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恩釗
(北京衛(wèi)生學校,北京100053)
感冒的中西藥合理應用
劉恩釗
(北京衛(wèi)生學校,北京100053)
【關鍵詞】感冒/藥物療法;中西醫(yī)治療
感冒是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屬于自限性疾病。如無并發(fā)癥出現(xiàn),一般一周左右可自愈。但對于老年人和小兒,感冒導致的嚴重并發(fā)癥可能危及生命,如心肌炎、肺炎、腎小球腎炎、風濕熱、急性心衰等。本文就感冒的中西藥合理應用進行討論,以期對感冒患者進行及時、正確、合理的治療及預防建議,避免發(fā)生嚴重并發(fā)癥而危害身體健康。
1.1 感冒的西醫(yī)認識
感冒以鼻咽部的卡他癥狀為主要表現(xiàn)。常見病原體為鼻病毒,冠狀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還有呼吸道合胞病毒、??刹《竞涂扑_奇病毒等。起病較急,初期有咽干、咽癢或燒灼感,發(fā)病同時或數(shù)小時后,可有噴嚏、鼻塞、流清水樣鼻涕,2~3天后鼻涕變稠??砂檠释?,有時由于咽鼓管炎使聽力減退。也可出現(xiàn)流淚、味覺遲鈍、呼吸不暢、聲嘶、少量咳嗽等。一般無發(fā)熱及全身癥狀,或僅有低熱、不適、輕度畏寒和頭痛[1]。
1.2 感冒的合理治療與用藥
目前臨床上對于感冒的治療主要為對癥治療,減輕臨床癥狀,有細菌感染的可選用抗菌藥物。而對于病毒性感冒的抗病毒療法的療效目前尚不肯定。為了治療方便,可將感冒分為三類,一類是以發(fā)熱、頭痛為主要表現(xiàn)的感冒;一類是以卡他癥狀為主要表現(xiàn)的感冒,另一類是前兩者兼有的
感冒。
1.2.1 針對以發(fā)熱、頭痛為主要癥狀的患者,可選用解熱鎮(zhèn)痛藥,如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或阿司匹林。
1.2.2 針對感冒初起,以鼻塞、咽干、噴嚏、流眼淚等卡他癥狀為主要癥狀的患者,可用含有偽麻黃堿、馬來酸氯苯那敏的藥物。如復方鹽酸偽麻黃堿緩釋膠囊(新康泰克)。
1.2.3 針對感冒癥狀較重,既有發(fā)熱、頭痛、又伴有鼻塞、咽干、噴嚏、咳嗽、咳痰,可選用含有對乙酰氨基酚、復方偽麻黃堿、馬來酸氯苯那敏、氫溴酸右美沙酚、人工牛黃的復方藥物。如復方氨酚烷胺(快克、新速效感冒片、感康)、雙撲偽麻片(銀得菲、服克)、美息偽麻片(白加黑)、復方氨酚葡鋅片。
服用西藥抗感冒藥時,如癥見打噴嚏、鼻塞、流鼻涕而無發(fā)熱、肌肉痛、頭痛等癥狀,原則上不主張使用含解熱鎮(zhèn)痛藥的抗感冒藥,以免引起過敏等不良反應。要注意盡量只用一種感冒藥,避免含有相同組分的抗感冒藥的合用,否則會因劑量過大出現(xiàn)不良反應。應避免合用商品名不同,但組方完全相同的感冒藥。如感康膠囊和快克膠囊組方完全相同,應告知患者只服一種即可。含有偽麻黃堿的藥物不宜給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的病人使用。含有馬來酸氯苯那敏和鹽酸苯海拉明的藥物會產(chǎn)生困倦,在給駕駛員等人群使用時要謹慎。服用含有解熱鎮(zhèn)痛藥的感冒藥的同時不能飲酒,含有氫溴酸右美沙酚的藥不能給妊娠前三個月的婦女使用。糖尿病患者避免使用含有糖漿劑的感冒藥。
1.3 感冒的西醫(yī)治療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感冒的西醫(yī)治療原則主要是緩解癥狀。因此,使用合理的方法緩解感冒的癥狀十分必要。而在實際臨床中存在著一些不合理情況。如抗菌藥物濫用,激素濫用,靜脈給藥濫用等。很多患者在血常規(guī)檢查無白細胞升高、沒有使用抗菌藥物指征的情況下使用抗菌藥物,不僅不能給患者帶來益處,反而還增加了經(jīng)濟負擔。
激素的濫用在基層衛(wèi)生機構也很普遍,雖然能夠快速緩解癥狀,但是卻可能給患者的免疫系統(tǒng)帶來隱患。靜脈給藥的濫用更為普遍,靜脈給藥的風險要遠遠大于口服給藥。普通感冒口服給藥即可,能口服給藥的就不靜脈給藥。一些抗感冒非處方藥中的部分成分可能會帶來嚴重的不良反應,如感冒藥中含有的右美沙芬成分有嚴重副作用,嚴重者可致死[2]。雖然我國抗感冒藥中右美沙芬含量很少,但是也應注意用法用量,以防出現(xiàn)不良反應。另外,英國政府下屬的藥物安全管理機構(MHRA)發(fā)現(xiàn),多種常用的非處方類兒童感冒藥和咳嗽藥不僅沒有效果,而且還可能帶來各種副作用[3]。而由于重復用藥導致藥物過量引起的不良反應的報道也層出不窮。我國通用名相同而商品名不同的抗感冒藥有很多,比如通用名為復方氨酚烷胺的抗感冒藥,商品名分別有快克、新速效感冒片和感康。如果使用多種通用名相同的藥物,就容易發(fā)生危險。因此,合理使用西藥抗感冒藥,要重視以上問題,正確評估藥物的療效與潛在風險,恰當選擇治療用藥。
2.1 感冒的中醫(yī)認識
早在《黃帝內經(jīng)》中,就記載了感冒是由外感風邪所致。中醫(yī)古籍中也與“傷風”互用。中醫(yī)認為,感冒多由感受風邪等外感六淫邪氣,或時行病毒,引起肺衛(wèi)功能失調,出現(xiàn)鼻塞、流涕、噴嚏、頭痛、惡寒、發(fā)熱、全身不適等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一種常見外感病。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病。而以冬季、春季最多見。對小兒、老年人的威脅最大。尤其是時行感冒,常暴發(fā)流行,起病急,病情重,可致人死亡。
中醫(yī)對于感冒的治療,有這一套完善的方法。對于體質不虛的感冒病人,通常用解表的辦法驅邪外出。因為感冒由外邪引起,外邪束于體表,用解表的辦法使邪從汗解。根據(jù)外感病邪的性質,可能是風寒入侵,也可能是風熱入侵,還可能是暑濕入侵,分別采用辛溫、辛涼、清暑祛濕的方法予以治療。對于時行感冒,由于毒邪較重,多化熱,因此重用清熱解毒法進行治療。對于體虛正氣不足的感冒患者,則扶正與祛邪要同時進行。
2.2 感冒的中醫(yī)合理治療與用藥
本病應首先辨寒熱、其次看是否有兼雜,常有夾濕、夾暑的不同。治療以解表達邪為主要原則。風寒證治以辛溫解表,風熱證治宜辛涼清解,兼有暑濕當解暑祛濕,時行感冒當配合清熱解毒,虛人外感當扶正以驅邪。
2.2.1 風寒感冒惡寒重,發(fā)熱輕,無汗,頭痛,身痛,咳嗽,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咽不痛,苔薄白,脈浮緊。治宜辛溫解表,疏風散寒。可選用感冒清熱顆粒、感冒軟膠囊、九味羌活顆粒等。
2.2.2 風熱感冒發(fā)熱重,惡寒輕,有汗或汗出不暢,咳嗽,痰黏或黃,口渴咽干,鼻塞流黃涕。舌邊尖紅苔薄黃,脈浮數(shù)。治宜辛涼清解,清肺透邪??蛇x用桑菊感冒片、雙黃連口服液、風熱感冒顆粒等。
2.2.3 暑濕感冒惡寒發(fā)熱,頭脹頭痛,胸膈滿悶,心腹疼痛,惡心嘔吐,腸鳴泄瀉,苔白膩,脈濡緩。治宜解表化濕,理氣和中??蛇x用藿香正氣水、藿香祛暑軟膠囊等。
2.2.4 體虛感冒其中氣虛感冒多見平素氣虛,反復感冒,多為感受風寒,惡寒輕、發(fā)熱輕、怕冷,伴有氣短無力,汗出。苔白,脈弱。治宜益氣固表,疏風散寒。可選用參蘇宣肺丸和玉屏風顆粒等。
2.2.5 時行感冒由時行疫毒侵襲人體,出現(xiàn)突然高熱,全身酸痛,頭痛,待熱退后,呼吸道癥狀始為明顯。舌紅,苔黃干,脈滑數(shù)。治宜清熱解毒,透邪外出??蛇x用清熱解毒口服液、連花清瘟膠囊、清開靈膠囊等。
服用中藥感冒類藥時,不要與補益藥同時服用。發(fā)汗藥切忌發(fā)汗太過而傷正氣,清熱藥防治清熱太過而損傷脾胃。治療期間注意飲食清淡,適量飲水,多休息,避風寒。
2.3 感冒的中醫(yī)治療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感冒的中醫(yī)治療中主要存在的問題是辨證有誤或者用藥有誤。由于受到西醫(yī)思維的影響,故而應用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藥治療感冒現(xiàn)象較為普遍。臨床上存在辨證不準或不辨證,直接選用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藥,如板藍根顆粒,雙黃連口服液等寒涼清熱的藥物。尤其是西醫(yī)醫(yī)生應用中成藥時,更容易發(fā)生這樣的情況。另外也容易出現(xiàn)不辨證而直接選用帶有“感冒”二字的感冒中成藥,如治療風寒感冒的感冒清熱顆粒、感冒軟膠囊等。這樣的結果直接導致治療失敗。對于中醫(yī)來講,辨證乃診療之關鍵,沒有辨證就無法用藥。中成藥是在中醫(yī)理論指導下應用的具有治療作用的藥物,失去了中醫(yī)理論指導,就不會發(fā)生相應的作用。此外,尤其是發(fā)生在藥店的無指導下的自我診斷和自我藥療更容易出現(xiàn)以上情況。因此,若要使中成藥發(fā)揮治療感冒應有的功效,正確辨證是十分必要的。駐店執(zhí)業(yè)藥師應在為患者提供抗感冒藥的藥學服務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感冒以對癥治療為主。選用西藥時應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與治療效果的合理評估。大量重復用藥可能增加不良反應發(fā)生的幾率。在使用中藥尤其是中成藥治療感冒時,由于辨證不清甚至不辨證,減弱了藥物的療效,增加了藥物不良事件的發(fā)生。因此,在臨床用藥中,要嚴格進行辨證論治,遣藥治療。
總而言之,感冒雖為小病,治療上卻同樣不能大意,無論中藥西藥,要嚴格掌握其適應證和不良反應,合理用藥,以期達到最佳療效。
參考文獻:
[1]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
[2]FDA.Safety Information:Dextromethorphan[EB/OL].2005-05-20.http://www.fda.gov/Safety/MedWatch/SafetyInformation/SafetyAlertsforHumanMedicalProducts/ucm151133.htm
[3]MHRA.Children's over-the-counter cough and cold medicines:New advice[EB/OL].2009-11-19.http://www.mhra.gov.uk/Safetyinformation/Safetywarningsalertsandrecalls/Safetywarningsandmessagesformedicines/CON038908
作者簡介:劉恩釗,男,碩士,執(zhí)業(yè)藥師。研究方向:常見病的中西藥合理用藥研究。E-mail:luming_la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