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愛國
摘 要 大學教育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但是傳統教學模式更注重對學生知識的傳授。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參與性,開拓學生的視野。在一門專業(yè)基礎課的教學實踐中,作者嘗試課程項目的方法,鍛煉學生的主動創(chuàng)新能力。課堂教學之外,組織“材料科學與工程論壇”,開拓了學生的視野。這種教學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 課程項目 能力培養(yǎng) 課堂教學 學術論壇
中圖分類號:G442 文獻標識碼:A
1 理論
大學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人才。按照美國的說法,大學就是培養(yǎng)“未來的領袖(Leader)”的地方。雖然目前,大學大規(guī)模擴招,但是培養(yǎng)人才仍然是大學的最主要任務。學生在大學耗費時間最長的是“課堂教學”。因此課堂教學就應該承擔起培養(yǎng)人才與未來領袖的重任。然而,目前課堂教學的主要作用還是傳授知識。
傳授知識是人才培養(yǎng)的一部分,但只是一小部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知識的更新速度越來越快。很多大學生學習的專業(yè)知識在學生畢業(yè)若干年后,就會老化、過時。因此,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可以隨時學習新的知識。同時,更重要得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使學生可以靈活應用所學知識創(chuàng)造性的解決所遇到的新問題。如何提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這是很多學者在研究的內容。
如何能把課堂教學,尤其是專業(yè)課的教學,從傳授知識為主轉變?yōu)橐阅芰ε囵B(yǎng)為主?很多學者在做這方面的研究,并提出了各種方法。筆者認為有這幾點需要特別注意:
(1)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在課堂上,每個人都是學生,同時也是教師。學生要從教師和其他學生那里學到東西,同時也要把自己知道的東西教給其他人。
(2)鼓勵學生的自信心。我們的學生是未來的領袖,不是高學歷的民工。領袖需要和同伴合作主動去探索未知領域。
(3)開拓學生的視野。學生必須了解目前產業(yè)與研究發(fā)展的最前沿,才能合理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
2 實踐
根據以上理論,在2008-2009學年第二學期《硅酸鹽工業(yè)熱工基礎》的教學中,筆者進行了一些嘗試。《硅酸鹽工業(yè)熱工基礎》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這門課的特點是理論多,作業(yè)多。在這門課的教學中,一方面要把專業(yè)知識傳授給學生,另一方面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增加對材料科學工程專業(yè)的了解與興趣。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在教學中做了這么幾個嘗試。
2.1 課程項目 (Term Project)
課程項目就是3-4名學生組成一個小組,利用自己所學的課堂知識做一個項目。項目結束后,每個小組在課堂上向大家介紹自己的項目。然后根據項目完成情況評出名次。優(yōu)勝的小組在期末考試時給予加分的獎勵。
課程項目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能力與表達能力。為了完成這個項目,學生需要學習好課堂知識,同時課下查閱相關資料,然后通力合作。最后,最重要的是向大家推介自己的成果。我們不僅要把工作做好,還要讓別人知道我們的工作做的很好。
在美國的學校教育中,課程項目幾乎是所有學校每一門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美國的學生從小學到大學,要完成無數個項目,在公眾面前做無數個報告(Presentation)。因此美國教育體制下學生具有很好的表達能力。但是中國學生在這方面有嚴重的欠缺。中國對學生的評價標準是“考試”。所以中國學生擅長考試,而不擅長表達。“領袖”的定義不是自己完成工作,而是帶領其他人完成工作,然后向公眾表明這個工作多么重要。如果我們期望培養(yǎng)更多的領袖而不是民工,我們的課堂教學就要增加課程項目的內容。
這一個活動,學生表現出了很大的興趣。所做的設計雖然簡陋,但是具有十分新穎的想法。同時,7個小組的匯報報告也非常精彩。因此,我們的學生是很優(yōu)秀的,只是他們缺少表現自己優(yōu)秀的機會。教師要盡量給他們創(chuàng)造這樣的機會。
2.2 鼓勵性教學
普通高等院校的學生普遍缺少自信。主要是教師缺少對學生的鼓勵。于是,在教學過程中,列舉頂尖級材料科學家的事跡,介紹他們成功的途徑。告訴學生“英雄不問出處”。每個人只要努力,都有可能做出優(yōu)秀的成績。
同時,告訴學生不要迷信權威。教材會有很多錯誤,教師也可能犯錯誤。在教學過程的后期,有部分學生不認真聽講。我告訴他們,“講臺上夸夸其談的這個人,可能有很多錯誤。你們要打到他,如果不認真聽講,怎么可能發(fā)現他的錯誤”。
2.3 材料科學與工程論壇
現在的大學生學習三年的基礎課,只是到大四才開始學習專業(yè)課。所以對專業(yè)沒有深刻的了解。而且,本科生沒有多少機會參與教師的科研,所以對學院的教師與科研情況不了解。為了提升學生對本專業(yè)的認識與興趣,組織了“材料科學與工程論壇”。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每星期邀請一位本學院的教師,為學生們介紹本學科的學術前沿與教師目前正在進行的項目。
一個好的大學,最重要的指標是培養(yǎng)人才。所以好的大學不在于這個學校有多少昂貴的設備,有多少大名鼎鼎的專家。一個好的大學在于普通學生有多少機會能(下轉第124頁)(上接第122頁)學習當前最先進的科學進展。所以把學校的專家教授從實驗室邀請出來,介紹目前學科發(fā)展的前沿與熱點,告訴學生正在做那方面的研究,用什么方法,有什么困難。我們的學生可以在那方面做出自己的貢獻。
本學期利用課余時間共組織了6期材料科學與工程論壇。學生和教師都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每次活動,學術報告廳都座無虛席。現在一般上課或開會,學生都習慣從后排做起,但是這一個學術報告,學生們從來都是從前排做起。而且部分研究生和教師也自愿參加。教師們介紹完自己的工作后,同學們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問題。這樣一個活動,教師和同學都獲益匪淺。
3 效果
本次課程結束后,同學們一方面掌握的堅實的熱工基礎書本知識,在隨后的熱工課程設計中有優(yōu)異的表現。另一方面表現出了對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yè)的濃厚興趣。他們經常到教師的辦公室或通過發(fā)e-mail,與授課教師討論專業(yè)學習與個人發(fā)展的問題,主動要求到實驗室?guī)椭處熥鰧嶒?。甚至一個學生給教師發(fā)電子郵件,詢問在“Science”上發(fā)表學術論文需要做的準備工作。
所以,改革課堂教學的內容和模式,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和合適的課外活動相結合,提高了學生的對本專業(yè)的興趣。因此,本次課程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河南理工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08JG038
參考文獻
[1] 趙文華,程瑩.我國研究性大學本科教育質量的思考.現代大學教育, 2002(6).
[2] 蒲俊文.關于加強本科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思考.科教創(chuàng)新導報,2009(6).
[3] 岳曉東.大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之我見.高等教育研究(武昌),2004(1).
[4] 王冀生.現代大學的教育理念.遼寧高等教育研究, 1999(1).
[5] 李金英.以學生為本,優(yōu)化課堂教學.科教文匯, 2007(26).
[6] 王麗景.把思考還給學生讓創(chuàng)新走進課堂.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