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麗棉
俗話說:多讀心中有主,多寫筆下生花;又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還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些話都告訴人們應該多讀書,也說明了讀書的重要性。然而巍巍書山、深深學海,學生如何讀的過來呢?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掌握一些閱讀技巧,學會輕松閱讀,學生才會把讀書當成一種樂趣,才會孜孜以求、變“苦作舟”為“樂作舟”,如癡如醉地徜徉于知識的海洋。
一、培養(yǎng)學生“樂”讀書
興趣是鼓舞和推動學生閱讀的巨大動力。我國大教育家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沒有任何興趣,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睂W生有了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閱讀產生主動需要。所以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學生對閱讀感興趣,才能把閱讀當成是一種享受,才能感受閱讀的樂趣,也才能事半功倍。那么怎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呢?
首先,教師要善于給學生推薦圖書。羅曼?羅蘭曾說過:“要撒播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彼越處煵还庖熘獔D書內容,更要加深對書的感受,這樣在推薦書時才會游刃有余。教師還應該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向學生介紹要讀的文章內容,以激發(fā)其閱讀興趣,也要利用故事中精彩、緊張、感人的情節(jié)創(chuàng)設懸念,讓學生產生尋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推薦讀物要因人而異,針對初中生大多喜歡情節(jié)曲折、生動的故事,可推薦他們看歷史故事、民間故事、科幻小說等引人入勝的讀物。這些讀物便于學生讀懂,學生讀得有收獲,從而享受到成功的快樂、閱讀的快樂。還有一些學生喜歡文質優(yōu)美、富有情趣的內容,可推薦他們讀科普、名篇佳作等精美典范的讀物,如《世界著名童話》、《名人傳記》等,讓學生能從博大精深的中外文化中汲取精神養(yǎng)料。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又擴大了知識視野,提高了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也讓學生感受到了閱讀的無窮樂趣。
其次,要開展豐富多采的讀書活動。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既希望讀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獲明顯,得到老師、家長和同學們的認可與贊許,從而滿足自己的成就感。針對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可開展一些讀書心得交流會、朗誦比賽、講故事、猜謎語、讀書經驗交流會等活動,讓學生有施展才能的機會。如:經常在班內開“故事會”、“詩文朗誦會”,給學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臺,每次都評出“故事大王”、“詩歌大王”等多項桂冠,進行精神和物質雙重獎勵。因此在班內掀起了轟轟烈烈的讀書熱潮。另外,引導學生觀看影視劇《西游記》、《水滸》、《三國演義》等,以此激發(fā)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并鼓勵學生交流自己欣賞的感受和見解,以提高學生閱讀欣賞水平。讓學生通過欣賞感受名著的永恒魅力,從而感受閱讀的意義和價值。
二、培養(yǎng)學生“善”讀書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浩如煙海的文獻書籍,教師是永遠也講不完的,只有教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能力、自學能力,讓他們借助一定的工具,自己去探索、辨析、歷練才能得益。引導學生閱讀的方法和途徑很多:
1.指點閱讀技巧
在推薦好書的同時,要教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方法。閱讀的方法主要有瀏覽、略讀、精讀、再讀、寫讀等。對一些書報雜志可采取瀏覽法,通覽一遍,了解全貌,取得“鳥瞰全景”的效果;對新課標要求的篇目及名篇佳作應該采取精讀法,要細讀多思,反復琢磨,反復研究,邊分析邊評價,務求明白透徹,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華。只有精心研究、細細咀嚼文章的“精髓”,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對于閱讀一些大部頭的小說等:可以采取“掃描法”,一目十行,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即陶淵明提倡的“好讀書,不求甚解”。這種方法可以加快閱讀速度,擴大閱讀量;對于影響學生一生的精品篇目,應采取再讀、寫讀法,即重復閱讀“溫故而知新”,加深對知識理解,加深記憶。并且要邊讀邊做筆記。常言道“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手腦共用,不僅能積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寫作水平,并且能增強閱讀能力。
2.上好閱讀課
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教師應該轉變教學觀念,把課堂還給學生,把課堂還給閱讀,讓語文閱讀課成為名副其實的讀書課。教師就是“導演”,指導學生好好地去讀,美美地去讀,從讀中理解,從讀中品味,從讀中欣賞。要以讀代講、以讀代問,讓學生在閱讀中思考,思考中閱讀,從而發(fā)現、感悟、成長。要指導學生邊讀邊思考,提出不懂的問題,反復閱讀體會。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激發(fā)起濃厚的閱讀興趣,從而全身心地投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情感、感受文章的美妙之處,品出自己的味道,最終達到語言的內化、語感的培養(yǎng)、情感的升華、審美能力的提高及思想境界的飛躍。
3.讀寫結合
語文教學強調的是讀寫結合,學生通過課外閱讀,開闊了視野,積累了知識,“厚積”自然就能“薄發(fā)”了。所以教師應指導學生寫好讀書心得,或三言兩語的評論,或感受最深的人、事、段,或寫寫讀后的感想體會等。這點點滴滴都是學生的收獲,久而久之,有助于學生習作和閱讀能力的提高,更讓學生感受到與文本對話的樂趣。
總之,教師應時常指導學生一些閱讀方法和技巧,使學生學會閱讀、輕松閱讀、享受閱讀,使學生能在知識的海洋中游刃有余、自由徜徉,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文學素養(yǎng),讓學生體驗:書山有路“樂”為徑,學海無涯“樂”作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