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會
摘要: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應轉換觀念,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獨特性和能動性,倡導學生在課堂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因此,只有教師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才能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探究式教學;探討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頒布,推進新課程改革,落實新課程標準已勢在必行。筆者結合自己多年思想政治課教學實踐,借鑒中學新課程改革的思想,談一談教師如何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進行科學探究式教學。
一、樹立新的教學思想,是落實科學探究式教學的關鍵
長期以來,教師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識結論準確地給學生講清楚,學生只要全神貫注地聽,把教師講的記下來,考試時,準確無誤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學習任務。因此,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學習機械、呆板、靠死記硬背完成學業(yè),很難適應新的工作和新的學習。時代呼喚新課程改革,新課程改革倡導建立良好的教學模式,實施科學探究式教學。
那么,什么是科學探究式教學呢?這種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給學生以主動探究、自主學習的空間,學生積極參加教學活動。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過程。
思想政治課教學是否也適合科學探究式教學呢?我把科學探究式教學新模式運用到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進行了大膽嘗試,結果獲得了可喜的成績。在實際教學中,我提倡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為此課堂上,我盡量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適宜他們切磋,探究的環(huán)境條件。上課時,一般先讓同桌的兩個學生互相討論,然后,前后左右四人分組議論,大組切磋,最后全班進行探討。探討時學生可大膽發(fā)言,教師給予鼓勵、支持,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創(chuàng)新的氛圍。所以,我在授課時,經常注意觀察學生,留心那些常發(fā)言能力較強,學習較好的學生,讓他們均勻分散于各組,以便帶動全班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智慧只有在和智慧的碰撞中才會發(fā)出動人的火花,所以學習主體與學習主體之間的切磋、探討和爭辯,是激揚創(chuàng)新智能、超越常規(guī)思維程序的利器。在切磋、探究和爭辯過程中,學生思想活躍,相互啟發(fā),取長補短,發(fā)揮集體的智慧,有利于消化教學內容,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有利于學生突破常規(guī),迸發(fā)出創(chuàng)新的智慧火花。
二、在課堂教學中,應采取靈活多變的探究方式
這是教師進行科學探究式教學的有力保證。課堂教學是由教師、學生、知識三要素組成的。教師能否傳授較多的知識,并使學生獲得有效的學習,就看教師能否把整個課堂教學的全過程組織、協(xié)調、統(tǒng)一起來。為此,教師必須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采取靈活多變的探究方式,在具體操作中,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主要表現(xiàn)為學生作為具有教學實踐的對象不是被動地、消極地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作為具有自覺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活生生的個體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是學習的主人。
常用的探究方式多種多樣,如有啟發(fā)式、談話式、討論式、問題式等。各種方式在實際運用時應靈活多變,可交叉進行。我在課堂教學中,一般事先根據教學內容設定好探究內容及探究方式,在上課時,向學生提出問題或布置任務,使學生明確所要探究的主題,然后和學生共同進行討論和探索。當然,有時也會大膽嘗試新教學思路,如在課堂教學中,學什么,怎樣學,需討論什么問題都要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要尊重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和獨特體驗。這就要求教學中要由原先的以教師提出問題為主,轉向以學生提出問題為主。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論大小,難易,教師都要給予重視,很可能一個問題的提出會改變整節(jié)課的思路。學生提出問題后,教師應及時記錄或板書,并對問題進行分類、歸納、分清問題的主與次,緩與急;解決的先與后,深與淺;最后集中精力和時間重點探究解決一個或幾個重點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把自己的思路和學生的思路合二為一,形成一股推動課堂教學的合力。因此,整個課堂教學既充滿活力又富有秩序,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在探究式課堂教學中,應培養(yǎng)教師的自信心和創(chuàng)新精神
時代呼喚能力,需要能力,培養(yǎng)具有自信心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教師是時代發(fā)展的需要,也是進行科學探究式教學的需要。
自信心就像能力的催化劑,它可以將人的一切潛能調動起來,將各部分的功能推進到最佳狀態(tài)。作為教師,要想進行科學探究性教學,首先得相信自己具備這方面的能力和素質,并且也相信學生具備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并將這一信息傳遞給每一位學生。堅信自己是教學的成功者,在超凡自信心的驅動下,敢于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這樣在失敗的時候能看到希望,最終獲得成功。只有充分自信的教師,才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盡自己所能培養(yǎng)出更加自信、優(yōu)秀的學生。
要成為創(chuàng)新型教師,首先必須學習,努力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新思想、新觀念。然后進行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揮教師在教育體制和教育對象之間的“中介”作用。把課堂看做是實驗室,從一節(jié)課、一個訓練點、一個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等小課題入手進行創(chuàng)新教育的教學研究。最后自我反思,通過主動修改原有教學方法而不斷產生新的設想,從而提高自身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
總之,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應轉換觀念,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獨特性和能動性,倡導學生在課堂自主探究學習,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才能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