(fā),意在引起當代大學生特別是女性大學生們咀嚼思考:究竟什么是愛情?如何追求愛情?
在小說創(chuàng)作中,視點或視角選擇的準確性往往取決于作家藝術構思的深刻性。這樣的藝術深度,常常跟作家選擇的審美視角有密切的關系。因為作家對生活的藝術穿透力和表現(xiàn)力,總是與作家探尋生活的審美視角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獨特的審美視角是創(chuàng)作主體作出藝術開掘的必要手段,而這一審美視角必須由作家的主體意識來把握。秦文君在《大一女生》中選取筆下的人物的視點去觀察世界、透視生活的內(nèi)視角的敘述方式?!坝捎凇摇囊暯强梢陨钊氲綌⑹稣叩男睦淼讓?,揭示出變化無常的心理活動,所以作家可以盡情地對人物的生存心理進行全方位的主體透視,從而把作品的心理深度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雹萃ㄆ捎玫谝蝗朔Q菱子講述故事,簡略交代自己身世、高考落榜、補習,重點寫進入大學后的生活:報到、六姐妹相處、炒田螺事件、體育課球鞋事件、勤工儉學、校廣播站播音兼編輯。尤以幾次情感磨煉為主,表現(xiàn)了菱子的情感心理受挫及其感悟。這種“我”的心理視角的選用,既有效地打破了傳統(tǒng)小說層層敘事的邏輯規(guī)范,又為小說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厚的意蘊含量。但這種內(nèi)視角的局限又是顯然的。作家為了克服內(nèi)視角除“我”以外的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不能直接書寫的不足,有時作為敘述人身份出現(xiàn)的作者會悄然躍出,從外部把小說的某些內(nèi)容描述給讀者看。外視角有時作為人物內(nèi)視角跳躍、轉換、交迭過程中的中介,起著調節(jié)的作用。愈是內(nèi)視角變化多端,就愈需要外視角去觀照,由此來顯示作家刻畫人物和駕馭題材的藝術才能。這在有時就出現(xiàn)了“雙視點”的敘述方式。如菱子的感情挫折,由作者的某些敘述帶給廣大讀者尤其是青年大學生以更多的感慨和啟發(fā)。所以,“作品敘述的人稱一定程度上說明作者的敘述態(tài)度,而敘述態(tài)度決定和反映作者灌注在作品里的敘事情感?!雹抻秩纾骸巴瑢嬍业牧矣押芸斓亟Y束了自開學初形成的吃飯上學都是‘六人行’的習慣——‘六人行’畢竟太不方便了,況且‘私人空間’和能互相說悄悄話的密友對于十七八歲的女孩子是那么重要!”這些不僅是客觀的敘述,也包含了敘述者對同學心情的理解,從而拉近了敘述者同人物以及讀者的距離。接下來又很快將敘述視角從敘述人切換到人物,“于是我們便開始單獨尋找最適合自己的partner”。“敘述視角從敘述人切換到人物,是從客觀的介紹性的口吻向主觀的情感性的口吻的切換,必然使小說帶有比較強烈的情感色彩,形成小說的抒情性特征?!雹咴u論者的話語,道出了寫作者的苦心。
作為創(chuàng)作兒童文學的女性作家,秦文君具有天真和純情的一面,她以詩人的氣質和散文家的文筆創(chuàng)作兒童文學,這使她的小說語言的感情色彩特別重,往往顯得溫柔細膩、多情詩意,具有水晶般的剔透。在《大一女生》中作者進一步彰顯這樣的特點。在構思上,沒有情節(jié)的跌宕起伏和故事的曲折離奇,而是偏重于人物感情的抒發(fā)和心理的刻畫,滲透著作者濃烈的情愫,凸顯抒情語言的張力,這得力于她把描寫變?yōu)槭銓懀淹庠趯憣嵟c實在抒情融合起來,讓主觀情緒灌注在筆端。而女性作家的細膩,又多以少女為抒寫的對象,那溫柔纖細、柔情似水的清澈自然就會流進作品的字里行間。
1.藝術手段的支撐
如前所說,秦文君運用第一人稱對女性心理進行深層開掘,瞬間的感受,豐富的想象,凌空飛躍的思緒,跨越時空的幻覺與意識流動,構成一個奇特的審美世界。這個世界愈豐富,愈能顯示出人性的期待和心靈的深度?!皟?nèi)心視角提供的內(nèi)心歷程愈深刻,人們愈容易心甘情愿地依賴敘事者,愈會對她具有同情感”⑧,“在女性人物視角敘事中,女作家尤其擅長運用內(nèi)心視角為她的女性人物贏得同情心。”⑨由于有了同情心,作者就要精心呵護抒寫的對象,體現(xiàn)在語言上詩意的成分增多,必然加濃了作品的抒情色彩。另外,文本中穿插菱子的不少日記,安然、楊翊、菱子奶奶、何一帆、章老師、柳舫給菱子的書信,菱子給柳舫的沒有署名的書信,這些日記和書信是很私人化的文體,它們本身就具有很強的抒情性,使作者的主觀情感得到酣暢淋漓的宣泄,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得以細膩入微的表露。回憶、閃現(xiàn)、想象、夢幻般的筆法在秦文君筆下多次出現(xiàn),正如評論者所云:“女人更多的是生活在回憶或想象的世界里的,即使與現(xiàn)實相處,也常常放飛自己的思緒而不知身居何時何地。沒有記憶的滋養(yǎng),也就沒有了生命的色澤與芬芳?!雹膺@些筆法多集中在菱子對母親的想象上,如第一章的末尾,“我突然覺得那輕輕的湖水泛起了波濤,嫩嫩的菱子葉隨著一蕩一蕩的水面在輕輕舞蹈,我正愣愣地看著,卻發(fā)現(xiàn)有個女子恍若仙子般已亭亭地站立在朵朵的菱葉上?!蔽谋咀詈笠徽拢骸巴蝗晃腋杏X有一道光芒射在我的臉上;溫暖的,輕柔的,我茫然地睜開眼睛,一瞬間,我驚得要喊出來:我看到了一道美麗的佛光!佛光來自西面。它靜靜地直鋪下來如月光;它閃著七彩的光,如彩緞;它柔和地照耀著眾生,如晚霞……我定定地看著,直至從佛光中飄來了我那婷婷裊裊的媽媽!”這些描寫如詩如畫、亦夢亦幻,進一步增強了文本話語的詩意成分和抒情色彩。
回憶、穿插、閃現(xiàn)、夢幻、獨白、日記、書信等不同的藝術手段或表現(xiàn)方式在文本中的運用,有助于敘述方式的多樣化,使小說所呈現(xiàn)的畫面和展示的思想內(nèi)容趨于最大化,藝術的深刻性得以體現(xiàn),作品的個性特色也較大程度地得以彰顯。
2.疊字藝術的閃光
“每當作者要描述一個激動人心的場面,或者想抒發(fā)一番強烈感情的時候,往往就出現(xiàn)了疊字和俳句。這些疊字俳句,用得美妙,可以大大增強藝術感染力?!?秦文君就是這方面的高明的作家,她深深懂得,小說作為語言的藝術,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故事載體,其藝術性的高要求使作者的語言必須精益求精,要用更適合的語言形式去更準確地表達思想內(nèi)容,而重疊詞的運用就成為她的首選。她的疊字藝術的確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不僅頻率高而且形式多樣,具體表現(xiàn)在:AA型,如“胖胖的女孩”;“喃喃地喊著”;“顫顫地寫下”;“輕霧飄飄的晨曦”等。ABB型,如“熱乎乎的大手”;“濕漉漉的頭發(fā)”;“沉甸甸的信”;“暖和我冰苦苦的心”;“毛茸茸地挺出個綠芽”等。ABAB型,如“她已吱嘎吱嘎爬上了上鋪”;“滿溪清涼清涼的水”;“雙頰通紅通紅”;“心中忽悠忽悠的”等。但作者用得最多的是AABB型,如“精精致致的短裙”;“漂漂亮亮的成績”;“一切都混混沌沌”;“黃黃瘦瘦的小臉蛋”;“熱熱鬧鬧的場景”;“細細白白的肌膚”;“跌跌撞撞地站起來”;“倔倔強強的性格”;“溫溫暖暖的小港口”等。更為精彩的是,作者在某一處,往往將這種AABB形式連用或反復,從而造成更為強烈的節(jié)奏和樂感。如“女孩暈暈眩眩,陶陶醉醉地想到了”;“快快樂樂開開朗朗地加入他們”;“她的愛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從從容容的平淡、平平凡凡的快樂、寧寧靜靜的浪漫”;“軀體有一天能完完整整、純純潔潔、熱熱烈烈地獻給所愛之人”;“你的名字是素素淡淡的,衣服是素素淡淡的,想不到你點的菜也是素素淡淡的”等。正是由于這些重疊字詞的大量出現(xiàn),使小說從形式上顯得活潑,有生氣。王希杰說:“重疊是重要的語法手段和修辭手段?!?在修辭功能上,“重疊詞語的選擇可以調節(jié)節(jié)拍,創(chuàng)造音樂美感。”?秦文君把最能使語言具有音節(jié)美感的重疊形式,頻繁地使用于《大一女生》中,不僅造成了和諧的音律美感,增強了文句的表現(xiàn)力,更在于用在寫人繪景的時候,可以凸顯人的情緒,突出意象的特質,彰顯詩意的流動,營造抒情的氛圍,從而增強文字言說的神韻。
3.詩詞話語的潤澤
“女性是情感型的,她們往往沉溺到自我內(nèi)心中不能自拔,這造成一種束縛和缺陷,所以她們總是不能更好地超越自我,感知生活,所以其作品在表現(xiàn)上是情緒式的?!?而作者必須借助于筆下人物的心靈展示來表現(xiàn)情緒的變化流動。“女性文學就是女性心性的自然流淌,自由傾訴,她們善于以精心營造的玲瓏剔透的語言來表現(xiàn)情緒?!?秦文君華東師大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畢業(yè),以她的學養(yǎng)有能力對她的文學語言“精心打造”。筆者單就其“引用”加以分析。隨著人物情緒的變化、流動,作者會適時引用恰如其分的古詩詞。如,菱子第一次激動地上大學課程,課間休息,同學風一樣跑向信箱,自己站在欄桿邊,望著芭蕉樹。這時引用宋代蔣捷《一剪梅·舟過吳江》“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的內(nèi)容反襯了菱子的內(nèi)心的孤獨凄清?;貞涇娪栠`反了校方的不與軍訓班長通信的規(guī)定,當領導要“我”寫檢查后,“我一口氣跑向水庫邊,我的淚嘩嘩而下”,“整個下午,我都對著水庫,一遍一遍地吟著‘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懶慢帶疏狂……’”這里引用宋代朱敦儒《鷓鴣天》詞句,表現(xiàn)了菱子的傲視他人“寧愿與山水交流”的秉直,特別是菱子的求真心靈不被理解的孤寂?!芭P談會”,當室友聊到家鄉(xiāng)的話題時,菱子自然想到了“掩在竹林下的青石板小巷,浸在雨絲中的清涼的碎石子路……”便情不自禁地吟了柳永《望海潮》“……煙柳畫橋,風簾翠幕……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菱歌泛夜……”吟了蘇東坡《新城道中》詩:“野桃含笑竹籬短,溪柳自搖沙水清……”的詩句。這些詞句恰好表現(xiàn)了菱子對山村野趣的留戀。其他如蘇東坡《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難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劉禹錫《浪淘沙》九首之九“流水淘沙不暫停,前波未滅后波生”;王勃《滕王閣》詩“閣中帝子今安在,檻外長江空自流”;李商隱《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等等,不一一細述。另外,還引用一些歌詞、臺詞,如,當室友顧京給菱子的野菊灑水時,“我感動地看著她的一切動作”,引用歌詞“好嬌花自應多護蔭,好青春此際盛開芬芳,惜嬌花要乘青春好……”當情人楊翊離開菱子,“我心開始絞痛”時,引用《哈姆萊特》的說辭“一朵初春的紫羅蘭,早熟而易凋,馥郁而不能持久……”縱觀這些古典詩句、抒情話語的引用穿插,自然天成,潤澤了創(chuàng)作語言的靈性,激活了語言的抒情張力,增強了作品的濃濃的詩意!
4.淡雅文風的濡染
秦文君在《大一女生》之前的校園小說,都是從兒童視角出發(fā)塑造成長中的兒童形象,所以受眾群體基本都是中小學生。這就使她的小說語言必須平易自然、樸素淡雅?!洞笠慌芬廊槐羞@種創(chuàng)作個性,風格基本上沒有變化。如“領略到了大學里馬拉松式考試的滋味。慢悠悠地隔幾天考一門,雖然才四門功課,卻如特慢火車硬是把我們折騰了整整兩周,然后才讓我們把搖搖晃晃疲憊不堪的心給收下來,唉,真是折磨人?!边@段文字自然中顯得平淡,平淡里含著清新。但是平淡不是平庸,平庸是淺薄,平淡才是深刻。愈是出色的語言,就愈顯得平淡;愈是平淡,就愈顯得雋永。我們在欣賞朱自清的敘事散文、汪曾祺的小說時,有誰能忽視他們作品語言的沖淡平和的風格特征呢?《大一女生》中彌散著淡雅的文風,就如江南溫馨的縷縷春風沐浴心靈;亦如江南清涼的絲絲春雨浸潤和滋養(yǎng)了江南女子的靈性和情感,江南女子的身上天然地帶著江南文化的雅韻,輕盈曼妙,婉約風致,卻又返璞歸真。生活在江南的秦文君,以她敏感的童心關注著身邊的童年、少年乃至如菱子一樣的青年女性的生存、生命的狀態(tài);又以抒情的筆致還原生活的本真。而這一切又必須借助語言來表現(xiàn),因為文學畢竟是語言的藝術。平實而素樸的訴說、恬淡而自然的鋪敘、雅潔而抒情的心聲,這是作者寫作的格調。翻開《大一女生》,那樸實的言辭、自然的吐露、清新的話語,無不顯出耐人尋味的情韻。這情韻洇開來,便詩化了生活,詩化了環(huán)境,詩化了人物的感情與性格,更增添了作品的藝術魅力。
秦文君在首部大學校園小說中,就以獨特的筆力呈現(xiàn)給讀者新奇的世界。她以江南的人文語境表現(xiàn)了菱子的真善美,又以江南的文化背景再現(xiàn)了當代青年在殘酷的競爭、迷失的青春面前該做怎樣的抉擇和把握。這才是作者的用意,也正是小說的意義。
本文系江蘇省社會科學院重點基地課題文化現(xiàn)代化(06JSAYJ002)之“新時期大學校園小說的現(xiàn)代文化學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① 李建軍.小說的紀律——基本理念與當代經(jīng)驗[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09,157.
②⑩ 劉巍.中國女性文學精神[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8,160.102.
③ 沈紅芳.女性敘事的共性與個性——王安憶、鐵凝小說創(chuàng)作比較談[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5,235
④ 任一鳴.中國當代女性文學簡史[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37.
⑤ 王喜絨.20世紀中國女性文學批評[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285.
⑥ 李生濱.雕蟲問學集[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7,305.
⑦ 楊紅莉.民間生活的審美言說——汪曾祺小說文體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97.
⑧[英]瓦納·布茲.王泰來譯.敘事美學[M].重慶:重慶出版社,1987,145.
⑨?? 郭亞明.心靈的守望與詩性的飛翔——新時期女性小說論稿[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217.198.194.
? 秦牧.語林采英[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3,142.
?? 王希杰.漢語修辭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179.179.
[1]文中文本引用源自秦文君:《大一女生》,江蘇文藝出版社,2003年版。
(責任編輯:范晶晶)
E-mail:wing07003@sina.com
吳延生,淮陰工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