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峰
項目教學法起源于美國,盛行于德國。項目教學法是指將傳統(tǒng)的學科體系中的知識內容轉化為若干個教學項目,圍繞著項目組織和展開教學,使學生直接參與項目全過程的一種教學方法,學生在完成指定項目的同時,學習和應用已有的知識,在實踐的第一線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
職校學生的文化基礎比較薄弱,這造成了他們對學習文化課甚至專業(yè)基礎理論課缺乏信心。這是導致職校生對學習理論知識無興趣甚至產生厭學情緒的癥結所在。而項目教學法打破了傳統(tǒng)的“理論知識體系的學習與操作技能的實訓相分離”的教學組織模式,以項目任務為學習核心,重新組編了完成項目任務所需的相關知識、技能內容。這樣能使學生學習目的明確,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進行必要的針對性技能訓練的重要性被學生認可。這就在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當完成預定目標任務時,一種成就感會在學生的心中油然而生。這就幫學生找回了學習的信心,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學習過程中的心理障礙。
提升職校學生的課堂效率是職教界的老大難問題,筆者作為數控專業(yè)課教師也深有感觸。現僅以數控、機械專業(yè)基礎理論課為研究對象,借鑒項目教學法的教學組織思路、模式,談談理論課課堂組織的幾點體會,希望筆者觀點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確立要研究解決問題的項目目標任務
項目目標任務的選取應注意幾點:
一是項目任務的選取一般以一個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為一個單元,它可以是某一章節(jié)或一次課的學習內容,也可以是幾章節(jié)或多次課的學習內容。以該單元的核心內容為主線,設計相應的項目任務。
二是設計項目任務,要使學生明白待解決的問題,并認識到解決該問題的必要性和現實專業(yè)意義,從而起到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的效果。這一點尤為重要。
三是設計的項目目標任務應包含或能引申出教學內容的子目標(本次教學單元中主要的相關概念、專業(yè)術語和基本知識點),以便在后續(xù)教學中展開講解。
二、由項目目標任務引出主要的相關概念、專業(yè)術語和基本知識點
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應注意:
第一,讓學生憑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日常生活經驗就上述項目任務進行求解,并將學生的不同見解羅列出來,作為檢驗的對象。使學生進入一個亟待得知正確與否的心理狀態(tài),進而引發(fā)學生進一步求學的動機。
第二,引出的順序并非要按教材上編排知識點的順序,而是應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背景、理解能力和項目任務的特點引出相關概念、專業(yè)術語和基本知識點。
第三,引出的內容盡可能讓學生感覺與項目目標任務有明顯的直接關聯;引出的要點務必做好顯眼的標記,讓學生一目了然。
第四,引出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師生互動,讓學生能夠參與進來,盡可能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形成以學生參與為主,教師引導為輔的課堂教學氛圍。
三、解決最初提出的項目目標問題,完成本教學單元的任務
該教學階段應注意:
一是針對第一階段的項目任務,運用第二階段所學的知識來求解項目目標提出的問題。一方面這次求解相當于學生當即把所學的知識運用了一次,起到了復習和鞏固的效果;另一方面求解的結果可以驗證學生先前的答案是對還是錯,是否是最優(yōu)方案,進而使學生對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更深的認識。
二是在完成項目任務后,應將在第二階段引出并做好標記的要點與教材的內容對照,起到書例結合的作用,進而從另一個角度加強了課堂知識的記憶,使學生對學習過程有體驗,學習成果得到強化,達到理解與記憶的雙贏。
三是布置與目標任務相似的課外作業(yè),培養(yǎng)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使課堂教學效果在課外得以延伸。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