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峰 王叔麗
多元文化教育晟初起源于西方國家的民權運動,20世紀60、70年代匯集成一股多元文化教育運動,借以反映不同族群的教育期望和要求:美國學者詹姆斯(James·A·Ban,ks)認為:多元文化教育是一場為提高一系列不同文化和不同種族的教育平等權利而進行的教育改革運動,多元文化教育堅持這樣一個理念,即所有學生,不管他們來自何種性別、社會階層、種族或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應該在學柱取得平等的學習機會。多元文化教育發(fā)端于美國,波及眾多歐洲國家。以下從英、美兩國幼兒園的課程標準中考察其多元文化教育的情況。
一、美國幼兒園課程標準中的多元文化教育觀
在美國全國投有統(tǒng)一的課程標準,各州根據自己的情況制定相應的課程標準。以下僅介紹幾個州的情況。
1、賓夕法尼亞幼兒園Or-Y-期學習標準中的多元文化教育觀
該標準的指導原則是早期兒童保育和教育項目必須公布相當一批數量兒童的個體需要,比如:有特殊需要的兒童、來自多元文化背景的兒童、來自所有社會經濟群體的兒童。早期教育項目的篩選必須對兒童的文化背景以及兒童在語言中所傳遞出來的信息十分敏感。社會學習領域要使兒童表現出對自己和他人個性及其他文化特點的欣賞和理解。例如,兒童要表現出對不同的風俗和習慣的理解和尊重。為此,在教室中提供多元文化的材料,包括書、娃娃、裝扮的服裝和小道具、藝術品、海報。在科學領域,獲得關于地球與空間的知識。
2、馬里蘭州預備學校模型
“馬里蘭州的教育部不因人們的種族、膚色、性別、年齡、國籍、宗教信仰、殘疾方面而對受雇傭者和給人們提供支援方面產生歧視?!睆娬{兒童人人平等,充分尊重兒童的個體差異。多元文化教育主要體現在該模型的認知和常識領域。例如科學中涉及到對地球的了解和認識;還提出政治科學,要求幼兒理解民主的歷史發(fā)展和現實狀況,了解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公民所必需的技能和態(tài)度。為此,幼兒需要認識到規(guī)則的重要性,識別與美國有關的符號和行為,理解作為家庭和學校成員的角色和責任。要求兒童從多元文化的和歷史性的角度理解世界上國家和民族的多樣性、共同性以及人類的相互依靠。具體指標是要求兒童識別世界上不同國家和民族的人及其家庭的相似處和不同處,認識人群是怎樣交互作用的。在藝術方面,讓兒童發(fā)展一種用藝術去理解不同的歷史、文化和社會背景以及人類經驗的能力。
3、夏威夷學前課程內容標準——四歲兒童的課程指導方案
該方案明確指出“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性格、背景、經歷。這就意味著早期教育者應該:在創(chuàng)設環(huán)境和學習經驗時,考慮到每組兒童的年齡、發(fā)展階段、文化背景、學習方式、興趣和能力;對個別兒童的興趣、需要和學習方式給予回應;期望每組兒童的廣泛的能力和興趣的增長;了解每個兒童都以其獨特的方式和節(jié)奏參與學習?!逼渲笇г瓌t之一是有特殊需要的兒童和不講英語的兒童能在范圍廣泛的學前機構中得煎f好的發(fā)展。這就意味著早期教育者應該:歡迎所有的兒童進入機構;提供的靈活方案要適合大部分背景和能力的兒童;為特殊兒童修訂活動以適宜他們的能力。
在交流、語言發(fā)展與讀寫領域教師應當對兒童的交游I技能很敏感,不管孩子們到班級中來時的交流技能怎樣,都應當表現出對不同語言背景的孩子的尊重,這一點對老師而言是很重要的。所有的孩子都應當有機會學習一些有關于不同于家里習得的母語的第二語言的一些知識。那些第二語言是英語的孩子需要一些自然的、支持的環(huán)境來傾聽和使用英語。在認知發(fā)展領域,科學層面的標準之一是學習有關地球和天空的知識;社會學科層面,其學科涉及到人與人及其生存的世界之間的關系。并指出社會學科的啟蒙在于支持兒童對于自己、家庭和鄰居的理解,并延伸到對于其它地域、文化和社會形態(tài)的認識。其標準之一是欣賞自己的和其他的文化:此外,還強調發(fā)展對于自然環(huán)境的意識,以及如何保護環(huán)境等。
二、英國幼兒教育中的多元文化體現
英國基礎教育階段(3-5歲)課程指南(2000年)中這樣說到:幼兒需要一個精心設計的、豐富的課程和一個充滿關愛的、受到重視的環(huán)境促進自己的學習并獲得成功。早期教育原則是幼兒不能因為種族、文化或宗教、母語、家庭背景、特殊的教育需要、缺陷、性別或能力而遭到排斥或被霞于不利地位。
在將理論運用到實踐的過程中,實踐工作者應確保所有幼兒獲得歸屬感、安全感和價值感;家長和實踐工作者應在一個相互尊重的氣氛中共同工作,在其中,幼兒可獲得安全感和信心。為此,實踐工作者必須“了解幼兒的種族、信仰、文化遺產和家庭經驗,以便類似的經驗和興趣可作為學和教的活動的起點;不論幼兒性別、種族、母語、特殊的教育需要、能力,培養(yǎng)每個幼兒的自信和對學習的積極的態(tài)度?!贝送猓€論述了滿足幼兒的不同需要,關注有特殊需要的幼兒和殘疾幼兒,關注英語為非母語的幼兒。
在具體的領域中這些原則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例如在個性、社會性和情感領域,實踐者應注意:通過提供罔書、表演、展覽等來激發(fā)幼兒思考正面形象,幫助他們理解并接受不同的性別、種族、宗教、特殊教育需要幼兒及殘障幼兒;提供認可幼兒特殊的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的游戲和學習機會:為脆弱的幼兒和那些有行為障礙和交流障礙的幼兒提供支持,以結構化的方法幫助他們獲得社會性和情感方面的成功發(fā)展。該領域具體的指標有集體感的早期學習目標,其中指出幼兒要意識到不同文化和宗教之間的差異,并對之表現出興趣和喜愛,形成秘極的自我概念,并能接納自己: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觀點、文化和信仰,并應給予尊重,認識到他們可以得到他人對自己的需要、觀點、文化和信仰的尊重。
在認識和理解周圍世界領域指出,幼兒實踐工作者應幫助幼兒認識、探索、質疑有關性別、種族、語言、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差異問題和有關特殊教育需要及殘障的問題。其中的一個子領域是文化和信仰的早期學習,涉及到幼兒對重要的私人事件的情感、描述家庭或朋友的重要事件、意識到自己和他人的文化和信仰。相應的實踐工作者的工作包括向兒童介紹一些文化和宗教,如通過講故事、聽音樂、跳舞、品嘗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食物等方式;在角色游戲中反映各種各樣的文化,如服飾、飲食、蔬菜、徽章、符號,蠟燭及玩具;觀察有關托由機構中幼兒文化的圖片、錄像,了解幼兒經驗以外的文化;閱讀能夠反映不同語言、風俗的書籍:加深幼兒對于文化和信仰的認識,如通過看書、聽不同語言的簡短故事、操作藝術品、邀請不同宗教和種族的人到托幼機構參觀、參觀當地一些適宜的禮拜中心和文化中心等形式。
三、對我國幼兒園課程多元文化教育的啟示
我國在2001年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同樣體現出了多元文化教育觀。如《綱要》在語言領域指出:提供普通話的語言環(huán)境,幫助幼兒熟悉、聽懂并學會普通話。少數民族地區(qū)還應幫助幼兒學習本民族語言。社會領域中指出: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和優(yōu)秀,感受家鄉(xiāng)的變化和發(fā)展,激發(fā)幼兒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適當向幼兒介紹我國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國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類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培養(yǎng)理解、尊重、平等的態(tài)度。同時也涉及到針對特殊群體的教育,如在《綱要》的組織與實施中提出:關注幼兒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種發(fā)展?jié)撃芎筒煌l(fā)展障礙,與家長密切配合,共同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盡管目前多元文化教育逐漸受到我國各級各類教育工作者的重視,但是幼兒園多元文化課程仍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我們不斷地反思。首先是課程理念與課程實踐的脫節(jié)。如在理念上,并沒有真正將多元文化教育的觀念落實到幼兒園的課程體系當中,只是有些宏觀的提法,在各領域體現的不夠充分;此外,盡管提倡要尊重每一個幼兒的想法和興趣,但是實踐中幼兒豐富的想象往往被無情地制止,幼兒的想法得不到尊重,需要也無法得到滿足。還存在著只注重課程形式而失卻課程精神的現象。課程改革的關鍵在于其內在的精神實質,而不在其名稱的花樣翻新。因此,適應新形勢下幼兒園教育的發(fā)展,我們需要將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滲透在幼兒園課程設置過程中,實現幼兒教育的全面化系統(tǒng)化,并最終實現幼兒的身心和諧健康成長。結合美、英兩國幼兒園課程標準中的多元文化教育,從我國的幼兒園發(fā)展現狀出發(fā),筆者認為在幼兒園課程中體現多元文化教育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多元文化教育是一種觀點、理念,而不是一門學科。它要求教育者要隨時意識到施教對象的多元文化背景,包括課程的制定和實施過程。第二,幼兒園課程中的多元文化教育應當從中國的實際出發(fā),綜臺民族教育與跨文化教育,兼顧主流文化與少數民族文化。正確處理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關系,加強文化間的對話。第三,多元文化觀應當貫穿到幼兒園課程的各個領域,實施整體的課程觀;同時關注各種社會群體,如民旗、社會階層、性別、弱勢群體等的利益,真正將文化的合理因素整合到幼兒園課程當中,而不是簡單、機械的材料堆積、拼湊。第四,多元文化教育課程是面向全體幼兒的,它不僅僅針對少數民族群體幼兒或某些弱勢群體,而是要使所有幼兒從小接受多元文化理念的熏陶和教育,使他們學會理解、尊重和欣賞其他民族和國家的文化,樹立民族平等意識,培養(yǎng)幼兒對多元文化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第五,增強幼兒園課程設計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以適應不同地區(qū)、不同文化背景下幼兒的學習和情感需求:增強課程設計的綜合型和開放性,使學生在認同和接納不同民族文化的同時,達成對世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注重課程文化的創(chuàng)新性,使課程充滿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