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靜
摘要:素質教育得到最好效果的方法就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本領,提高各方面的能力。讓學生從小樹立效率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高效率的習慣將使學生終身受用,更是國家實施素質教育最有力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素質教育;教師素質;學生素質;學習效率
素質教育是當前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的具體措施,勢在必行。按照這種思維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正確的教育措施,努力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以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掌握知識,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智力并重的素質教育。而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系統(tǒng)知識,獲取各種能力的主要途徑,為使學生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各方面的素質,最有效地切合實際的方法就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習效率是指在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學習任務,即在相同的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多的學習效率就高,反之學習效率就低。
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主要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入手:
一、在提高教師素質方面
教師是否具有較強的教學能力,是素質教育能否順利實施的一個重要條件。作為一名合格的小學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
1.轉變教育觀念,推行素質教育,教師責無旁貸
素質教育是一項涉及教育性質、教育功能、教育制度以及教育內容和方法等各方面的全方位、綜合性教育,需要通過教師、學校及各級政府的共同努力,其中教師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教師要善于依據(jù)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對“應試教育”思想、方法在分析的基礎上進行“揚棄”,以便適應新的教學實踐的需要。
2.認真?zhèn)湔n是講好課的關鍵
要把課備好必須按照科學的思路,正確的方法,一步步深入展開。要認真學習教學大綱,深入鉆研教材,把教材鉆“深”吃“透”,這是上好課的關鍵。但只鉆研教材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教一篇文章,要了解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歷史背景,要多讀一些有關的歷史資料,以便更好地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分析文章的寫作方法也應多看點參考資料,以便更準確地把握所教課文的寫作特點。因此,無論是新教師還是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老教師都要以足夠的參考資料作支撐。這也就是所謂“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的道理。另外,教師還應具備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的能力,以便更好地提高課堂效率。
3.要按照課堂常規(guī)上好每節(jié)課
首先,要做好課前的組織教學,把小學生的注意力在課前一兩分鐘集中到課堂學習上;其次,要運用生動的導語吸引學生,使學生產生學好每節(jié)課的知識和能力的欲望;最后,要把握好每節(jié)課的要領,抓住每節(jié)課的科學性、系統(tǒng)性、邏輯性,使知識的來龍去脈明晰,要盡量讓學生在興趣中學習,把知識靈活的掌握好,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對提高學習效率有著重要的作用。
4.做好課后指導和教學總結工作
課后指導是教學活動的最后環(huán)節(jié),是課堂教學的延續(xù),課外輔導的目的是為了鞏固學過的知識,使學生更好地消化、理解、運用已學過的知識,并為學好新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是鞏固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另外,課后教師還要認真地自我總結,使自己在每節(jié)課后都有新的收獲,為以后提高每節(jié)課的教學效率奠定堅實的基礎。
5.不斷加強自身素質,提高業(yè)務能力
正所謂要想給學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科技在不斷進步,中國進入了網(wǎng)絡時代。上網(wǎng)已經進入了人們的業(yè)余生活,網(wǎng)絡中的新人新事不斷地補充著學生的知識,也不斷地增長著他們的好奇心。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也會隨之而生。既為人師,就要處處做楷模,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地學習各種知識,練就多種本領。過去講求的學歷已滿足不了日益發(fā)展的社會需求,我們更該從實際出發(fā),著眼于現(xiàn)代教育,真正學習一些切實可行的技能,運用于課堂之中。
二、在提高學生素質方面
1.要加強小學生自信心的培養(yǎng)
自信心是學生搞好學習的源泉和動力。小學生正處于啟蒙教育的身心發(fā)展的幼稚階段,一方面,他們對學習的性質和意義缺乏理性的認識;另一方面,他們活動的目的和自控能力較差,遇到困難容易灰心喪氣。因此,在教學工作中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切合實際的措施,幫助他們鼓足勇氣,克服困難,樹立良好的自信心,全面有效地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使他們產生無窮無盡的力量,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還應在教育過程中加以正確引導,使學生自信而不自大。
2.要使學生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習慣
在預習過程中不僅可以鞏固舊知識,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還可以在課前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使學生帶著問題上課,效果會比較好。預習中可以在鼓勵學生參閱書籍、網(wǎng)絡,拓寬知識面的同時,也形成一種現(xiàn)代化學習的技能。另外,培養(yǎng)學習的主動性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訓練,也是訓練自學能力的好機會,以適應當前“終身教育”的需要。
3.要養(yǎng)成上課專心致志聽講的好習慣
注意力高度集中是上好一節(jié)課的關鍵,要從一年級開始培養(yǎng)小學生上課注意聽講的好習慣,使學生不僅要記住每節(jié)課的結論,還應以教師指導學生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學到的科學的學習方法為主,為以后的學習和做事奠定堅實的基礎。
4.要養(yǎng)成動腦筋和積極思考的習慣
教師應根據(jù)每節(jié)課的內容提出一些掌握這些內容的關鍵問題,使學生從小養(yǎng)成愛動腦筋,認真思考的好習慣。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培養(yǎng)自己的思維能力,處理好“學”與“思”的關系。比如,在數(shù)學課上學新題型時,可先讓學生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解決問題,既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又培養(yǎng)了學生動腦筋認真思考的好習慣。
5.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實踐是人特有的存在方式,活動和實踐是人認識發(fā)展的基礎。特別是對于好奇心較強自制力較差的小學生來說,如果能把枯燥的知識融入到靈活多樣的實踐活動中,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如: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讓小學生成為故事的主角,在解決問題中不斷創(chuàng)新、提高。這樣既可以把知識掌握得更牢固,又可以從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在解決問題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以滿足國家對創(chuàng)新人才的需求。
總之,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一線教育工作者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要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使能力和素質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除了做到以上兩方面外,還應在實踐中多摸索、多總結,以獲得更多更好的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學方法。