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峰
秦淮河是一條美麗的河,因為承載歷史文化遺存最多,堪稱“中國第一歷史文化名河”。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燦若群星;名篇佳作,傳之久遠。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與秦淮河關系非常密切的是清代的三部著名文學作品——《儒林外史》、《桃花扇》、《紅樓夢》,其中《儒林外史》、《桃花扇》都是以秦淮河為主要背景寫作的,它讓我們從中領略到秦淮文化的獨特風采。
“秦淮寓客”吳敬梓
清代著名文學家吳敬梓是安徽全椒人,年輕時多次來南京游歷。因父母雙亡,家族中爆發(fā)的遺產(chǎn)之爭,使他生活窘迫。后來,妻子家庭也發(fā)生了變故,妻子陶氏遭此打擊撒手而去。在一系列打擊下,吳敬梓郁悶激憤,決定離開故鄉(xiāng),于33歲遷至南京,寄居在秦淮水亭,自號“秦淮寓客”。“三間東倒西歪屋,一個南腔北調(diào)人”,是當年吳敬梓貧困生活的縮影。正如史料所載,吳敬梓“日惟閉門種菜。冬夕,無御寒具,則自秦淮北岸翹首行吟雅步,至古冶城諸山返,以為常,謂之‘暖足”。盡管窮困潦倒,但是吳敬梓仍深愛著南京,對南京印象極佳。他在《移家賦》中說:“金陵佳麗,黃旗紫氣,虎踞龍盤,川流山峙,桂漿蘭舟,藥欄花砌,歌吹沸天,紫羅撲地,實歷代之帝都,多昔人之旅寄,爰買數(shù)椽而居,遂有終焉之志。”吳敬梓蔑視禮法,追求個性解放,“登高舒暢,臨流賦詩”。他在秦淮水亭定居后,用19年時間,撰寫著名小說《儒林外史》,諷刺、抨擊了封建理學和科舉的弊端。在漫長的創(chuàng)作歲月中,他慧眼閱覽金粉秦淮的世態(tài)人情,熟知了秦淮的風土塵市,寄無限情愫于秦淮河。他在《儒林外史》中這樣寫道:“城里一道河,東水關到西水關,足有十里,便是秦淮河。水滿的時候,畫船簫鼓,晝夜不絕。城里城外,琳宮梵宇,碧瓦朱甍,在六朝時是四百八十寺,到如今何止四千八百寺!”他對秦淮燈彩也有精彩描述:“那秦淮河到了有月色的時候,越是夜色已深,更有那細吹細唱的船來,凄清委婉,動人心魄。兩邊河房里住家的女郎,穿了輕紗衣服,頭上簪了茉莉花,一齊卷起湘簾,憑欄靜聽。所以燈船鼓聲一響,兩邊簾卷窗開,河房里焚的龍涎、沉、速,香霧一齊噴出來,和河里的月色煙光合成一片,望著如閬苑仙人、瑤宮仙女……真乃朝朝寒食,夜夜元宵!”
因為喜歡秦淮河,吳敬梓在《儒林外史》篇終一首《沁園春》詞中寫道:“記得當時,我愛秦淮,偶離故鄉(xiāng)。向梅根冶后,幾番嘯傲;杏花村里,幾度徜徉。風正高梧,蟲吟小榭;也共時人較短長。今已矣!”吳敬梓和秦淮結下了深厚的感情。當時秦淮河畔的山水樓臺、寺廟集市、人情世俗都被收入《儒林外史》,使作品充滿了地域特色,為我們研究考證秦淮河歷史風貌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江淮水官”孔尚任
孔尚任是山東曲阜人,孔子的第64代孫。他是清初的大劇作家和詩人,以代表作《桃花扇》聞名于世。《桃花扇》的故事就發(fā)生在秦淮河畔。
據(jù)史料記載,孔尚任35歲之前一直在曲阜縣北的石門山隱居,研讀“禮樂兵農(nóng)之學”,尤其是在樂律方面“夙承家學”,但他并未因此置身于現(xiàn)實之外。南明覆亡的歷史教訓引起他深沉的思考,他從舅翁秦光儀那里,得知南明弘光遺事,特別是關于“秦淮八艷”之一李香君灑血濺扇的軼聞,更激起他創(chuàng)作《桃花扇》的愿望。康熙二十五年(1686)秋,由于江淮一帶發(fā)生水災,奉康熙之命,孔尚任在擔任國子監(jiān)博士一年多后,又奉命來到江淮任“水官”。在江淮治河期間,孔尚任在金陵結識了大批名士?!八徽叽蟮诛L人野者,抱膝吟嘯之客”,如冒辟疆、黃仙裳、許漱雪、鄧孝威、何蜀山等文人雅士。在與他們的頻繁接觸中,了解到許多南明遺事,遺老們的談論中不時流露出亡國的哀痛,引起他的共鳴,為他創(chuàng)作《桃花扇》提供了豐富的歷史背景資料。在孔尚任的交游中,復社成員冒辟疆是他交往的重點。因冒辟疆與《桃花扇》劇中人柳敬亭、蘇菎生、楊龍發(fā)、李香君的關系頗為密切,他與侯方域、陳貞慧、方密之并稱為“四公子”。他不僅是南明小朝廷興亡的目睹者,也是與閹黨余孽阮大鋮斗爭的直接參加者。為了獲得第一手資料,孔尚任曾于1686年與冒辟疆徹夜長談。1687年再次特邀冒辟疆,留住了30天,長談南明舊事。在秦淮河畔,孔尚任尋訪李香君故居媚香樓;幾上棲霞山白云庵,了解李香君出家的內(nèi)情;在冶山宴請名士20余人,四處收集明末復社名士侯方域與李香君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歷經(jīng)13年,三易其稿,終于在1699年寫成《桃花扇》。
《桃花扇》以侯朝宗與李香君的愛情悲劇為主要線索,展現(xiàn)南明一朝興亡的歷史畫面。孔尚任“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雖為戲曲,可作信史閱讀。梁啟超贊其書為蟠天際地之杰構。
“秦淮故人”曹雪芹
南京是《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的故鄉(xiāng)。曹雪芹的曾祖父、祖父、伯父和父親,先后在金陵擔任過“江寧織造”?!敖瓕幙椩臁币话愣嘤苫实塾H信的八旗人內(nèi)務府大臣擔任,其地位僅次于兩江總督,受到皇帝的信任,權勢顯赫。曹家三代四人連續(xù)居此要職,在南京生活了六十多年。
據(jù)說,曹雪芹少時喜歡游覽秦淮河。一天,他與管家站在秦淮河利涉橋邊,觀賞河廳河房來往穿梭的游船??吹綐驒谏蠏熘粡埧∏蔚呐水嬒?便問是越國的西施,還是秦淮名艷董小宛?管家說,那是造橋人金云甫妻子像。接著又解釋道,由于這橋給行人帶來方便,所以起名“利涉橋”。曹雪芹凝望著女子畫像,說:“心美,人也美!這位女子還活著嗎?”回到家中,曹雪芹仍念念不忘,趁興寫下一首詩:“哀草閑花映淺池,桃枝桃葉總分離。六朝梁棟多如許,小照空懸壁上題?!痹姷暮髢删渚褪菍鹪聘燮薜馁澝?。
文化底蘊深厚的秦淮河給了曹雪芹許多靈感,豐富了他創(chuàng)作的個性,在《紅樓夢》中吸收了許多南京的方言諺語和民俗風情,南京的影像歷歷可尋?!都t樓夢》小說一開始,便通過賈雨村之口,把讀者帶進了“六朝遺跡”石頭城,描繪了“有蔥蔚洇潤之氣”的榮、寧二府的老宅,并借門子介紹出金陵城內(nèi)四大家族的護官符。書中還不時出現(xiàn)秦淮河畔老南京口音,如賈母稱王熙鳳是“鳳辣子”,就是地道的南京話。老南京人說人的下巴,喜歡稱下巴頦(音克)或下巴頦子。把接別人話茬稱為“接下巴頦子”?!都t樓夢》中有“謅掉下巴頦子”,意為言過其實地胡謅。
《紅樓夢》是一部字里行間飄逸著江南風情的古典小說名著,這樣一部優(yōu)秀長篇小說的誕生,和南京,和秦淮河有著密切關系,是南京這座歷盡滄桑的古都,深深熏陶和影響了曹雪芹。曹雪芹隨家遷往北京后,仍對秦淮風情一往情深,常向其篤友敦敏、敦誠兩兄弟傾訴對秦淮的眷戀。敦敏、敦誠先后賦詩說曹雪芹是“秦淮舊夢人猶在”、“秦淮風月憶繁華”。曹雪芹離開我們已兩百多年了,然而,在秦淮河畔、紫金山下,仍不難找到他的家族舊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