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靜
摘要:《了不起的蓋茨比》是美國著名小說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一部力作,它以莢國一戰(zhàn)后紙醉金迷的狂歡為背景,描述浮華世界中美國夢的欺騙性和世人對它的變態(tài)追迅。主人公蓋茨比看錯了表面上燈虹酒綠,歌舞升平的虛華的社會。他將自己置于夢幻之中。追求那并不存在的感情,終于被黛茜拋棄,愛情、理想、追求、舊夢統(tǒng)統(tǒng)隨著他的“莢國夢”的破滅而煙消云散,使蓋茨比悲劇的一生充滿了悲劇色彩。
關(guān)鍵詞:美國夢;幻滅;迷惘的一代;社會悲劇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20世紀美國著名作家菲茨吉拉德的代表作。書中描述了出身貧寒的蓋茨比如何歷盡艱辛不擇手段地攫取財富最終從一個窮光蛋變成人們心中的“了不起”的豪富,卻又如何苦苦追求初戀時由于貧窮而失去的情人的故事再現(xiàn)了美國20世紀“爵士樂時代”的社會,揭示了“美國夢”的誘惑性、欺騙性和最終幻滅。
小說的背景被設定在現(xiàn)代化的美國社會中上階層的白人圈內(nèi),通過尼克,卡羅威的敘述展開。小說采用了第一人稱的敘述手法,通過尼克的所見、所聞、所感展開故事情節(jié),對菲茨杰拉德所處的“爵士樂時代”進行了描述,真實地再現(xiàn)了人們追求美國夢的情景。尼克是蓋茨比的鄰居和朋友,又是黛茜的表哥、湯姆的同學。他是蓋茨比和黛茜見面的牽線人,又是成為蓋茨比重溫舊夢的批評者和同情者。他身處物化的東部,卻代表的是中西部的傳統(tǒng)觀念道德。主人公蓋茨比出身貧苦,但通過走私等非法買賣發(fā)了財。于是他專門在戴西家附近購置豪宅,經(jīng)常大宴賓客,以顯示其闊綽,為的是引起戴西的注意。五年前在蓋茨比服兵役時黛西曾是他的戀人,在蓋茨比去海外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嫁給了出身于富豪子弟湯姆。然而物欲滿足并沒能填補黛西精神上的空虛與貧乏。在尼克的幫助下,與蓋茨比又舊夢重溫。但黛西已不是原來的黛西,她不再是蓋茨比想象中的純情女孩,而是一個自私、庸俗、美麗而愚蠢的軀殼。蓋茨比的美夢終于被打碎了,但他還在做最后的掙扎,仍對黛西抱有一絲幻想,以至遭遇了更加凄慘可悲的結(jié)局。
蓋茨比的悲劇首先在于他對物欲的無限追求,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元氣未傷的美國進入了歷史上一個空前繁榮的時代,也是空前的浮華、享樂的時期,也是一個人們尤其是年輕人普遍感到迷惘失落的年代。因為他們認為戰(zhàn)爭已經(jīng)結(jié)束。他們深深陷入了物質(zhì)享受之中,美國社會物欲橫流,人們失去了精神家園成為“迷惘的一代”,他們過著行尸走肉的生活,沒有信仰,沒有美德,只有對物質(zhì)的追求、欲望的滿足。蓋茨比出身貧苦,十五歲時被一個來歷不明的商人收養(yǎng),并在此人的游艇上無名無分地混跡。服完兵役后,他根據(jù)復員工作的安排在牛津大學待了五個月,后來和走私犯和匪徒混在一起,靠經(jīng)營非法酒類和債券而暴富。從此他進入了上流社會,他將自己置于夢幻之中,追求奢靡與享樂,在追求物欲的道路上耗盡了自己的感情和才智,但得到了金錢和財富的他并不幸福。
蓋茨比悲劇還在于他對愛情的盲目追求,把愛情看的過于完美化而脫離了現(xiàn)實。他年輕時與黛茜熱戀,因家境貧寒沒錢娶戴西。后來他到歐洲參加第一次大戰(zhàn),黛茜就嫁給富家子弟湯姆。婚后生活并不幸福,因為湯姆另有情婦。蓋茨比如今又出現(xiàn)在她的眼前。當戴西面臨在蓋茨比和湯姆之間作出選擇時,卻態(tài)度曖昧,最終不肯放棄湯姆。她在一次酒后駕駛蓋茨比的車時偏偏壓死了丈夫的情婦。蓋茨比為保護戴西,承擔了開車責任,但戴西已打定主意拋棄蓋茨比,與湯姆一道密謀并殘忍地嫁禍于蓋茨比,致使其情婦的丈夫開槍打死蓋茨比。在蓋茨比的葬禮上,湯姆和戴西都沒露面而是心安理得地外出旅游去了。甚至連一束花都沒有送。盡管黛西早巳移情別戀,盡管蓋茨比早就發(fā)覺她的聲音里都充滿了金錢,他仍不改初衷,固執(zhí)地追求舊夢重溫,但戴西是一個“爵士樂時代”的典型代表和世俗社會的本質(zhì)化身,是“金錢第一。物質(zhì)至上”的享樂主義人生觀的具體體現(xiàn)。當蓋茨比服役歸來。他心中的至愛黛西已經(jīng)另嫁他人。他決心要重獲芳心,這就是他的理想。但結(jié)果卻是他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他的至愛黛西出賣了,自己最終也走向毀滅。蓋茨比的幻滅說明他的夢想是幼稚、天真的,是脫離了現(xiàn)實的。
蓋茨比以為有了金錢有可以擁有一切,因此不惜一切手段追求金錢,以為有了金錢就可以重新獲得愛情,但他看錯了戴西的本質(zhì),為了虛幻的愛情耗盡一生的精力,最后葬送掉自己的生命。這是蓋茨比個人的悲劇,也代表了一代人的悲劇。小說不僅描繪了“爵士時代”社會的種種腐敗,也反映美國傳統(tǒng)信念的淪喪,表現(xiàn)了理想難以實現(xiàn)的幻滅和痛苦,蓋茨比夢想的幻滅也是整個“美國夢”的幻滅,注定了一個時代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