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榮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肌急性缺血性壞死,是在冠狀動脈病變的基礎(chǔ)上,發(fā)生冠狀動脈急劇減少或中斷,使相應(yīng)的心肌嚴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導致的心肌壞死。近年來用溶栓治療AM I已成為有效的治療手段之一。尿激酶價格低廉、溶栓再通率高、并發(fā)癥少、不引起過敏反應(yīng)。近年來,我院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療AMI,取得了一定效果,現(xiàn)將資料完整的28例AMI病人的臨床資料分析報道如下。
1.1 病例選擇 28例為我院1999年11月—2010年9月住院治療的病人,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中AMI診斷標準[1]。入選標準:①嚴重胸悶,持續(xù)缺血性疼痛>30 min,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緩解;②心電圖至少有兩個相鄰肢體導聯(lián)ST段抬高>0.2 mV;③發(fā)病時間在12 h以內(nèi);④年齡<75歲;⑤無溶栓禁忌癥。其中男23例,女5例,年齡35歲~74歲。發(fā)病至溶栓時間:3 h以內(nèi)18例;3 h~6 h 6例,6 h~12 h 4例。
1.2 方法 在常規(guī)吸氧、鎮(zhèn)靜、硝酸甘油10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 mL中靜脈輸注,腸溶阿司匹林300 mg口服治療的同時,尿激酶150×104U溶于生理鹽水100 mL中于30 min內(nèi)靜脈滴完。溶栓后2 h開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鈉500×105U,每日2次,共7 d抗凝治療,同時口服立普妥、波利維、美托洛爾,溶栓次日口服腸溶阿司匹林100 mg,1次/日,長期口服。
1.3 檢測指標 持續(xù)心電監(jiān)護5 d,記錄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時間并記錄常規(guī)心電圖;記錄胸痛減輕的程度及時間;溶栓治療后0.5 h、1 h、1.5 h、2 h復查心電圖,以后 1周內(nèi)1次/日。觀察ST段變化情況;入院后立即查心肌酶,溶栓后1次/日檢測心肌酶的變化;入院期間觀察有無皮膚黏膜、消化道、泌尿道出血,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分別測凝血功能。
1.4 療效判定標準 ①溶栓后2 h胸痛緩解;②溶栓后2 h內(nèi)心電圖抬高顯著的導聯(lián)ST段迅速下降>50%;③溶栓后2 h內(nèi)出現(xiàn)短暫的再灌注性心律失常;④心肌酶譜CK高峰前移至16 h以內(nè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高峰前移至14 h以內(nèi)。以上4項標準符合2項或2項以上者為血管再通,僅有①③2項者除外[2]。
本組28例符合血管再通者20例,在通率 71.4%,其中3 h冠脈再通16例,再通率80.0%,3 h~6 h 3例,再通率15.0%,6 h~12 h 1例,再通率 5.0%,再灌注心律失常4例,占14.3%,給予藥物治療恢復正常。28例治療中,消化道出血1例,奧美拉唑(洛賽克)治療后痊愈。無顱內(nèi)出血,無一例死亡。
國內(nèi)外大量臨床經(jīng)驗已經(jīng)證明AMI后進行溶栓治療,可使心肌梗死的相關(guān)閉塞血管再通,恢復血流再灌注,挽救瀕死心肌,縮小梗死面積,不但能改善急性期預(yù)后也可改善長期預(yù)后,溶栓治療越早越好,有動物實驗證明,在堵塞冠脈30 min開始溶栓挽救心肌組織達100%[3]。
目前常用的藥物為尿激酶,尿激酶是由人尿或腎培養(yǎng)物制得的一種絲氨酸蛋白酶,是一種直接纖維蛋白酶激活物,催化纖維蛋白原變?yōu)槔w溶酶,使成型的纖維蛋白水解。尿激酶本身無抗原性,半衰期短(10 min~15min),尤其對新鮮血栓效果好,故常在發(fā)病6 h內(nèi)使用,最長不超過12 h,以心電圖上呈急性期改變最好,且嚴重并發(fā)癥及出血率較小。
本組28例中血管再通率71.4%,3h內(nèi)溶栓再通率80.0%,3 h~6 h溶栓再通率15.0%,6 h~12 h溶栓再通率25.0%。
綜上所述,AMI尿激酶越早溶栓再通成功率越高,尤其適合不能開展經(jīng)皮冠脈內(nèi)直接溶栓及經(jīng)皮冠脈成形術(shù)(PTCA)的基層醫(yī)院[4],應(yīng)用尿激酶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是一項安全有效的治療措施。
[1] 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1,29(12):710.
[2]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委會.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療法參考方案[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1991,19:137.
[3] 曾舉宏.心血管治療精要[M].北京:軍事醫(yī)學出版社,2004:315-366.
[4] 于麗天,朱俊,Rebeea M,等.我國部分醫(yī)院ST段抬高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癥再灌注治療登記研究[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6,34: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