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素萍,肖愛軍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教育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患者更加重視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成為認識人體,把握自身命運,改善自身健康素質,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行為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實行主動自我保健,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內容,同時健康教育也是促進醫(yī)院由單純治療服務向預防治療、護理、康復一體化保健服務的重要手段,是當前整體護理內容的重要核心部分。
1.1 離退休干部型 社會活動減少,人際交往逐漸受限,離開工作崗位,常感到失落、孤獨、寂寞、敏感、多疑。在依賴他人幫助中求得心理滿足。
1.2 知識型 文化水平較高,主動求知欲強,自我保護意識強,但堅持己見,難以接受他人意見,缺乏靈活性。
1.3 非知識型 文化水平低,對醫(yī)療保健知識接受能力差,易偏聽偏信,缺乏自我保健能力和對偽科學的鑒別能力。
1.4 工薪階層型 有固定的收入,有較強的健康要求,但收入受限,經濟支出帳目仔細,各方面壓力大,情緒易波動,易產生不滿。
2.1 中老年患者自身個性問題 由于老年患者來自不同的地區(qū),有著不同的身份,而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知識層次、經濟條件、飲食習慣等帶來的對健康教育知識的需求程度也不同。
2.1.1 對健康教育知識求知欲不同 知識型中老年患者對自身疾病敏感和恐懼,懷疑一切;而非知識型中老年患者則對疾病不甚了解,不知輕重,自我保健意識淡薄,加之一些不良嗜好,如:吸煙、喝酒、飲食衛(wèi)生不講究、經濟條件欠佳等,使對健康教育的求知欲形成鮮明的差別。
2.1.2 對健康教育理解接受能力不同 知識型中老年患者,文化水平較高,自我保護意識較強,接受能力強,主動求知欲強烈,對醫(yī)護人員每一句話都敏感,易造成思想壓力大,心理負擔重,表現(xiàn)為情緒低落、失望;而非知識型老年患者,文化水平低,對醫(yī)療保健知識接受能力差,感覺健康教育理論抽象、乏味,過分輕信廣告和偏方,對健康知識教育無興趣。
2.1.3 經濟承受能力的不同 知識型老年患者家庭經濟條件相對寬裕,醫(yī)療用藥標準及治療護理標準選擇最好最高,甚至要求專職護士個體護理;而非知識型老年患者,沒有固定的經濟來源,只關注醫(yī)療費用能否節(jié)省,怕多一分護理多一分收費,從而降低了對健康教育知識的求知度。
2.1.4 自身生理性問題 感覺器官功能下降、生理狀況的變化,使老年患者反應遲鈍、視力和聽力下降、記憶力減退、性格改變、愛嘮叨、任性、固執(zhí)、性格呆板等造成聽覺性理解力下降和判斷力明顯障礙。
2.1.5 對護士的信任度降低 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認為護士只能做打針、發(fā)藥的簡單工作,重視醫(yī)師的話和解釋,對護士進行的健康教育內容持懷疑態(tài)度或不信任,不認真接受。
2.2 護士自身問題
2.2.1 護理觀念陳舊 認為護士本身就受到患者不重視,加之長期以來傳統(tǒng)的功能制護理模式,制約了護士職業(yè)道德觀念的拓展,工作局面在機械的、被動的執(zhí)行醫(yī)囑、打針、輸液、發(fā)藥的具體護理行為上,對整體護理概念的內涵理解不深,錯誤的認為整體護理只是加大了護理工作量和工作范圍,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整體護理的重要意義。
2.2.2 健康教育時間不夠 由于長期護士少,工作范圍的拓展,患者需求標準增高,使護士班次分配不合理,一人兼多班,工作難以細致、到位,只忙于完成基礎工作和常規(guī)工作。加之由于編制等客觀原因,床護比得不到落實,健康教育力度不夠,與患者溝通交流時間少。
2.2.3 知識和技能的貧乏 學校畢業(yè)參加工作后,只忙于臨床了解、熟悉和適應,忽略繼續(xù)教育學習,理論知識不扎實,對中老年疾病譜的發(fā)生、發(fā)病原理、治療原則及預防知識了解淺薄,特別是健康教育的理論知識和技能的專業(yè)培訓,缺乏有關心理學、論理學、社會公共關系學等方面的知識。
2.2.4 缺乏靈活性 中老年患者不同層次,給健康教育提出了個性的要求,教育內容程序化、千篇一律,缺乏個性特點。應因人施教,在針對性的做好健康教育工作,不流于形式,激發(fā)中老年患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1 更新護理觀念 現(xiàn)代醫(yī)學和健康觀念的變化,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護理目標不僅僅是幫助患者解決生理上的痛苦,還必須照顧患者的心理、精神及社會文化諸多方面的問題。心理活動與疾病呈復雜的相關性,因此要求護士不斷更新知識,掌握必需的健康知識和專業(yè)技能以適應中老年患者健康教育的需要。
3.2 普及護理理論教育 將現(xiàn)代護理理論納入護理繼續(xù)教育項目,采取短期培訓、業(yè)余自學、定期考核,有系統(tǒng)分層次的普及護理理論知識,不斷提高健康教育理論水平。
3.3 強化職業(yè)素質,提高護士情商 做好健康教育要求護士要有良好的形象和個人修養(yǎng)。新型護理模式對護士與患者的接觸要求比以往更加密切,護士應與中老年患者建立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關系,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和諧的環(huán)境,用愛心真誠地對待中老年患者,稱呼親切禮貌,講話耐心、周到。整潔的儀表,文雅的談吐,豐富的知識,善良的同情心是建立良好護患關系,獲得中老年患者尊敬和信任的重要前提。只有不斷的充實自己、完善自己,加強自身修養(yǎng),換位愛患者,使健康教育流于自然之中。
3.4 注重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和條理性 護士用于健康教育的時間很有限,要根據中老年人的心理、生理、文化層次及生活背景等不同的特點,選擇有針對性和原理性的健康教育內容和方式。根據中老年患者的特點,護士語速要慢而清晰,語言生活口語化,避免醫(yī)學術語,使中老年患者更直觀、形象、具體的了解自己的病情,提高患者學習健康知識的興趣。有一對一的教育,有集體講解、有演示示教等,把豐富的健康教育知識和技能、嫻熟的溝通技巧、多方面的傳播手段和平易近人的傳播態(tài)度相結合。以基于兒女之情,高于護患之友的朋友式溝通交流,使健康教育融于親情、友情的氛圍中。
3.5 把健康教育納入護理質量評估 將健康教育實施措施與護理工作一體化的管理模式運用于每一項技術操作考評標準中,不單純機械的宣講,而是自然的融入平時的各項基本操作過程中,使每次的操作都能納入質量評估和考評中,推動護理健康教育走向正規(guī)化、規(guī)范化、合理化。
護理健康教育是護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內容。實施健康教育,患者可以直接、連續(xù)的在護理過程中受益,自我監(jiān)測和管理的能力不斷提高,同時護士增強了自信心和責任感,極大的提高了患者對健康教育的依從性,使得護理功能更加完善,護理質量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