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忠
摘 要:課程改革正引領著語文課堂發(fā)生悄然的變化。但走進語文課堂,我們還是發(fā)現(xiàn):學生合作學習流于形式,探究學習過于膚淺。閱讀教學程式化,作文教育模式化,能力訓練機械化的弊端依然存在?!鞍呀虒W提升到生命層次,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的一段生命歷程,一種生命體驗(感悟),這是新課程教學的最高境界。”學生作為教學對象是一種富有生命的存在,是實施語文教學的起點與最終實現(xiàn)。語文課堂生命化,是當前語文教學的最佳選擇。本文就語文教學中生命化課堂的建構及實施途徑方面做一簡要的闡述。
關鍵詞:語文教學 生命化課堂 人文性
一、生命化課堂的概念
生命化課堂是指教師和學生都把課堂生活作為生命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雙方各種交往活動,既生成知識,又啟迪思維,師生生命價值得到體現(xiàn),心靈得到豐富和發(fā)展。
二、構建語文教學的生命化課堂的途徑
1.構建語文教學的生命化課堂,首先從教師教學生活的生命化開始
在生命化課堂中,教師引領、幫助學生和學生一同成長。只有教師具備健康的生命形態(tài),才能用生命化的人格和教學方法去影響學生,教育學生,并引領他們的生命得到健康的發(fā)展。
健康的生命形態(tài)需要教師具有淵博的專業(yè)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學生的肯定,社會的認可,才能獲得職業(yè)滿意度和幸福感,擁有健康的心態(tài)。教師必須不斷學習,獲取新的知識,提高個人修養(yǎng),完善自身的人格,使知識素養(yǎng)和人格素養(yǎng)有機結合,以此喚醒學生的生命意識,促進學生生命的健康發(fā)展。
2.構建語文教學的生命化課堂,要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
羅杰斯說“創(chuàng)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導致心理自由?!毙睦戆踩恕⒆杂闪?學生的生命意識才會彰顯并得以發(fā)展。課堂氣氛過于嚴肅,會抑制學生的積極性,阻礙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造安全、自由的心理環(huán)境,就必須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
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方式應當是對話式的,師生關系應當是合作伙伴,教師要尊重他們的經歷、情感體驗和對文本的解讀。喚醒他們的生命意識,構建正確的生命價值觀;引導學生在獨立學習,主動學習和加強合作中分享各自的經驗和感受。在分享中構筑生命的旖旎風光。
3.構建語文教學的生命化課堂,要關注課堂的動態(tài)生成
課堂不是教師單方傳授知識的過程。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獨特經歷、鮮明個性、情感體驗及不同需要。這種個體的復雜性決定了課堂教學的不確定性。它注定了語文課堂是由教師和學生的知識、個性、情感、體驗不斷交融、碰撞、生成的課堂。它賦予書本知識以生命的底蘊。
如:《醉翁亭記》一文,通過疏通文義,分析內容,學生已理解了文義,于是,我問學生:本單元我們學習的三篇文章,作者當時的境遇都相同。《小石潭記》的作者柳宗元當時貶于永州,《岳陽樓記》的作者范仲淹貶于鄧州,歐陽修則謫至滁州。然而,三人的心境相同嗎?學生通過討論明確:柳宗元抑郁、憤懣;小石潭凄清的氛圍觸發(fā)作者內心悲涼的心緒;范仲淹則“憂民之憂,憂君之憂,憂天下之憂”;歐陽修則寄情山水,與民同樂。我進而問學生:你們更欣賞誰的處世方式?大部分學生都認同歐陽修以“樂”對待挫折的方式。
這堂課,教師采用啟發(fā)式的提問和鼓勵性的評價,引導學生不斷生成問題,不斷將問題導向深入,在思考中學生的知識和情感得以建構,生命得以張揚,情感得以升華。
4.構建語文教學的生命化課堂,要從文化的角度解讀文本
于漪老師說:“語言文字不是單純的符號系統(tǒng),它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和獨特的文化心理特征?!闭Z文教學應讓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吸取內含的人文精氣,感受和體驗語文的內涵。語文教師必須帶領學生從文化的角度解讀文本。唯有在文化中,才有體驗、領悟、傳承和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才能從真正意義上促進學生生命的成長。
在學習《楊修之死》這一篇課文時,我聯(lián)系中國幾千年的儒家中庸之道,“槍打出頭鳥”。帶領學生從中國儒家傳統(tǒng)思想的角度對課文進行解讀,學生對文章,對人物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徹。對社會,對生活,對自己的認識也能更加深入。
5.構建語文教學的生命化課堂,要帶領學生由課堂走向生活
生命以生活為載體,生命個體是生活在真實的社會生活之中。人的經歷、情感,無一不和社會生活息息相關。離開了社會生活,生命化課堂的建構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要引領學生由課堂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在生活中進行教育,用語文裝扮生活,提升生命質量。
當前語文教材中綜合性學習部分是構建生活化語文課堂的極好載體。以初中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為例,有《獻給母親的歌》《尋覓春天的蹤跡》《到民間采風去》《背起行囊走四方》等六大板塊的內容。學生在活動中學會愛他人、愛祖國、愛傳統(tǒng)文化。他們的生命之樹會在愛的滋養(yǎng)下更加生機勃勃。
綜上所述,語文課堂是生命化的課堂。語文教學不只是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的過程,更是表達生命、感悟生命、豐富生命、促進生命健康成長的過程,語文教育是生命化的教育,它追求教師的生命和學生的生命共同成長。因此,語文教師應追求課堂教學的生命化,使語文課堂真正成為師生心靈的對話場,成為師生心靈舒展的樂園。在語文課堂中,師生共同成長,享受生命的歷程,共同演繹生命的精彩。
參考文獻:
1.陳文魁.《讓生命鮮活:語文教學新考題》
2.閻宗學.《生命化數(shù)學:語文課堂的應然追求》.江蘇省新沂市新安小學
3.張建房.《語文教育的生命維度》
4.何克抗.《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教學模式》.北京師范大學現(xiàn)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作者單位:浙江省蘭溪市聚仁學校振興校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